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系辞上》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就是说我们用感官所感到的常常只是一个“形”,在“形”的下面是它的“器”,在形的上面才是它的道,也就是“道理”、“概念”、“意识”和“精神”。若没有形而上的道,是很难构建一个音乐基础学科理论体系的。为什么长期以来,视唱练耳学科的论文总是围绕着训练学生音准、节奏、和弦的方法——而且都是从祖师爷那里传授下来的方法,翻来覆去毫无新意、毫无学术性?为什么一直没有一本真正关于视唱练耳学科的理论书籍出版?视唱练耳学科元理论的缺失,使学科的发展、地位、作用大受影响。光靠经验是远远构建不了学科理论体系的。" m* w" f& F$ j% E! y$ u, i, M
# a0 z6 L+ V, D: g. B$ K
学习与研究中,我们经常处于就事论事的境况,微观而具体的论述多,宏观而深刻的论述少;操作性的关注多,观念理论性的触及少。由于经验总结缺乏普遍性、共同性以及问题根源的追究,因此不具有广泛指导实践的作用。业内一些专家和留学归来长了见识的学子们大多数认为,当下学科教学观念落后,不能与时俱进,笔者也有同感。曾多次在论文中为学科的理论建设而呼吁,其实落后的根源就在于认识的观念和研究的方法上。视唱练耳学科的理论建设要避开经验的困境就需要哲学的帮助,通过哲学解决认识的问题、概念的问题。哲学是一门关于认识的学问,而不是一门关于被认识的学问。视唱练耳教学与研究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音乐的各要素,了解和把握音乐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