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717|回复: 1

[名家特写] 传承故土语言 叙写今人之乐

[复制链接]
sina 发表于 2016-11-24 07:3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月26日,“华韵楚风”(三)武汉音乐学院-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作品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举行。音乐会呈现了优秀原创作品二胡协奏曲《赤壁怀古》、古筝协奏曲《琴台之音》、小提琴协奏曲《火天堂》、《知音组曲》(人声与乐队)及《第二交响曲-献给人类文明的开拓者》,兼具现代感与浓郁荆楚风味的独特音乐风格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 ^, m& r! n1 B; \% N( l
+ X: j4 t4 @3 X+ `0 z  荆楚音乐文化血脉不断
5 H1 l7 i% V6 r! S  }' d& h
' d. W: u4 b% u! M0 c* ]+ G% V  “最近几年,我系教师有关荆楚文化的新音乐作品源源不断向公众呈现,本民族音乐文化、本地域楚文化成为教师的创作以及教学中新的活跃点。在教师的创作作品中以荆楚音乐为核心,融入西方现代作曲技术的思想,将两种文化加以结合,进行创新,让传承千年的楚国文化被当今大众所接受。”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赵曦表示,学院以“教师论坛”的形式将教师科研成果课程化,定期向作曲专业学生讲授,近五年累计举行30余场。这些对学生形成“扎根民族、继承创新”的观念与创作能力有很大的推进作用,学生对湖北省地域性民族、民间音乐语言的了解与重视度大大提高。6 l1 |  A; _! \/ Q$ A. k, M9 J" Q

0 k0 m! F/ \/ F: x  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研一学生陈杄至今还记得,刚进校时老师就告诉新生们,创作永远不应脱离故土的音乐语言,要学会接受、传承并在传承中继续创新,本科阶段学生的创作要求在能诠释传统楚文化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创新。他介绍,近两次作曲系采风都选择了楚文化发源地——荆门,对民歌、方言、当地独有的艺术形式进行详细记录,采风过后运用这些民间素材自由进行创作。他说,每学年结束时系里会进行作曲主科教师双选会,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教师,以吸收不同的创作风格。
) F: H) B& p5 Z: i- |" ^
5 n  ~" @+ Z. i! k* X1 Y  课程改革完善知识结构
8 a3 C# t+ A  g7 r- e) N" u2 j
# J* K; }, o2 S* _, v  “很荣幸地成为我校课程改革的第一届学生,这次课程改革最大的亮点在于增添了着眼于现代音乐分析的音乐分析学系列课程,如泛调性音乐分析基础、音级集合、申科分析理论概要、序列音乐分析与写作、现代乐理与现代记谱法等等。”作曲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周少聪介绍,武汉音乐学院是国内第一所在本科阶段引入此类课程的学校,该系列课程在传统曲式和声分析的基础上解析较难的现代作品,有利于学生在本科阶段建立良好的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体系、更深入地理解现代作品的写作手法,使学生对现代音乐的分析不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片面的理解上。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ina 发表于 2016-11-24 07:3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次课程改革将《艺术歌曲写作与分析》课程增加到两个学期,使学生们有足够的时间研究、分析大量中外艺术歌曲,更全面、更系统地了解歌曲的写作过程,在实际创作中得到反复训练。《西方音乐史》与《中国音乐史》两门课分别提前至大一下学期与大二上学期,对于学生了解中西方音乐历史文化、音乐风格及明确自己的创作风格有很大帮助,有利于学生了解各时期的传统音乐风格和音乐作品。大二整个学年开设《新音乐导读》课程,着重讲述晚期浪漫主义以后至二十世纪的作曲家及其流派与相对应的音乐风格和音乐作品;帮助学生了解现代作曲家的创作思维及各乐派的作曲技术,避免在未来写作中走弯路,同时在音乐分析过程中有更多的思路与方法。  o- o0 N) |: ^6 d+ M
, {+ ]: z) d3 i/ W7 @, z
  比赛激发学生创作热情2 B3 x( H2 X6 `" ^) i

4 m) @1 \9 m. ^  赵曦总结,近年来作曲专业学生在国内外重要赛事中屡屡获奖,其中包括国家级专业音乐最高奖项“中国音乐金钟奖”,这得益于学院高度重视艺术实践,比如,从今年开始,每学期的第十周定为全院的艺术实践周,期间举行的阿卡贝拉原创音乐会面向全系学生,无论是创作专业还是演唱专业的学生均有专业老师指导演出,学生在多声部的听觉、配合上有明显的提升。通过比赛促进创作,分别举办了多个音乐理论、视唱练耳、曲式竞赛,迄今共举行了5届“新声作曲比赛”,作曲专业学生与各表演专业通力合作,专业能力与协作能力同时得到提升。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6-2 03:46 , Processed in 0.116269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