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建一,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教授,是目前活跃在国际歌剧舞台上为数不多的亚裔男高音歌唱家。1981年他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声乐教育家周小燕,1986年考入美国纽约朱莉亚音乐学院歌剧中心学习并获全额奖学金。1989年毕业后,张建一开始职业演唱生涯,并多次在国际歌唱比赛中获奖。前不久他刚刚在首届青年男高音大赛中担任评委,对于男高音的演唱,张建一有着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y' b ?, p. Y8 e) n* e$ C6 E4 p
8 k4 r2 j2 |7 E/ ?' R' W8 y HighC对于男高音很重要
9 \4 ~9 C; x( K! p/ F$ Q, J" }
2 Y8 k2 S6 ~( C 在张建一看来,男高音是中国的特产。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还是学生的张建一接触到的一件事情让他至今记忆犹新。“我记得那时我刚刚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世界十大女高音中的贝克佛蕾-西尔斯(Beverly Sills)来到北京,现场听到了程志的演唱。演出完毕,贝克佛蕾-西尔斯当时就跟身边的人说,这样的High C在国外是很难听到的,是非常具有市场价值的。”张建一说。7 G- t: M( S5 W; l' X# C8 \' _, G, ]
3 f: @5 t* I; T4 `# y. _! |0 [
张建一认为,男高音一定要唱到HighC,但也不是说没有HighC就不是好的男高音。作为歌剧男高音,尤其是抒情男高音,如果演唱者没有HighC,那对作品的表现和诠释肯定会有所欠缺。从这层面来看,没有HighC的男高音不算是一个好的男高音。“没有HighC,大家也不要灰心。我的经验是静下心、沉住气,好好总结自己的得失,看看自己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努力。”: ~5 d6 X4 B" K, m+ X
7 ? e* V) u' t' h 谈到目前国内的声乐培训及交流活动,张建一表示:“男高音是中国的特色,我希望国内能够有更多的专业学术交流平台。这些平台可以是培训,也可以是比赛,无论是何种形式都应为国内广大声乐专业人士和爱好者提供一个专业的学习机会。”, a9 c1 \* c0 b9 j2 k
9 k8 ~( \, K5 N4 ] 使用好声乐演唱的“乐器”- x: h8 i" x' S
7 y4 U; w/ S' A( l: t4 x/ x7 F
张建一举了一个例子。“一次参与声乐赛事评审,我发现选手的普遍水平很高,在高音表现方面都不错。但我听得出来,有一位选手的高音HighC破掉了。他一张口我就知道,他今天的嗓子是很疲劳,声带闭合不好。疲劳是男高音最大的‘敌人’。对于歌手尤其是男高音来说,身体就是演唱的‘乐器’。保护好这个‘乐器’,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歌手的艺术生命。反之就会严重影响歌唱者的演唱生涯。”8 T# P) Y9 M& b9 I* B( O/ G
/ K- |# S9 Z% e( x$ M. T
“声乐这个东西是要靠磨的,要细细地磨出来。所以我建议大家还是要沉下心来,一步一步解决好声音问题、技术问题,比赛、演出前切忌大负荷使用身体。要让身体保持在最佳状态。有一句俗话,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很多人习惯在比赛、演出前加量练习。但有一点不知道大家考虑过没有,一旦枪头给磨掉了,后果就不用我多说了。”张建一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