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湮灭》 走进男主人公童年的家 & q8 ]: t* G) Q, J- X4 Q5 @) F5 ^& O& e
将于10月20日在三里屯橙色大厅演出的3D迷你歌剧《湮灭》是一部独特的作品,说它“迷你”,是因为舞台上的演员自始至终只有女主角一人。不过,千万别以为它是一部晦涩难懂的极简作品——充分融入歌剧情节的3D投影与舞台装置,将会营造出精彩纷呈的戏剧观感。它是与3D成像技术完美融合的一部迷你歌剧。! E# H8 Y& T9 c: H4 Q0 C) }' W U4 T
# J. ?# L! H1 B/ ~/ h
大幕拉开,一袭红衣的女高音出现在舞台上,彼时灯光昏暗,她看上去像在浓雾中迷失一般。随后,一个与她年龄相仿的男人形象出现在大屏幕上。原来,女演员即是男人记忆中的亡母。她在他年幼时遭遇意外溺水身亡,所以“母”与子二人看上去差不多大。随着叙述的深入,观众随屏幕上的男子走进他童年的家:一幢诗情画意的小房子。同时,舞台上的装置亦揭开了面纱——是这栋乡间别墅的精致模型,虽然缩小数倍,仍然五脏俱全。当女主角开始摆弄起这个模型时,惊奇一幕发生了——屏幕上的房屋摆设,随着“母亲”的操纵而相应发生了变化,甚至母亲在舞台上拉走一条毯子,屏幕中男人身上的毯子也随之被拉走。已经去世的母亲仿佛有如上帝之手,依然对男人的生活产生影响。母子间的深刻羁绊,就通过类似种种巧妙的视觉效果被揭示、呈现。( w" S7 l) D. r8 p3 E
3 h' L1 o( z+ z- q: h; `& e+ n
虽然《湮灭》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现代作品,但其音乐并未完全脱离我们所熟悉的调性语汇,部分段落的配器手法甚至相当复古。例如男主角那令人动容的咏叹调《on all faces》,其背景是交响乐队、管风琴与童声合唱,在听觉上造成了肃然的宗教感;独唱部分用音区跨度极大的旋律来衬托主人公的彷徨与焦灼。整部演出的人物虽只有两个,音响却十分丰富。更别出心裁的是,这些微型装置不但制造出画面,更制造出音乐。水滴、钟声及剧院现场的声音,都将成为歌剧原声。在高科技的参与下,舞台布景不再是与音乐割裂的单纯装饰,环境“活”了起来,音乐与戏剧达到了真正的融合。% x5 j) D1 {6 I' k6 |0 K9 O
+ L" |- r2 B# w, Y1 e$ f9 K
《湮灭》于今年3月在荷兰首演,获得了空前反响。它精简环保,在剧场、音乐厅和各类艺术中心都能上演,同时又带给观众参与性极高的观剧体验。导演米歇尔-范-德-阿是2015年荷兰维米尔奖和2013年格文梅尔奖获得者。他将作曲与舞台艺术、现代科技进行多元融合,他的多部舞台作品都体现出了对多媒体与音乐的娴熟运用。2014年范-德-阿成为了荷兰艺术学院第一位研究科技与艺术关系的学者,并且在文化政策方面开始具有影响力。( }! N9 [* Y1 V/ ]& _& M, W
( M# V% e7 _* Y \/ l/ { 《逐》体会放逐的浪漫聆听孤独的音乐旅程 : M* a8 ?2 r: h0 n3 e2 T / E! n' O" X( o0 c T+ ^* e# U 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冬之旅》是古典音乐中的极品,10月26日至10月28日在三里屯太古里北区红馆,由中国男中低音歌唱家沈洋主演的多媒体音乐剧场《逐》就是从舒伯特这部声乐套曲改编而来。《冬之旅》歌词来自德国诗人缪勒的24首诗,作品描述一名失恋者在冬日中孤独的旅行。《冬之旅》是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经典,体现了舒伯特对追求“放逐”和纯粹意义上“英雄浪漫主义”的憧憬向往。在这个多媒体声乐剧场版本中,一个充满诗意的视觉空间被划分结合表演形成多个略有故事情节的特殊场景,歌唱家沈洋超越演唱进入多个角色全新诠释各首浪漫的诗歌。这是一场特殊的视听体验,不论是否熟悉舒伯特的《冬之旅》,都可在假定的戏剧空间,体会放逐的浪漫,聆听歌唱者孤独的音乐旅程。 g2 R- b9 ^9 K: R: v
: X& m4 e0 B S5 i# t3 w0 H o
导演邹爽说:“这是一个将‘非歌剧类’古典乐作品所做的一次跨界表演尝试。音乐给予抽象的意境,剧场提供假定的空间,而电影的蒙太奇将虚实交替的情节串联起来。我们在缪勒的诗歌和舒伯特的音乐中试图找到一个属于当下都市陌生人的故事。”多媒体音乐剧场也是将声乐套曲《冬之旅》的演唱者变换成多重角色,运用多种艺术手段,讲述行走者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