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k& ]! C3 Y; ^5 F2 B/ t 此番演出的“老柴”六部交响曲分三场音乐会上演,分别以“悲怆”“凯歌”和“命运”为主题,其中10月26日第一晚上演《G小调第一交响曲“冬之梦”》和著名的《B小调第六交响曲“悲怆”》。10月27日第二晚为《C小调第二交响曲“小俄罗斯”》和《E小调第五交响曲》。10月28日最后一晚压轴的演出则是《D大调第三交响曲“波兰”》以及《F小调第四交响曲》。1 k; T" ]9 V q8 I U
" e. g/ L' N" T @: ?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率团造访本届音乐节的是与该乐团合作长达42年之久的指挥大师费多谢耶夫。1932年出生的费多谢耶夫是俄罗斯指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早年曾受到指挥大师穆拉文斯基的赏识,获邀与列宁格勒爱乐乐团合作。1974年他赢得了柴可夫斯基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一职,并担任这一职位至今。同时,费多谢耶夫也是少数几位在西方获得广泛认可的俄罗斯老一代指挥家,他还曾任维也纳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 * ]3 F$ l( b1 w2 `5 ? ; P7 m; |9 |6 V, L0 y6 ^ 费多谢耶夫特别谈及他对“老柴”六部交响曲的印象和感受。他讲道,《G小调第一交响曲“冬之梦”》创作于柴可夫斯基26岁时,这部作品完美地勾勒出了俄罗斯冬日景象的广袤画卷,具有典型的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音乐特点。“《B小调第六交响曲‘悲怆’》由‘老柴’本人执棒首演,而演出后6天柴可夫斯基就过世了,这首交响曲就像挽歌一样,催人泪下,它也是在柴可夫斯基的交响乐演出中永远排在第一位的。”费多谢耶夫谈到“第六交响曲”格外动情。令北京观众更感到无比幸运的是,由于费多谢耶夫年事已高,无法随团完成此次访华巡演的全部演出,他也将缺席乐团在上海、武汉等城市的音乐会,但唯独在北京国际音乐节的舞台上,带领乐团完成了全部3天的音乐会,指挥全部6首交响曲。这也成为了本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值得定格的难忘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