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是诗人,然后才是音乐家
* r2 @. |3 J$ _* ?( z9 I! O8 v3 [) e1 u3 H' C* z
如果仅仅止于音乐,鲍勃-迪伦便成为不了鲍勃-迪伦。尽管克鲁亚克《在路上》中的嬉皮士精神曾经是他的圣经,但很快他就对及时行乐失去了兴趣,他说:如果我要成为一个言之有物的作曲家的话,我需要让自己慢下来。4 x8 N6 S" ?1 u1 ` K+ r
8 r2 B( r9 T6 Y
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诗人于坚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诺奖“奖给了灵魂,没有奖给修辞或观念。将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世界厌倦了,它只是要生活,要爱,要歌唱,要忧伤。于是,鲍勃-迪伦来了。”但事实上,鲍勃-迪伦对语词本身的研究,并不亚于任何作家。
' ]' E6 h7 a5 D! {, p* o4 E
/ j/ o. T8 Y' ]3 J0 V 他沉迷于旧报纸上的词语,在纽约公共图书馆,他读遍了1855—1865年的报纸,相较于当时发生的事情,他对当时的语言和修辞手法更感兴趣。6 N0 Z F# O( i+ P" z& P# x
0 f& g4 I) |7 F' C 小时候,当老师告诉迪伦的父亲“你的儿子很有艺术天赋”时,他的父亲说:艺术家不就是画画的人吗?长大后,迪伦真的开始学着用素描、炭笔画的方式记录看到的自然风景和无数大街上的人——他的歌词中充满了他所见的人物、事件。/ t l2 k; ^( J. f/ q: J7 E
! K4 {5 D# ~" v0 B8 w4 j 他的外婆也对他影响深远,离家前外婆告诉他:“幸福并不在任何一条道路上,幸福本身就是那条路,要待人和善,因为你将遇到的每个人都在打一场艰苦的战斗。”一首民谣有超过一千张脸,如果想演奏这首歌就必须认识所有这一千张脸。后来他在歌词中写道:我在离家千里之外的地方,走在一条荒僻公路之上,我看见了你世界中的人与事,倾听乞丐、农夫、王子和国王。
, w$ X, P) g5 y6 u0 ^# G- \) @$ e, b! l
像一个流浪汉一样看见了这个城市里无数的人之后, 他终于理解了诗人艾略特所说的:人们走来走去,而每个朝反方向走的人都像是在逃跑。日本设计大师山本耀司称迪伦是神,他说听迪伦的歌,总有一种故乡的感觉。这个一直在流浪、缺乏故乡的歌手,却唱出了无数人的故乡。
) I1 f4 X$ K% g; B* l+ D4 ?. l" v" `, N5 k! ~& d: R
他在自传《像一块滚石》中的文字风格与法国社会学家让-波德里亚所著的《冷记忆》有几分相似,他认为电视和短歌会毁灭年轻人的思想和想象力,人们的大脑开始变得像一辆空荡荡的车。他开始往脑子里塞各种深刻的诗歌,他读了整本拜伦的《唐璜》,读诗人柯尔律治的《忽必烈汗》,在女友的推荐下,他也开始读兰波的诗。他在自己身上克服着这个时代。
8 j* j2 @0 x; c1 M# ?! u: A6 I! U* c: \1 K) X3 H$ s: B
他的诗歌像很多人,又谁也不像。我们很容易看到波德莱尔、惠特曼、艾略特、兰波、里尔克等很多伟大诗人的影子,然而他最终又是他自己。
/ k/ j1 I* K3 {! w2 |5 n
5 K. |$ X0 _3 S+ t7 L/ M. X 他俨然本雅明在《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中提出的那个“都市漫游者”的形象——他的诗歌是他一次次漫游过程中的社会广角,他也变换着形象出现,或是乞丐,或是小偷,或是劳动者,或是波西米亚人,或是乡村女孩……他的作品早已超越了纯粹歌词的审美范畴,他是一个行走的游吟诗人。
3 B% _! F, w$ a4 ^+ ^. q0 U" U- N9 L( ~7 F% i' `4 S( M$ |5 z, R
他的民谣也发生了不可思议的转变,他融合了黑人节奏的布鲁斯和白人的乡村音乐,既是民谣歌手,又是摇滚歌手,“民谣摇滚”歌手这些奇奇怪怪的称呼都已经无法定义他。也因此在音乐上,他被视为民谣的叛徒,他很尊敬的民谣之父皮特-西格甚至想用斧头砍断他的麦克风。5 [8 P9 q/ ~& d* V, D7 K+ Y
( Z6 l4 A5 s6 g! G3 ~7 Y 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普通的歌手,不错的吉他手,出色的口琴家,优秀的作曲家,天才的词作者。在自传《像一块滚石》中,鲍勃-迪伦自我评价说:“我是一个音乐诗人。”鲍勃-迪伦在自我定位时把诗人看得比歌手更重要,“我觉得自己先是一个诗人,然后才是个音乐家。我活着像个诗人,死后也还是个诗人。”他的好友——美国重量级诗人麦克利什认为他是战后铁骑时代的严肃诗人,他的作品将被以后几代人当作试金石。
d; ? E1 B; `+ s7 Z1 m4 e6 |3 v9 X: e& F/ q
一个诗人的独立性
% C q, i0 ]* l( e: K; K( D! C* B* f8 ^0 x; k
1963年8月27日,马丁-路德金发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时,22岁的迪伦就站在他旁边。演讲结束,迪伦用他的木吉他和口琴唱出了这一梦想的民谣版。
! h( v& z0 Y: z/ h' K0 _) N
) G7 g& i! B& L; t5 p 同年,被认为具有反战思想的《Blowing in the Wind》问世,这首歌影响了无数人。根据1961年发生的“柏林墙事件”和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他创作的《暴雨将至》等作品使他迅速成为公共领域民权运动的代言人,民众把他推向民权运动领袖的神坛,而迪伦却转身而去:我不是任何一代人的宴会司仪,我花了很多时间才让自己变得年轻,你们不要来绑架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