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音乐聆听与阅读的对话" |' R% ~8 w- d
; V5 k* ]; `3 h
几年前,来自北京的音乐评论家刘雪枫和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杨燕迪教授展开了一场别有兴致的对话,对话中他俩深入讨论了一些对于提升音乐生活水准和爱乐者鉴赏能力具有切实意义的话题,其中涉及音乐的文字和阅读的意义,音乐欣赏的层次,音乐会的礼仪,以及音乐聆听的本质等。# J5 b* X; ?: m, \ A
0 F2 V8 j4 G2 c2 V( R) E _ 刘雪枫:说到音乐文字写作,国内几十年来,有关音乐的性情文字很多,也有很多跨界的写作,比如说很多诗人,小说家,文学家,文学批评家,还有一些学者也在写音乐文字。在这里特别介绍一下,江苏文艺出版社刚刚出版一本书,爱德华-萨义德的乐评集《音乐的极境》,我打开几页真的是被迷住了。萨义德的书我在三联书店当编辑的时候也出过,我对这个学者,这个人的胸怀,还有学术的高度是非常佩服的,看他的音乐文字非常喜欢,就是说他的音乐鉴赏力很好,音乐的眼光有很高的品位。这几天我已经把这本书看完了,这里也向燕迪和大家隆重推荐。这不是一本音乐的学术著作,但是我很高兴,我自己写作的风格无意之中和萨义德是同一路数。现在看来,萨义德在美国报刊开的乐评专栏,绝不比《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还有美国一些主流乐评人的水准差,可以说他的境界非常高。 $ _- ?& G3 ]. K Y1 {7 A+ ^% U, O5 R5 D6 O: Y3 t
杨燕迪:我也在从事音乐批评这方面的文字写作,但我主要从事所谓的学院派写作。当然我还是力图想挣脱学院的藩篱,希望我的文字或者思想能够传播到更大范围中去,希望能够与更多的乐迷朋友和知识界达成交往。我想到的这方面的楷模应该是美国学者和批评家保罗-亨利-朗,我组织翻译了他的伟大巨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这本书已经重印两次,应该很快要第三次重印,在我们国内的知识界和乐迷界,应该说有非常好的反响。此书对我的音乐观产生了终生的影响,因为作者一直是把音乐放在更大的文化语境中来观察,音乐绝不仅仅是音符和音响,而是具有丰富的文化泛音。特别是古典音乐,应该说体现得更为清楚,它一直是跟宗教、政治、文化、精神,跟所有艺术运动紧密地绑在一起,几乎西方文化和社会的所有的历史进程和重大事件与思潮都会在音乐中找到反映,同时音乐也积极地参与了西方社会和整个文化进程的推进。当然这完全是一本学术著作,但这样的学术著作实际上完全可以为更多的爱乐人和知识界同道所共享,我的理想也是这样,希望不论是我的研究论文,还是乐评或者散论,总要传达出音乐与社会文化深刻关联这样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