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698|回复: 2

[名家特写] 声音中不能承受之轻——听诺灵顿指挥现代乐队有感

[复制链接]

2792

积分

3

听众

1466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2792
hatxw171 发表于 2016-11-15 06: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声音中不能承受之轻——听诺灵顿指挥现代乐队有感" `. h5 L9 D; x* r2 `" \$ u7 l
7 t9 u+ l- `' {2 T% z7 y
  记得我在二十年前曾经向一位喜欢舒曼的朋友推荐一张诺灵顿指挥伦敦古典演奏家乐团录的第三、第四交响曲唱片,那位朋友没有听完一遍便不仅把它掷还于我,还很不客气地痛批一顿,大意是乐队的声音七零八落,连起始的头音都奏不齐,拖拖拉拉得像一个业余乐团。恰好那张唱片还是在北京中图买的“打口货(只是盒上被打个小口)”,于是朋友接着说我是在向他推荐“垃圾”。( S) a& u0 T  S
  不过我当时却是一点都不觉得被冤枉,反倒心中欣然,因为诺灵顿声音之美并不是一般人就能体会到并习惯的。那时我听所谓的“本真演奏”还不多,思想中根本没有形成“古乐”的概念,但是我却觉得诺灵顿的舒曼就是舒曼时代的声音,幼稚而充满野心的乐思,庞大的有点失控的旋律,还有丰满的几乎膨胀的织体,它们合在一处,自然要把节奏拖沓下来,每一个步伐都那么雄浑沉重,实在无法轻盈矫健起来。这就是舒曼,不一定是舒曼心中的舒曼,但却可能是符合舒曼乐谱规定的舒曼,或者说是符合舒曼时代接受习惯的舒曼。后来当然我也听到了加迪纳和哈农库特的“本真”舒曼,整个速度都快了起来,乐谱标记也许如此,但音乐中有许多因素感觉像被省略了,舒曼的思维可从来没这么简单清楚过!
) I1 e5 @3 ~( r
" }( S  I7 e) E; f  S  再回到诺灵顿,那张被掷还的唱片我保存至今,而且我又买了一张送给我另外的朋友,他也同样保存至今。其实后来我一直关注EMI的唱片目录,想买一张“毫发无损”的原版收藏,但是它从此就在目录上消失了,一直到十几年前,它与第一、第二交响曲一起出现在EMI下属的Virgin目录上,我根本不加思索地填写了预订单,其中也包括了诺灵顿指挥的门德尔松和舒伯特。9 Q/ I2 W4 e: d5 e
% ^  i3 N/ _4 e( L
  一旦对他打起了精神,诺灵顿的唱片总是零星地出现。《罗西尼序曲集》、《浪漫序曲集》、《威伯交响曲》和《瓦格纳序曲集》这几个专辑居然也买了七八年,因为不知为何,1998年以后的唱片目录就再也难觅诺灵顿的踪迹了,恰巧他正是在这一年出任了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并与德国的HAENSSLER唱片公司签订了录音合同。
7 u' p7 @& `2 I
! P9 }3 v9 \1 m' g( _  我有意去寻找的是贝多芬的《交响曲全集》。1996年在朋友家听过一张盗版的“第七”,感觉以往听这首交响曲注意力从来没如此集中过。诺灵顿的诠释那么简洁有力,布局均衡而紧凑,声音是纯净的,透彻的,阳光得令人意气风发,喜大普奔。说来真是不甘心啊,我竟是因为这张盗版而真正迷上诺灵顿。遗憾的是我写信或托人往香港购买这套贝多芬都没有结果,1998年甚至在美国最大的几个唱片店都见不到它的踪影。, k5 ^' r) P: q& Z

7 ^" u: _+ B2 E' j4 C3 r  后来的事情说起来就比较没意思了,但是满足感还是有的。2001年我在上海的一家音像店居然用一张唱片的价钱买到由Virgin再版的这个5张一套的贝多芬,那个时候我还随身带着DISCMAN,以后的旅行我把这套交响曲不知听了多少遍,总算补回了这么多年的渴慕之情。7 q. ?# u2 f* ?' d

3 B% y6 ^6 K- D4 R. A9 e- M  其实我这篇文章的主要用意是想说诺灵顿后来在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时的录音。从我听到第一张唱片海顿的《伦敦》交响曲和舒曼的第二交响曲之时,我就爱死了这种声音,据说这就是近几年声名鹊起的“斯图加特音响”。SRSO在送走神奇的切利比达克之后,沉寂十余年,终于又放射出完全不同于过去的辉煌之光。对比切利与诺灵顿时代两种极端对立的声音,你不能不慨叹诺灵顿的能量以及SRSO的可塑性与适应性。
' |5 @" B: x3 G7 X* P( Y8 T. _2 e0 y# B5 Z* D4 \: C
  古乐大师转而指挥现代交响乐团,这在他们赢得广泛声望之后形成一个趋势,但其中鲜有成功者,最出类拔萃者当属哈农库特和诺灵顿两人,前者至今没有获得一流交响乐团的固定职位,后者却同时担任伦敦古典演奏家乐团、萨尔茨堡室内乐团和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作为一位有着自己音乐演奏理论体系的学者型指挥,掌控这样三个乐团来实现自己的一系列计划与梦想,诺灵顿不能不说是世界上最幸运的艺术家了。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92

积分

3

听众

1466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2792
 楼主| hatxw171 发表于 2016-11-15 06: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诺灵顿也有可能是目前世界上最越来越受欢迎的指挥家。许多著名乐团的乐手都向决策层建议,要求哪怕能够在诺灵顿的指挥下演出一场音乐会,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有过演奏“古乐”的经验。但更耐人寻味的是,从未用过巴洛克时期乐器的乐手非常渴望用手中的现代乐器与诺灵顿共同体验一次“回到历史原貌”的旅程。事情的发展真是越来越神奇,许多得以和诺灵顿合作的音乐家都被自己发出的声音感动得流下眼泪,那是身在其中闻所未闻的纯美的声音,用诺灵顿的话讲,那本来就是代表音乐本质的声音,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它变味儿了呢?7 L- [( m  M6 _0 |
; v! z2 q* \9 l  W0 e2 B0 N  k0 F8 {* {
  我从前不明白作为古乐大师的诺灵顿为何还指挥勃拉姆斯和布鲁克纳,现在我更希望能够听到他指挥的理查-施特劳斯和马勒,当然乐团一定是SRSO,他的音乐季已经有这样的节目安排,而刚刚过去的音乐季是以勃拉姆斯和埃尔加、沃恩-威廉斯为重点的。+ h$ J! T# M/ {$ l* y8 R5 k
7 b3 X- S# S4 e: G2 Q, l
  诺灵顿师承英国最伟大的指挥家波尔特爵士,功底深厚自不待言。他出身大学教授家庭,本人又系剑桥大学英国文学专业毕业,学养精湛也不奇怪。它四十余年前以组建许茨合唱团起家,专事演唱17世纪的宗教声乐作品,十几年后成立伦敦古典演奏家合奏团,将演奏领域逐步扩大到莫扎特、海顿、贝多芬、舒伯特、舒曼、门德尔松、柏辽兹,甚至勃拉姆斯和布鲁克纳。# F4 b; Z  e/ E, W$ l; @
, s1 a8 j4 D6 S; n2 Y! E* m. k6 N
  在这个过程中,诺灵顿形成了演奏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在遵照原谱、“回到历史原貌”的基础上,浓墨重彩地加上自己的美学趣味,使他的“古乐”声音不同于任何一个古乐团。这种具有鲜明时代感和现代性的“古乐之声”其实已经为诺灵顿日后改造现代乐团的声音的实践打下伏笔。
$ Y$ Z+ s' |3 q; h
) {2 q9 m6 H6 u; o+ b  一切都出人意料地顺利,面对朴素而高贵的美,人们的认知能力一下子变得无比简单。不论是乐团的乐手还是层次不一的听众,他们的耳朵一旦接触到诺灵顿给出的声音,便产生出莫名的激动和欣喜,就像我们每一个只能通过唱片来聆听诺灵顿的人一样,不管是贝多芬还是舒伯特,是舒曼还是门德尔松,是柏辽兹还是勃拉姆斯,传递给我们的都是清丽绝俗的“凡音”,薄薄的,透透的,平静得犹如古井不波。这是怎样一种意境,没有急促的喘息,没有泛滥得波涛汹涌的情感,没有对比强烈的力量标记,也没有夸张矫情的揉弦。但是现代乐器的亮丽、纯度与质感,却在这种追求虚无的意识形态统率下呈现得淋漓尽致。这样一种简易而朴素的方法,这样一种无欲无求的心态,这样一种理性而客观的诠释理念,塑造出来的竟是一种美轮美奂的“唯美”,这种极致的有些冷酷的美居然也有打动人的力量。那声音一飘出来,就石破天惊地碰到了你的神经,令你的心一下子就颤抖了,就醉了,就像醇酒还来不及喝,封泥一启,酒香四溢,人即醺醺然。
/ i) |) H" s0 u' M: Y% F" m8 H5 f$ b, H. |5 e  Y% y9 Y/ l- t5 F
  切利比达克和诺灵顿,将他们放在一起似乎不大令人信服。我姑且相信他们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前者所给予我们的是音乐最深层面的东西,为了发现它和表现它,切利殚精竭虑,用尽了力气,所以他所呈现的音乐是庄严的不能承受之重,演绎它们需要能量,接受它们又何尝不需要能量。诺灵顿同样开启了音乐的本质层面,他从乐队学的角度阐发了他的观点,令“交响乐”的声音更纯粹,更符合“交响”的本来概念。他严格区分了器乐独奏家与乐团乐手的不同,第一次使乐团的乐师清楚地认同了自己的职业发声原理和音响特征,正像锈迹斑斑的金属被擦拭过又重新放射出自己本来的锃亮光芒一样。对比切利音响的不能承受之重,诺灵顿的音响是否有点“不能承受之轻”呢!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92

积分

3

听众

1466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2792
 楼主| hatxw171 发表于 2016-11-15 06: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诺灵顿的“新”莫扎特
3 R3 F) [! ~% h5 N
3 x5 B+ _  K2 B' v+ z" z' y  我很愿意把英国指挥家罗杰-诺灵顿爵士和伟大的赛尔吉乌-切利比达克作为音乐诠释的两种极端去比较,此举不仅令我“开放的”耳朵不断迎接考验,而且深感其乐无穷,还可能有效地为我中得太深的切利比达克之“毒”施以“独门解药”。0 P* d7 {$ ~" Y, v
6 b8 x2 e, ]" K" f3 q
  我当下关注的诺灵顿早已脱离“古乐”演奏的范畴,他以演奏现代乐器的乐队行“本真音乐”之效,不独创造出全新的音响色彩,还为正日益分化对立的所谓“复古”与“现代”两大乐队营垒指出调和的道路。诺灵顿已经是当今世界顶级乐团争相邀约的客座指挥,其所到之处总是带来声音的奇迹,这种颇具实验性的声音当然既不“本真”,亦非“原貌”,它们不过来自诺灵顿的“研发”与想象,当然是具有极高级趣味的天才想象,是对泛滥一个世纪的越来越铺张夸大的现代管弦乐之声的“除锈”。6 a9 o; E$ C5 ?+ n2 u

: }  w* n1 M" O' m+ O5 z5 ~/ E  上个世纪最后二十年,用“时代乐器”演奏莫扎特的大行其道,不断让“现代”乐队在该领域面临“演奏方式”的尴尬,这正是几年前芬兰指挥家奥科-卡姆在一次谈话中说到的那种情景,“现代”交响乐队慢慢在给“古乐”演奏主动让出莫扎特之前的曲目地盘,他说,我们没有办法做得像“时代乐器”那样地道,因为我们首先在“乐器”上吃了亏。
6 V. h" z! w- s1 N+ H0 D# a5 h/ D2 {; w
  “古乐”正逐渐演变成一种风尚,但音乐表现首先在于探索一种接近“历史真相”的合理声音,而不仅仅拘泥于乐器的音色质感。诺灵顿十余年前接手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之后,便开始实践他在现代乐器上的“原典”理念,他从早期浪漫主义的贝多芬出发,经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再到柏辽兹、瓦格纳,目前止于布鲁克纳和马勒。这个“实验”过程无论对乐手还是听众都充满近乎极端的刺激,斯图加特一个接一个的音乐季,只要有诺灵顿登台,便演变成曲终时山呼海啸般的喝彩,一个新的“朝圣地”诞生了,前来朝圣的人无不心怀企盼,这种企盼甚至没有确切目的,因为人人相信诺灵顿足可将所有他所染指的音乐“点石成金”,其中甚至包括音乐会形式的歌剧,管弦乐的“诺灵顿之声”在为歌唱伴奏时呈现的“奇妙和谐”简直具有振聋发聩的意义。2 u# L: x7 W4 W$ ^* `
& P- @: N4 {: C% V* n) o
  已经熟悉诺灵顿指挥他创办的“伦敦演奏家古乐团”录制的莫扎特交响曲的乐迷可能对诺灵顿在斯图加特的“莫扎特新声”有更加强烈的渴望,一个曾经的“侵占者”,会帮助“退避三舍者”收复失地吗?2006年的斯图加特“欧洲音乐节”适逢莫扎特诞生250年,诺灵顿指挥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以系列音乐会演奏了二十余首莫扎特交响曲。2007年,HNNSSLER唱片公司以“MozartEssential Symphonies”为题陆续发行六张CD,让没有机会亲临现场的人在最短时间内便通过录音领略到诺灵顿“新境”。
8 `7 ~. F$ C' b
7 o$ a& Z/ O5 H  |; v8 I8 q  我曾经在十余年前的文章里谈到切利比达克在乐队诠释方面不可能“终结”莫扎特的理由,论据全然出自感性的臆想,不可当真。然而今天当我听到诺灵顿指挥曾经与切利比达克相濡以沫十年的同一个交响乐团演奏莫扎特时,却不由为当初的“妄言”击掌!命运的安排竟是如此冷酷吗?为什么如此呈现两极的声音由同一个交响乐团发出?!尽管我所听过的切利比达克在斯图加特的大量录音并没有莫扎特,但从他日后在慕尼黑爱乐乐团的莫扎特举轻若重,“句句珠玑”,如大理石雕刻般温润剔透而宝相庄严,可以想见切利比达克在斯图加特的莫扎特也必然像他一贯解读的布鲁克纳和勃拉姆斯一样,结构具有夸张的清晰感,音响织体绵厚沉郁,简直可以做莫扎特的墓志铭。  y9 W" L9 k/ I8 V' F
# N$ R5 W1 H2 W, c8 j: t
  诺灵顿在担任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首席指挥的同时,还兼任萨尔茨堡室内乐团的音乐总监,这差不多是解读莫扎特音乐的最佳平台,从而能够将诺灵顿的“尝试”赋予一定程度的“官方”色彩。其实步入“今日之境”的诺灵顿不再需要标新立异或另辟蹊径了,他的音乐流向已经成了“纯朴自然”的代词,他率领“现代乐队”塑造的“本真”音色不仅赏心悦目,而且沁人肺腑,那是一听就令人心房发颤的声音,具有难以抵挡的魔力。这种散发无穷感官之美的音乐竟可以铅华褪尽,一尘不染!无论你听过多少种版本的莫扎特,无论“哈夫纳”“林茨”“巴黎”“布拉格”“朱庇特”多么耳熟能详,诺灵顿所给予的都是最新潮、最鲜活、最具灵性、最富生命力的解读。: u& f5 B- R% ]5 w) ?, J- u

  w( f7 d& w4 h% |& h0 o  诺灵顿在“莫扎特年”里将莫扎特“终结”,这“终结”不是“切利比达克式”的不可复制,亦非某种诠释观念的毁灭。相反,诺灵顿为交响乐演奏的方法及风格拓展提供了前景明朗的可能性。诺灵顿的学说和实践都很有说服力,他是可以模仿的,他的经验有很直接的借鉴意义,任何人在接受诺灵顿方面都不会存在障碍。4 N, j7 Z6 S  t8 `8 }) R
4 v, Q: A- o$ U9 I3 X
  我想我在聆赏音乐的途中还是应当感到幸运,因为,即便切利比达克是“毒品”,我也找到了诺灵顿这剂“解药”。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12-27 11:03 , Processed in 0.114958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