艺术节的匈牙利文化周竭尽所能地展现了匈牙利音乐的独特性,牧兹科乐团专门从乡间请来了歌手玛莉亚-佩特拉什,她穿着朴实无华的民族服饰,用毫无雕琢的演唱方式带来了《摩尔达维亚民谣》和《我亲爱的格里高利》。毫无疑问,她的演唱和之前乐团歌手艾格尼丝-赫兹库在《马洛切克舞蹈曲调》中的演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艾格尼丝-赫兹库的演唱风格近似于舞台化的世界音乐,而玛莉亚-佩特拉什的演唱才是地道的传统音乐。她的颤音极其微妙,在无伴奏的《摩尔达维亚民谣》中,我们听到了无法在钢琴键上找寻到的音高,仿佛听到了她遥远的家乡。 8 J: M$ e$ d' f1 U7 Y: Y & M- K d! F; p2 I% |# o) m 下半场,音乐会中的“人声模仿田园风笛表演”也相当的吸引眼球,作为人声器乐化的演唱方式,艾格尼丝-赫兹库并没有去尽善尽美地模仿田园风笛的音色,而是通过田园风笛的音乐风格来唤起人们的想象。而西方小提琴家族的非常规演奏也是一大亮点。这一晚,乐器自身的形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在演奏,用什么样的音乐语汇演奏。无论这些乐器曾经来自何方,与其他乐器有何渊源,在他们的手上都早已匈牙利化了。整场音乐会最终在巴托克的 《罗马尼亚舞曲》 与传统乐舞的串联中结束。音乐与舞蹈越来越热烈欢快,观众们亦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像是在欢庆节日,更像是在纪念巴托克诞辰135周年。 8 ?* y. L. V* i/ }& K" q; ?* d6 P& L
可以说,“一带一路”带来了经济上的建设,也带来了艺术文化上的交流。人们对匈牙利音乐的认识再也不会停留在电影音乐中的异国情调或是李斯特的 《匈牙利狂想曲》 中,而是慢慢地去聆听它、理解它、品味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