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典歌剧原本以音乐为主,观众走进剧场后,主要的欣赏形式是“听歌剧”,欣赏歌剧的音乐,欣赏歌唱家的演唱,欣赏歌剧音乐制造的喜怒哀乐和矛盾冲突。随着时代的发展,歌剧演出的戏剧表演和舞台美术营造不断加大,观众在新时代以自己的审美欣赏歌剧的各个组成部分,这也成为当今世界歌剧发展的新潮流。在第十九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的歌剧演出中,观众将看到浸没式的歌剧《唐-璜》、3D迷你歌剧《湮灭》、多媒体音乐剧场《逐》。三部歌剧的演出在过去原有的歌剧院演出形式中做了较大的探索和创新,向北京观众展现与当今世界同步的歌剧制作和演出。观众不再只是“听歌剧”,而是看歌剧,享受歌剧更为全面综合的艺术表达。5 l/ v1 v+ [0 C- ?0 F, @4 X
4 d. `6 y. T9 x
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余隆认为:“我一直特别推崇创作、创新,在音乐行业,古典音乐我们始终是在别人的后面,只有在新创作的音乐上面我们跟全世界是同步的,别人在创作我们也在创作。现在谈论的都是100年、200年以前的作品,可能过50年、100年后大家谈论的是我们这一代人给音乐留下了什么作品。” / _( ]; G k2 d7 w6 y a' d) N3 p
《唐-璜》让观众和表演之间没有隔阂1 t y% ]: E5 F6 d7 T, W5 M
3 ~6 H6 J2 J0 j p5 u
10月12日至14日上演的浸没式环境歌剧《唐-璜》,在三里屯太古里北区的红馆演出。这是一个以往没有座位的展览馆,红馆将为歌剧《唐-璜》打造一个独特的环境,让观众走进红馆就走进了唐-璜的世界。所谓“浸没式”戏剧演出,就是将演出场地设计成戏剧所需要的环境,观众不再正襟危坐地观看,而是身临其境感受戏剧的环境和氛围,就像走进戏剧的情节,置身于戏剧发展当中,甚至成为戏剧故事近身的一个看客或一个人物。近几年在国际话剧舞台演出中,浸没式戏剧已经很受欢迎,有的戏剧甚至搬到酒店的各个房间去演出,而歌剧演出则十分少见。红馆作为三里屯社区的一个地标,作为一个展览馆被北京国际音乐节开发利用形成一个浸没式的演出剧场,也有着独特的意义。, ^/ E6 |" Q4 |# E0 o6 i8 H
1 ~- L0 M, G/ Q/ t. S4 h) A
演出浸没式环境歌剧《唐-璜》的是英国寂静歌剧团,舞美设计滋姬-雅各布斯-怀伯恩说:“我们想让唐-璜的内心赤裸裸展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零距离和他直接接触。当下所用的信息和通讯手段在这个情景出现。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一个浸没式的环境设计,让观众在一个最原生态、最直接可以有身体接触的地方,听到和表演者一样的声场,被主人翁视听经历的一切包围,然后用他们的双眼看到唐-璜闭眼后看到的东西。为了让观众理解这个故事,并且感受到莫扎特伟大作品的深层体会,我们旨在让观众和表演之间没有任何的隔阂和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