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群文领域拼搏数十年的唐静平以群文专家身份成为复赛评委一员,她坦言,这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可以更好凸显群星奖作品的群众性。作为群众评委,上海群艺馆馆长萧烨璎称,“群文之星”都是各地群文一线骨干,无论是在创作还是管理、活动或辅导领域,都具有丰富经验和突出的业务专长,他们更了解大众需求、群文作品的属性和特点,请他们来评价作品,更接地气。2 E# ?/ U2 \- y8 {% p' y
1 ~3 [6 d. d/ B! z1 t$ _. m1 x
其次,本届群星奖增设“群星奖决赛作品点评会”,在每个门类作品决赛结束后举行,由各门类全体评委对每部作品进行点评。戏剧作品《耍孩儿情》的编导与主演董贤喜,评委、国家一级编导丁瑞华等均对此给予极大肯定。他们表示,所有参赛单位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作品拿来参加艺术节,点评会从专家角度更客观地进行点评、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议,对创作者、演出者是很好的提升,可以借此进一步打磨作品,不断提高质量,由“高原”向“高峰”攀登,创作留得下、传得开的群文精品。
5 w2 M9 R$ @3 V" M$ [3 b: ]7 G' z0 N2 o$ F
担任评委的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相声表演艺术家李立山表示,尽管奖项少了,但演员热情依旧高涨,各地区、单位参赛节目质量好、艺术形式丰富,可见大家能够正确理解此次评奖改革。
, Q1 M. M* g, \! z% g$ g, C+ D
8 o# h5 G6 F: g* {3 T. U& ? 群文创作:深入生活,紧贴时代" f3 G. G( t; J: b
2 i9 n+ F" j0 v B- M" y+ Z% u
“节目精彩得很,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说的都是咱老百姓的身边事,有广度、有深意。”观看群星奖曲艺门类作品决赛的观众赵女士如此感慨。歌以咏言,舞以尽意,曲艺以达情,戏剧以抒怀。对于本届群星奖参赛作品,评委给予很高评价。他们表示,从四大门类参赛节目的题材内容看,基本做到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故事完整;从作品立意主题看,大都健康向上、寓意深远且针砭有度;从艺术表现形式上讲,不乏具有浓郁地域特色、乡土气息,让人耳目一新的精品佳作。并且经过初选、复赛的打磨,许多作品都有不同程度提高。& ` q8 c6 y! a+ h$ b& @5 K( ?
; D1 ]; q/ O4 k3 I
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撷取素材是此次参赛作品的一大特色,许多以生活中的真实故事为原型进行再创作。如歌词质朴、旋律感人的音乐作品《孝敬父母莫要等》传递了莫要“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理念;舞蹈作品《阿婶合唱团》以社区基层合唱团队排练课堂上的有趣瞬间为基点,刻画了这些认真、可爱、较真的中老年人老有所乐的生活状态;戏剧作品《亲!还在吗》以假扮淘宝买家与女儿聊天而引发误解的故事,生动演绎了母亲渴望与孩子多些沟通的心情,引发年轻人对孝老爱亲的深思;曲艺作品《一分不能少》讲述源自重庆“棒棒”郑定祥的真实故事,通过正月里他干业务挑一担羽绒服不幸与货主走散,后冒着风雪苦寻失主的故事,讴歌了凡人善举和幽默乐观、朴实诚信的品质……
z6 x, }- M# k. ^ l6 M* q4 M
. e2 F5 @% I: }' O9 i/ [: X 参赛作品紧扣时代脉搏,音乐作品《一条叫做“小康”的鱼》以苏州评弹为元素,选取“鱼”为意象,展现了人们对建设小康社会的执著追求和不懈努力;舞蹈作品《爸妈我想你》通过车站等候、喜悦相见、穿戴新衣、温情游戏、焦急寻找、愤怒相见、亲情融化等情节,讲述了留守儿童与父母聚少离多的现状;戏剧作品《占座》从图书馆里拟人化的6把椅子的视角,见证、描摹了不同时代的大学生图书馆占座现象,以及年轻人价值观、人生观、就业观的变迁;京韵大鼓《丰碑》以长征中的感人故事为基础,结合曲艺以小见大的特点,传承了长征精神。
; [0 B( Q# S7 X" p! f: n' h9 w/ G; E2 p0 T6 Q6 C0 ^
令现场观众深受感动、产生共鸣的,还有关注普通人诉求的诸多作品。如《扫街》通过真实的环卫工人蔡星明与演员们的合作表演,描绘出环卫工人投身本职工作,共建优美环境的美好画卷;再如关注筑路工人的评剧小戏《月缺月圆》、道出军嫂不易的曲艺作品《军婚药方》、展现外来务工者生活的小品《加油站》等……4 h! E- D) C* F: ~2 X! W
$ \" p; a [* H7 o: r3 P “好的艺术作品无疑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挖掘的鲜活素材才能创作出具有艺术水准和感染力的精品佳作。”《占座》编剧鲁广峰表示,群文作品因扎根于群众、取材于群众、服务于群众,有其独特的真善美。这正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也只有这样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才符合时代进步的要求。
) B p( g# V4 S1 U! S7 u* P3 X6 C
参赛演员们感叹:“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反复排练、打磨必不可少,但最重要的是具备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感受。”群舞《扫街》的演员朱东革坦言,演员们排练中多次拿着扫帚上街体验环卫工作,就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环卫工人的心境与动作细节。
) C& U& t0 _1 s+ {. x+ e4 |* B6 e+ Z9 w/ a. L8 ]6 f
群众参与:共享成果,激发热情$ E/ `: W4 ~% c5 n4 J$ m( J
, ?5 u2 F$ q4 Y “群星奖自1991年创办以来,参赛作品质量不断提高,一个很关键的因素是基层群众的广泛参与互动。”多次担任评委的曲艺家李立山表示,本届群星奖参演人员年龄跨度较大,既有七旬老人,也有不满10岁的儿童;演员来源构成也十分多元,既有群众文化工作者,也有来自社会各个领域的业余文艺爱好者,有工人、农民、教师、学生、军人、医生等。 `, b4 i5 V4 _1 |& e$ w" | E3 h
/ i5 ?( {( B) O$ v/ p1 o7 J* C 为充分体现中国艺术节的办节宗旨和办节原则,群星奖将文化惠民贯穿于评奖全过程,参赛作品注重深入基层进行演出。初选过程中,各地共举办展演选拔1.43万场,观众达1083万人次。“十一艺节”期间,群星奖决赛作品赴陕西各地开展20场惠民演出,观众达5万多人次;举行了“欢跃四季”全国百姓广场舞展演、历届群星奖获奖精品展演。
! e) E+ P8 `$ M q, a9 S$ q7 w% N6 P I% q/ c% M5 k
此外,本届群星奖决赛还引入网络视频直播。群星奖四大门类作品决赛、历届群星奖获奖精品展演均通过中国文化网络电视的互动播出终端、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和国家数字文化网进行直播,观看总人次超过80万,有效提升了群星奖的影响力。河南省文化馆活动部主任赵力民表示,网络直播这种新媒体传播方式拓宽了剧场范围,进一步体现了全民参与,也使活动的社会效益最大限度地得到彰显。; G9 ?, b, v" }- ~
, Q) H- d) i5 ]8 S" J- | 一场场展演让三秦大地百姓充分享受文化艺术发展成果的同时,更加体现了“创作不是为了评奖,越是精品,越要走近群众、接受群众的检验;群众文艺创作的根本目的是要将优秀的群文作品与群众共享,真正做到艺术反哺群众。”本届中国艺术节结束后,文化部将组织群星奖获奖作品和优秀参评作品深入基层进行演出,并将其纳入各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范围,充分发挥群星奖的示范引领作用,让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回归群众,服务群众,实现艺术创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