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在生活中创造的艺术手段去表现生活/ m3 _. x5 U. o2 Z8 t; r% B$ e9 z
- o# f K) B% T$ P2 m 经过多年的蹒跚,中国歌剧创作正变得红火起来,但本土化与当代化仍然是它不得不面对的双重难题。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院长于平说,今天来看《小二黑结婚》中反映的几十年前的那段历史,不得不承认“喜剧性”仍然是这部歌剧吸引观众的要素。而在黄定山看来,相较于西方歌剧的“悲剧性”,“喜剧性”可能是中国民族歌剧未来发展的方向。* N: L0 c; ]7 J8 r
2 \9 O) ^# L- Z- c 马可是我国新歌剧作曲家的杰出代表。歌剧研究者们认为,马可向民族戏曲的深入学习,主要体现为新歌剧作曲中的戏曲板腔体音乐思维。《小二黑结婚》中广为流传的“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被研究者认为是中国民族歌剧中第一首较为完整地运用戏曲板腔体音乐思维来展开音乐戏剧性的大段唱腔。 ( ?7 A! q1 k, G! o 1 F G1 t" n" Z8 I: j 于平认为,中国歌剧表现人民群众熟悉的生活是重要的,同样重要的是,要用人民群众在长期生活中创造的艺术手段去表现——马可等作曲家践行的戏曲板腔体音乐思维就是值得大力倡导的。这种音乐思维在“一白一黑”(《白毛女》和《小二黑结婚》)后曾一路飘“红”。这应该是我们解决本土化与当代化双重难题的有效手段,也是“小二黑”壮行“大歌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