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x) I; y& k0 a' S9 i' A 这台节目是由四川交响乐团“天姿国乐”女子民乐团演出的,创意和编导是牟岭红。演出中,20多位演奏家以小齐奏、小合奏、重奏、独奏等各种形式,将“乡音乡情”、“女儿情怀”、“巴山蜀水”、“夜雨双唱”、“敦煌”、“花非花”等14个段落,以笔墨丹青为“点缀”,以写意特色为包装,生动地展现在舞台之上,使人们通过实体形象汇集现场音响的手法,品味到民乐与国画在风格、内涵、韵味上的“惺惺相惜”与“息息相通”。9 C. x5 F8 D; T: ?) W b
, N% s ~ U/ c# p/ ^
《国乐丹青》是一台视听结合的节目。从视觉上看,它相当吸睛夺目,舞美中“大写意”的效果与台上的“雅乐”结合之后,瞬间从平面的静态转化为立体的动态,给人们带来了感性与理性的双重冲击。从听觉上看,尽管节目中配乐占有相当比例,但真实的演奏效果却始终如一。舞台上,所有演奏家均以娴熟的演技真奏,且多以“炫技”的手法来展示手中乐器的特色。之后再以灵活的动感造型相辅相承,由此极大地彰显了音乐的形象起伏和色彩变化。 ) z* |" E! k) V + n# N) k' N8 e2 u/ n K 《国乐丹青》除了新鲜的听点与炫目的看点外,最主要的是,它用现实的例子说明了一个问题,即何为中国民族器乐“精髓”的问题。《国乐丹青》的创意者着重了对中国民族器乐个性化的强调,突出了它们鲜明的特点和差异性极大的音色变化,加强了民族器乐所具有的传统韵味和特殊表现力。创意者很有自己的艺术构思,她们并没有采用大型民族管弦乐团整场演奏的模式来展现舞台写实性的效果,而是以灵活、巧妙的手法加以“周旋”,借此给民族器乐预留了表现个性的充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