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至今日,许多职业萨克斯手都仍在津津乐道这张专辑:埃尔文-琼斯(Elvin Jones)四人组合的《在灯塔》。专辑的LP版双张于1973年发行,几番再版,最后如愿以偿地CD化。封面上的照片,实际上是加州赫莫萨海滩附近的一座被遗弃了的旧灯塔。/ p) Z5 V' m3 ~, ?2 I8 e, M
9 s5 G; o, \: s4 g
埃尔文-琼斯(不是迈尔斯-戴维斯五重奏里的鼓手乔-琼斯,不过两位还真有过不少合作)是爵士界著名的琼斯三兄弟中最小的一位,他的两个哥哥:汉克是钢琴家和编曲者,塔德是出名的小号手。在科川组内长达五年的经历间,埃尔文-琼斯大大拓宽了后波普爵士的程式,如引入了标志性的非洲式复节奏。一张《在灯塔》,已是他离开科川多年后组建的自己的队伍,分明转入了成熟而手法愈加不羁的天空。% W6 ]3 |0 B7 g
. R, E1 D7 b2 f' |$ b) o- v
无需先礼后兵的话,我们得说,琼斯的鼓声被录得开放度偏大,不像是很好的录音室产物,倒近乎露天效果。两位全能萨克斯手(高音与次中音都很在行)与科川的关系虽然不近,但应该能在吵闹乃至粗暴段落里的狂飙能力听出科川的影响,所以便有批评,说他们模仿科川过了头,独创性太少,重视琶音炫技却忘记了大结构与大方向,云云。
% |, g2 ^* b, g: `$ J- E2 W, L6 u5 @) E# R7 v' O
可是,当你听完了它,会发现这些都不重要。若有了更高的采集度与完美的结构感,它只会更加不朽,仅此而已。
# ~7 L/ r6 H; h' G* m, p' R# O3 p
. X, M, ?8 O0 D+ [- f 开场第一首是小号手伯德(Donald Byrd)曾经的大作《Fancy Free》,华丽丽的20分钟。引子过后,两把萨克斯音场撞击,在高音区“迸”出了为数可观的十六分音符群落,小册子形容为:“一长段都在多利安调式上完成,只是有些落在调性上,有些又偏离了调性中心。”打击乐声部与低音贝斯,矢志不渝地把握着近于巴西Bossa Nova的节拍。高潮处的合奏极富张力,那种贴身肉搏般的对位,显示出大家都玩得挺“high"。隐约间,怕是只有在迈尔斯-戴维斯或科川上世纪60年代的专辑中才能听到能量相当的火花?随着鼓声又一次升温,四声部总算呈现紧密的柱式,这次旋律朗朗上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