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在中国古代称为“筚篥”或“芦管”,两千多年前流行于中国新疆一带,后传入中原。现在,管子广泛流行于中国民间,成为北方人民喜爱的常用乐器,许多经典曲目和新作品也经常上演。管子演奏家韩雷师从管子大师胡志厚,以吹管专业第一名的优秀成绩毕业并考入上海民族乐团,后供职于新加坡华乐团。近年来,韩雷首演了众多管子新作,在不断演奏过程中,他收获了更多心得体会,遂与读者分享。( ?' r: b A. T) l# e
2 U: b# \; m5 u' A: z 最近每次回祖国和国内交响乐团或民族乐团合作的时候,经常被问起关于管子某些专业技巧或对音乐处理等方面的问题,其中很多是对于管子经典作品《丝绸之路幻想曲》(赵季平曲)提问的。由于提问者的年龄、演奏水平或鉴赏能力的不同,加上时间方面的局促,自然无法把每个提问都答复或者教授详尽,于是就想找个暇余时间把自己对这部经典管子作品的心得体会和某些技术上的分析谈下,供大家参考和切磋。 - V6 v# |- s4 I$ o5 P6 c, \8 K- w( V J" r1 g$ C- t
首先在乐器的选择上,建议两只管子完成比较理想。有个别演奏者问可否多用一只,来降低指法上的困难。我认为,使用乐器过多会使音色平衡缺乏统一性。一般第二乐章都是拿大D调来演奏的,另外一个调的管子可视个人习惯选择A、F、G。总之,不管选择什么调,把音乐吹动听了、吹震撼了就可以。 ; _; y6 A* p4 C: Q8 V9 h+ I4 y( D" g$ j3 s
其次,我们探讨一下这首乐曲中的某些技术难点,很多人普遍觉得第五乐章“龟兹舞”最过瘾也最难。这一乐章首先要注意20到24小节这几小节的连音和吐音必须非常清晰分明,不然会影响下一小节的快板主题。其次在演奏这个乐章中段行板时要把主题的神秘婉转、体现沙漠中自然百态的情境尽最大可能展现出来,虽然有一些八分休止符可以呼吸,但还是建议气口尽可能要少,否则破坏音乐的整体连贯性。131到148小节这段音乐很关键,吐音方面,演奏者要加强对硕大的管子哨片的颗粒性强化练习,变化半音和高音的强弱对比最好也要表现出来,最重要的是清楚,这段音乐尽量不要换气,接近尾声的处理一气呵成是我觉得最佳方式。1 P X& S1 V/ v2 a
, f7 Y6 ^% q6 d 起初,我认为第五乐章是全曲最困难的,现在慢慢发现,最难演奏的其实是第一乐章“灞柳曲”。正所谓“万事开头难”,谱面上似乎感觉不到什么,可实际演奏会发现,这个乐章“变得”越来越难,因为随着对乐曲逐渐熟悉,感受多了,对音色和处理上的要求也就多了,你会发现每次吹完这个乐章都很累很辛苦。第4到第15小节,基本上4小节一个乐句,要尽可能幻化出不同色彩来,既相近又各有特色,如果自己都体会不到这种色彩变化,观众和听众又怎么能体会其中的意境呢。62小节最后一个高音的减弱也是很见功夫和吃力的,对气息的控制和力度变化的掌握要求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