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企业化 1 P6 C c, G" a k; F3 o) I" b! `( d) o' l& l W 几届合唱节办下来,郭孟雍把自己积累的经验总结为两个词:“艺术企业化”和“用心”。自己本身是音乐家的郭孟雍很清楚艺术家们的特点——浪漫、脱俗,然而考虑市场和现实也非常必要。财团法人、企业家的身份以及筹办这么多届合唱节中自己寻求民间力量的经历让他深刻明白,艺术如果想要延续并发展,稳定持续的经济支持必不可少,靠政府资助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艺术企业化”——办企业为艺术“造血、输血”更为可行。现在,郭孟雍让两个孩子来经营他的企业,希望他们以后能继续完成自己在艺术上的支持和工作。在“艺术企业化”和创办合唱节的过程中,他和家人、公司里的工作人员都在磕磕碰碰的艰难和协调中学会了人和人怎样更好地相处,如何更好对待艺术、对待企业。“艺术可以让人更接近。”如果说每一届在台湾举办的海峡两岸合唱节对于郭孟雍和他的家人、团队都是一次挑战,他们也在每一次挑战中成长起来。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提出参与对到对合唱节的支持中来。- o; _& \ V! [9 X
2 h- f" f& h w r3 T3 b+ Z 如果说“艺术企业化”为合唱节积累了经济基础,“用心”就成为了郭孟雍成功的另一个法宝。“用心,就是要用功和贴心,”他解释道。如何为合唱节活动想出新的文创、点子,是挂在他心头时时琢磨的事情。经过之前的几届之后,很多合唱团都很期待“郭老师下一次又会有什么新点子。”除了创意上的用功,贴心细致的安排也是大家对于郭孟雍举办合唱节非常称道的地方。新竹市举办其中一届合唱节因为经费和时间的原因,为合唱团员准备的住宿点是教会借出来的教堂。为了让大家住得舒服,郭孟雍和家人亲自给大家买来新的棉被、盥洗用品,努力把住处布置得干净舒适。每一届合唱节,郭孟雍都力求做好每个细节,用有限的经费让前来的合唱团过得舒适与贴心。在商议第八届举办地点的时候,很多人提议在台湾的“后山”——东部地区举行,经过调研和协商,最后他把第八届的举办地定在花莲。然而又考虑到苏花公路时常会有落石危险,细心的郭孟雍为了保证合唱团的安全万无一失,特意安排所有团队到了台北机场后再换乘普悠玛号火车到达花莲。8 V B4 _( N% X& H6 Z
, `0 |# I% C$ r4 d4 Z# X
随着合唱节的举办,两岸合唱的交流与磨合逐步加深。第六届合唱节开始,大部分合唱团都有了自己的原创曲目,演唱风格也丰富起来,摆脱了原来刻板式演唱的模式。第九届还没结束,郭孟雍的脑子里就已经在想“第十届如何办”——如何展现这十年的积累,目前他希望第十届合唱节举办时能够把以往各届优秀曲目集结出版在两岸发行,让两岸合唱团都可以唱。 / ^/ C |8 I$ O! U% v& o " g( W4 d) Q+ x6 o9 f 甘愿做 欢喜受 : w% O( o$ r% q" G3 z% K 2 L6 F/ y8 P, ?+ E- A' @ 除了合唱节事务和公司的行政工作外,创作、学校教学、演出、合唱指挥都是郭孟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创作歌曲,这么多年他都在坚持,作品已经累积了几百首。经常会有人打电话询问他使用歌曲版权如何收费,他都会告诉对方可以免费使用。“歌曲好听,别人都可以唱,大家高兴用就用吧。”他坦然地说。每天在各种工作、各种角色之间转换,对于任何一个人的体力和精神都是不小考验,郭孟雍学会了把不同工作和环境的转换作为身体和头脑的另一种休息。 9 T" Z. V9 l% d" v ' P1 Z$ ^3 C" H' [1 } 当问到近十年时间奔波合唱节事务、品尝艰难时是否会有怨言,郭孟雍摇摇头:“做这个合唱节,无论是当初还是现在,我的出发点都像海峡合唱节的主题一样——‘为了艺术为了爱’,我想做的就是为海峡两岸喜欢合唱的人搭一座桥,没想到的是自己坚持了近十年。虽然很辛苦,但每次看到台湾和大陆的合唱团在最后闭幕聚餐时一起又唱又跳、亲密合影,心里就会很满足。” ' N4 T' `4 V% V2 x$ X a& P5 b, n
信奉佛教的郭孟雍用学习佛法时证严师父教授他的一句话来表达自己这么多年的心路历程:“甘愿做,欢喜受”。“师父对我说,人的一辈子应该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广结善缘很重要。每件事情,做就对了,不要问收获。所以每当我遇到困难,都会有很多人帮忙,这让我永远心存感激。”也许,正是这样一份“甘愿做,欢喜受”的心态,让他把“为了艺术为了爱”这一句话真正做成了一件实事,做成了一个海峡两岸合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