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4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排练的时候,当时的导演突然觉得缺少一首与整台晚会相映衬的歌曲,深夜匆匆赶来找我,开口便直接要歌词。我当时很吃惊,看他急得不行,但是又没法当场写就,就让他先回去,答应他说早上5点一定交稿。工作完毕已经是凌晨3点了,而且事情来得太急,连要写什么内容也没有交代。我就想大年三十家家团圆,人人都有美好的祝福……就有了“难忘今宵,难忘今宵,无论天涯与海角,神州大地同怀抱,共祝愿祖国好,祖国好”。8 Z. n. z/ R5 N+ u
B! I0 F' r1 C3 J3 R3 t, Y
中国的歌词艺术已经发展到了这样一种地步,只要你去寻找,你便会在中国歌词的各个历史时期找到它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分别代表着他们所处的时期的歌词创作水平。如果你对一个作家和他的作品作出了具体分体,你便可以观察到这个作家为历史增添了哪些新的东西,他做了哪些他的前辈来不及做的事情。即使是微小的,也是弥足珍贵的。因为历史正是这样一步步前进的,精神财富正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美学思想正是这样一环一环发展起来的。6 H7 d- G5 K% Q
. H+ L: F1 k( G Z: |8 ]4 S/ I
“为了这美好的国家,为了让河流改变模样,自己得为她多做一些贡献”- p& a# Q( H' j9 j
4 v+ [5 s& m. F% u3 D+ p
问: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您一生创作一千多首歌曲,用歌表达对祖国的感情。您的《我的祖国》,听了常常让人感动落泪;《难忘今宵》、《爱我中华》,每次唱起都会让我们心潮澎湃。您怎么看待这些作品?您怎么理解“祖国”二字?7 l( x( T6 q; e' ]: f! V" q0 p& Y, S
3 e0 e7 W; U% @ 乔羽:抗日战争时期,我听得最多的是聂耳、冼星海作曲,田汉作词的歌。那些婉转动听的歌,那些壮怀激烈的歌,才是我当时精神生活中真正活生生的东西。有人这么说,在那个时代,许多人是唱着救亡歌曲参加革命队伍的。而即使到今天,当我们重温那些对于自己生长的国土和民族怀有深切依恋之情、强烈报效之志的文章字句或者音乐旋律,都会感到一种强烈的爱国热情在迸发,都会激励出为国家和民族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强大精神动力。
: |8 \7 X; a' r" z, z
& s1 S4 s! n- v( Z E 艺术无国界,但艺术家有祖国。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每一个人都有属于命里注定的民族,不管你后来怎样,人的血管里都流淌着这个民族的血液。你没有理由不属于她,也没有理由不报效她。所以我曾说,艺术家应该是有两个翅膀的大鹏鸟,一个翅膀代表的是坚定不移的爱国心,一个翅膀代表的是光辉灿烂的作品。你不热爱生你养你的土地,怎么会有对这片土地孕育的文化艺术的热爱和创造呢?
H) A2 s; ?5 X _' T2 c: j" x; j, v1 S
“祖国”这个话题是永恒的,和“爱情”是永恒的一样。为人民说话,为祖国说话,为生你养你的这片土地说话,是作家神圣的职责。历史给了我机遇,创作给了我快乐。因为我毕竟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爱国的方式,为我深爱着的祖国写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贡献大小有区别,但责任感都是一样的。我作为一个歌词创作者,在写关于祖国的歌词时,最先考虑的是大多数人的感情,让大家唱着这支歌,享受美,创造美,珍惜美,同时就会产生一种情感:为了这美好的国家,为了让河流改变模样,自己得为她多做一些贡献。! z% B: V) ]1 o9 M
; S$ [( J- ]" @ L1 s- O4 T “不论是从政、从文,脱离人民群众,就很难使自己的心态处于踏实的境界中”$ B( W! r1 w% t& z4 O1 i
c# X, X, E$ M: {0 @# n+ c
问:您认为创作得和人民群众相联系,而不能脱离人民群众,您也说“我们的党,什么时候与人民群众情同手足,打成一片,各方面的事业就进展得顺利、兴旺。”您能和我们说说您在这方面的体会吗?7 A9 j c z! u* g1 z
C, L6 `$ _3 m* H 乔羽: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歌词最容易写,歌词最不容易写好。作为歌词艺术,最见功力的是语言。好歌词一定是活生生的语言写成的,文绉绉的词藻不会给歌词带来多少好处。( g: L. V# e0 c
0 }$ f H8 n! j3 q 歌词这种文学体裁有别于其他任何文学体裁,不只是看的而且是听的,不只是读的而且是唱的,因此它必须寓深刻于浅显,寓隐约于明朗,寓曲折于直白,寓文于野,寓雅于俗。& j' ^, u# n9 a% d& _
" `0 _2 v. g2 f8 F! l
我一向不把歌词看作是锦衣美事,高堂华屋。它是寻常人家一日不可或缺的家常饭、粗布衣,或者是虽不宽敞却也温馨的小小院落。我就不大喜欢太玄、太深、大众都不大理解的东西。我喜欢写普通的生活,那是比海还深还广的东西。其实,生活中最平凡的人,他的内心世界也是丰富的。你要向大众说话,就该用他们都能懂的语言。我一向认为,字眼是以意思表达得准确不准确,完整不完整为准,很难说有什么雅俗之分。文字应当服从人的心灵,而所谓风格的东西便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一个作家安身立命的自信。有了这种自信,所以,我主张还是朴朴素素好,平白如话没什么不好!
" d6 |4 V' G2 l: y& i
3 k% g" b2 h m6 W 有一点,我们从事的这项事业,同群众的关系最密切、最好、群众最需要。凡是群众需要、迫切需要的东西,都能得到发展,你弄得再好,群众不需要你的东西,没用!纵观中国的歌词史,歌词始终没有脱离群众,始终没有脱离中国人民,始终踏着中国历史的脚步,因此它在很健康地发展着。
, l0 ~5 d! @7 I, q' y
+ ?$ O3 q9 f2 ~+ t/ S- J 所以说,不论是从政、从文,脱离人民群众,就很难使自己的心态处于踏实的境界中。知道时代的脉搏是怎样跳动,对创作是大有好处的。只有这样,你才能创作出老百姓真正喜欢的东西。人一摆架子就完了,架来架去,最终把自己架空。一种现象值得研究,我们的党,什么时候与人民群众情同手足,打成一片,各方面的事业就进展得顺利、兴旺。我们的艺术家,什么时候和群众心贴心,文艺什么时候就是一派繁荣,反之,人民群众就不买账。作家把读者当上帝,演员把观众当上帝,这也是说的艺术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好作品首先把握两条:一是照顾大多数人的感情;二是要让普通老百姓一听就明白,一听就喜欢。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就算是好作品。& D9 X' G$ [; C+ F) b4 J8 W& q
2 L& x1 [+ T* a" _+ ~( P3 J
女儿乔国子笔下的父亲
2 J9 O" x# J( [5 q
5 h" r F5 v, V, u “博大的书总有一种关怀在里头,而这种关怀,是任何一个时代的人都能从中找到共鸣的”' J7 M3 P- U0 A1 Q8 U
+ R1 B9 ?! ^3 a7 {: z! B X 问:您的藏书大概有七八千册,并且大部分都读过。有古典文学的,有美学哲学的,有物理化学的,古今中外、包罗万象。您怎么看待读书这一件事?5 v2 y" g+ D7 e) [) h7 |* |
2 f" P* v5 l7 q# y 乔羽:读书也是分阶段的,经典的杰作最好是在年轻的时候读。我从小读书,而且读得很杂,可以说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一开始我是跟着父亲学读古书,《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儒林外史》等等。在中西中学的时候我就读物理、化学、美术之类的“洋书”。在北方大学的时候我读马克思、列宁、毛泽东还有鲁迅的书。后来我就是在更大的范围里读古今中外的书。什么书都要读一读,好书百读不厌,读书多了,了解事情多了,认识也就多了。 I, o2 c# a: _( G( J& A$ y/ p
1 c" J: V8 l6 h& g 歌德说,趣味是靠杰作培养起来的。有了读书的兴趣,再加上良好的读书方法,收获自然会大一些。而博大的书总有一种关怀在里头,而这种关怀,是任何一个时代的人都能从中找到共鸣的。我觉得,好书都是这样,它有超时代性,但它又有很强的时代性。一本书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一定是因为任何一个时代的读者都读它,都会有所启发。一本书甚至一本书里的几句话,就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这样的例子多得举不胜举。; x3 `0 ^7 r6 p3 x3 K7 `7 i5 u$ {
% R" p4 _! h9 G4 B; Z8 H
人类的进步是靠智慧、劳作使世界发生变化。如果说我是成功者的话,我是一个字一个字写成功的,不是想成功就可以成功,这要付出心血。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所热爱的工作、事业中去,这是一种善良。中国人常说善有善报,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