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不懂和爱不爱 $ M/ c: [) ?. T# V! v T6 m 0 B: f- ]& L" O, G 刘雪枫:我曾经问一些朋友是否经常听音乐会?很多人说,只有想到放松的时候才会听,理由是“反正也听不懂”。我说把这个“懂”字改成“爱”,可能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我想你爱任何一件事物都有一个升级的过程,从一开始朴素、原始的爱,到最后有各种各样的知识含量和文化含量的爱,情感的投入越来越多,这个时候可能就会想到,你喜欢的一个东西,怎么样才能够更充分地喜欢它。欣赏音乐是一个机缘,就是说可能在生命当中有各种各样欣赏音乐的机缘,你突然在某一个时刻听到某一段旋律,可能一下子就记住了。电影中这种桥段特别多,比如说最著名的就是《肖申克的救赎》,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那一段女高音咏叹调,在监狱的特定情境中出现,让人感同身受,看电影的人都牢牢记住了。记住之后,你可能就会想这是什么音乐,我怎么寻找,我怎样通过一次主观选择,好好把它从头到尾听一遍。听音乐,关键还是看你爱不爱,比如我对古尔德特别喜欢,我最崇敬的指挥大师是富特文格勒和切利比达克,我爱他们,喜欢他们,他们的音乐我觉得和自己的心贴得很近。听音乐某种意义上讲会有专业的视角,会带有分析的头脑,但是最好保持一个平衡,这应该是听音乐的最佳状态。当然,在理性和感性之间,那份感性的爱,一定是最重要的,或者是最先表现出来的。所有理性的知识的补充或者分析的东西,那都是作为对那个爱的一种充实和弥补。如果没有那个爱,那后面的东西都是没有意义的。 5 P+ Y2 n) ?$ c- l" A8 D. u; j; `# ]. n* o4 c
聆听音乐的几个层次' }" }* `7 d' V: C7 @
6 U/ p5 x4 B) \: q. e3 n# B 杨燕迪:我想对雪枫的这番话做一些补充。我有一个讲座叫“音乐的鉴赏之道”,是说听音乐可以分为几个层次。音乐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尽管它是音响,但是从这个音响里头能够捕捉到多少资讯,每个人是非常不一样的。一个资深乐迷能够捕捉到的资讯会很多,而如果没有什么经验,音乐特别是复杂的古典音乐听上去就是一堆混沌的声音而已。我认为听音乐的第一层次是音响感受,也就是感官性的享受和官能性的体验,比如说就是感受帕瓦罗蒂的美妙歌喉或是竖琴的优美声响,在这个层面,你不需要多少知识和经验储备,喜爱即可。第二层次我称之为情感认同,就是在音乐中听出是在表达什么情绪,是快乐的还是悲哀的,是热烈的甚至是悲剧性的等等,并进一步受到音乐的情绪感染。这两个层次对于任何人都是奏效的,但是层面比较低,但是随着聆听的深入,就需要愈来愈多的知识和文化的介入。我把第三层次称为风格辨析,这就是带有风格感的聆听,这其中就有历史文化的资讯,你得听出风格的路数,得听出这音乐出自什么时期,其表达的特点是什么,这就是比较高的要求了。到第四层次,就是形式把握,尤其是大型器乐体裁,你得在音乐中听出比如说奏鸣曲式、变奏曲式等等,音乐是时间过程,具有一整套的形式讲究,如果不了解,就会在音乐进行中迷失方向。到这个时候听者就必须要阅读或上课了。直到最后,第五层次是价值判断,第六层次是内涵领悟,听者就可以对音乐的高下好坏做出自己的决断,并能理解音乐中的思想意蕴,及音乐对时代的反映,以及音乐中体现的对艺术和人生的独特认识,显然到这个阶段光听音乐就远远不够了,就一定要靠大量的阅读来补充,来使你的音响辨析力愈来愈敏锐,储备越来越丰富。但话又说回来,所有这六个层次并不是截然割裂,而是彼此协同。 0 T6 r1 H5 p' J. b! I 1 [( u1 c4 ?: I% ^% B$ N 乐章之间到底能不能鼓掌 3 D2 L u* P( I. ?( Y6 J* t # G' Q) [- c2 S' H3 r 刘雪枫:乐章之间到底能不能鼓掌,我认为是一个原则问题。我在微博上说这个话题一年多了,音乐作品的乐章之间是绝对不可以鼓掌的。由乐章组成的作品,音乐有连续性,中间掌声一起,不仅演奏者的状态被破坏,连聆听者的状态也被破坏。最可怕的是,乐章之间鼓掌的常常是少数人,甚至几个人,可能就这几个人,便把一个大家正在共享的音乐空间完全破坏掉,后果非常严重。有一次女高音弗莱明和中国爱乐乐团演出理查-施特劳斯《四首最后的歌》,四首歌之间必须绝对静默,但现场每首歌还没余音落尽就有稀稀拉拉的掌声,我明显感觉歌唱家非常不爽。可以说一场非常高级的音乐会就这样被毁了。 ' C0 z0 U+ |/ _( C0 w . F1 s1 A& j% x5 k, N; M+ O( S, a 微博上也有人说,中国人有自己的欣赏习惯,不应该照搬外国人的,并且说,中国人每个乐章都鼓掌是因为热情有礼,是对音乐家精彩表演的鼓励。无独有偶,柏林爱乐来北京演马勒《第九交响曲》。指挥西蒙-拉特尔故意使坏,有点祸害人,当时微博上正讨论乐章之间鼓掌问题,有记者便问他,你是怎么看乐章之间鼓掌的?拉特尔回答说你们可以随便鼓掌啊,你们觉得我们演奏得好,你们任何时候都可以鼓掌,我们知道这是对我们演出好的奖赏。这分明是一句玩笑话,结果记者们给发表了,意思说大家看看,柏林爱乐所代表的西方音乐会的习惯也发生变化了,柏林爱乐的音乐会乐章之间也可以鼓掌了。结果,那天果真出了事。第三乐章一结束,别说鼓掌了,居然有一位坐在池座前排的女士发出一声尖叫,好像是在高声喝彩。这位高声尖叫的女士一下子出名了,在网上被称为“尖叫女”。. B. G# `7 i$ A3 i
' ?, Y7 z) K2 S2 }" V
乐章之间鼓掌问题其实很好解决,第一要把普及告知工作做到位,第二要管理人员肯作为,第三要坚持。好多音乐厅和剧院状况时好时坏,都跟以上三点有关。西方国家到今天还有音乐会正式开始之前的提醒告知,比如照相、手机铃声和乐章之间鼓掌等,都要给予再次强调。一句话,就看你对这个问题到底重视还是不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