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歌曲与影视的关联度几乎都不高,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噱头而已。歌声与影片在很多时候与影片无关,每每不能入戏。《港囧》的主题曲《清风徐来》与影片的关系只有主人公的名字叫“徐来”。电影本身无法承载太过深意的歌曲,但是歌曲刚好极具哲理意味。《孔子》是一部“烂片”(李皖语),而主题歌曲《幽兰操》却是一首好音乐作品。
, \0 F6 Z, o% f8 l! R. R, \; z$ ?" h
王菲的成功有两个因素,一是对西方音乐的吸收转化与融入,二是经过了香港专业团队的包装运营。长时间退隐以及对宗教的痴迷使她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尤其是歌曲《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透出一种宗教的空灵感,这也加剧了王菲的神话化,复出后更加抢手。《唐山大地震》用此曲为亡灵超度,《大唐玄奘》用此曲为玄奘抒怀。. d6 T, F- v" z# B9 A
4 M/ p! R# p4 A: R. i o- t 从本质上讲,王菲是娱乐时代包装出来的歌手,早年从内地漂洋过海到香港镀金,商业味十足,至于很多人会说王菲具有某种反商业情怀,这只是一种营销策略,李皖一针见血,“王菲是公司旗下歌手,没有公司的同意或默许,那些唱片莫非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王菲毫无疑问是天后级歌手。但是用得太滥太泛也会使天后沦为凡人。1 d+ c" n9 O% E, D' f
5 n7 u' {* _1 n& K) M2 b
影视歌曲对王菲的痴迷在时间上跨越了几十年,在空间上也涵盖两岸三地,以及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在小鲜肉歌手满天飞的时代,王菲是一代人的集体回忆。但是影片中露脸的是越来越多小鲜肉,这如何能适应王菲这饱经沧桑的嗓音?歌曲不入戏并不只是王菲的歌,左小祖咒与费玉清合唱《一剪梅》只是为了让电影笑点更多。《来日方长》是一首情歌,却用作冯小刚新作电影《我不是潘金莲》的推广歌曲,这反而会冲淡电影的主题,因为电影并不是情感大戏。电影《爵迹》的歌曲由韩红献唱,让韩红和郭敬明有了关联。这种种生拉硬拽,与早期无声电影的乐队伴奏使用错误的音乐如出一辙,时代一下子倒退了上百年。" Q& C/ {5 y n: O/ h. }& U% h
. R4 I+ ?4 C9 D c; l5 n- c( j
有意思的是,窦靖童最近也为电影献唱,她为电影《七月与安生》演唱主题曲《(it’s not a crime)it’s just what we do》,而且歌曲入围了第53届(2016年)金马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奖,与王菲不同的是,窦靖童包办了词曲的创作,这多多少少是建立在对电影有所感悟的基础之上。另外入围的最佳原创电影歌曲《湫兮如风》(《大鱼海棠》)、《萨瓦迪卡》(《唐人街探案》)、《爱不用说话》(《只要我长大》)、《Arena Cahaya》(《OlaBola》)也基本上与电影合拍,《湫兮如风》用歌曲对主要人物湫的命运进行了梳理,《萨瓦迪卡》歌词与剧情相关,《唐人街探案》是喜剧电影,片尾曲就很好地结合了喜剧的剧情,南征北战的演唱风格也和影片的画风呼应。+ ?* |3 G3 G/ K$ m$ B% t
9 f' X' B @1 I2 c
电影歌曲是一个十分有意思的话题,从一般的歌曲使用到《匆匆那年》《后会无期》《栀子花开》等依靠歌曲支撑起的电影,再到《何以笙箫默》《港囧》《夏洛特烦恼》这样的歌曲串烧式的电影,歌曲与电影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歌曲可以帮助阐释电影,歌曲可以作为叙事补充,升华主题,在电影中扮演着重要功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