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场的《禹王治水》是一部由交响乐团、混声合唱、童声合唱、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独唱组成的庞大阵容演出的清唱剧,这一点使得它跻身于像马勒第三或第八交响曲这样的鸿篇巨制行列,而鲍元恺的创新体现于,他在这部交响曲中的声乐处理有更加统一的线索和更明确的意蕴。全曲通过对大禹顺应自然规律、以疏导方式“平水土”的描绘,赞美了禹王父子“立九州”的历史功绩,进而深刻地传递了作为“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钱穆语)的“天人合一”理念。通过乐章之间速度、调性、调式、力度、演唱形式以及乐队配器的对比和衔接,表现了华夏祖先面对大自然的七种精神状态:惊恐、悲壮、豪迈、凄婉、敬畏、淡定、辉煌。在七个乐章中,从浊浪排空到蓝天碧日,从混沌初开到壮丽升华,最终归于“天人合一”的澄明之境。因而,这部交响曲同时也是一部清唱剧,或者说,在《禹王治水》这一标题下,交响曲与清唱剧这两种音乐体裁合二为一。 F# l7 D8 j- d" p9 B) l( w
) K$ ]: _9 B5 y7 x2 g 中国交响乐团在两部作品中显示了在演奏当代中国音乐作品时那种与对待经典杰作同样的认真、专注与投入,这一点对于作品的水准十分关键。在音乐史上,由于没有得到乐团和指挥的认真对待而惨遭失败以至于在很长时间内湮没无闻的杰作不止一部。邵恩的指挥线条清晰而有力。在《禹王治水》中,合唱与独唱的段落,如果管弦乐的力度能适当压制,或许能达到更高的清晰度,同时也有助于获得更强烈的对比性和戏剧感。当然,这场音乐会采取不加任何表演的形式呈现这部清唱剧,让剧情在唱词以及乐章间的朗诵(由徐涛担任)中得到陈述,是更可取的方式。三个合唱团(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北京节日合唱团、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第一小学金帆合唱团)既能以宏大声势描绘波浪滔天的场景,又以明澈音调唱出超然升华的纯净之音。四位独唱中,男中音廖昌永无论就嗓音还是音乐表现都值得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