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创作与演出市场的繁荣之下,却是音乐评论人才的断层与流失,音评显然已跟不上整个音乐艺术与市场的发展速度。而对经过象牙塔训练的人才而言,他们过于“端着”的姿态也妨碍了他们真正了解音乐在群众中的作用和影响。归根结底,音乐是群众的艺术。这之中,音评如何拿捏好这个“尺度”,是亟需认真对待的问题。
) I: u& O% O% c0 w
( I D# L2 W% \8 a3 |. N 繁荣表象之下人才断层的隐忧, X4 {0 t; ~! d l, }# x
, v" {2 N: ^ [$ @8 v
时至今日,音乐评论的广度与深度虽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与音乐现象的发展速度并未成正比的确是当今音乐评论的一大现状。音乐评论的依附性决定了音乐现象的先行,有了一定的音乐现象随后才会有音乐评论出现。自改革开放以来,众多专业音乐学习者纷纷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他们于全球各地去发现、去学习、去探索和去研究世界各地音乐现象的时代特征、多元化特征和音乐现象的整体发展趋势,并将这些汲取的营养与精华带回国内进行传播与推广,新的音乐现象的普及便随之带动了音乐创作活动的发展和繁荣,音乐评论现象理应随之呈现一片繁盛的景象。+ ~% P4 ]$ |* k* n% Y+ X
4 a b& s5 r( i 但事实却与想象相差甚远,由于各方面(人才的缺失、体制的不健全和没有一切从实际国情出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的因素导致了音乐评论出现了严重的断层,完全没有跟上新音乐创作的脚步,便也导致了音乐生态环境出现了明显的断裂,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音乐评论等一系列音乐活动便没有办法形成一个系统而完整的生态循环圈。
/ t3 @4 f1 Y3 |+ |& G3 Q) k2 p' j& F' q8 v
夹缝中的尴尬
: f) }1 ~) x c# C m$ K/ T& z) r$ R$ h5 [( ?) b% ~
这种音乐评论的断层现象之首要原因与音乐评论人才的缺失有直接的关系,这种缺失并不是说我们没有相关的人才,而是高端人才这一群体因各方面的原因(或许是解决温饱的原因)没有从事关于音乐评论方面的职业。现今中国的杂志业、报业等媒体行业的评论人才达不到应有的音乐理论修养高度,而有一定音乐修养的专业人士并不愿意专职从事媒体行业的工作,更愿意随大流往专业的学校环境扎堆,永远也接触不到社会,这样的后果就导致他们并不清楚群众们需要什么、想要什么和最关心的是什么。于是,小众音乐永远只能被小众所接收,与大众之间永远存在着一条深深的无法逾越的鸿沟。小众音乐创作工作者也永远在追求“新”的同时完全领会不到他们所表达的内容或形式是不是大众们所需要和可接受范围内的(据姚恒璐先生在其著作中提到,早在20 世纪30 年代便已出现了音乐现象的个性化特征)。这种缺乏沟通与交流的音乐现象便很容易如昙花一现般随后被忘记、被淘汰,音乐创作者们得不到听众们直接的鼓舞与引导,便也陷入无限的惆怅中,这样的音乐生态环境很难成就伟大的作品。) e. b ]6 k8 ]; u- t2 d9 R& z
, P9 x+ l, A$ l) V2 l( @: f) U 所以,媒体行业的人士对于专业音乐或小众音乐的理解达不到一定的深度,而专业音乐评论人才也永远地蜗居在了学校的象牙塔里面,无法将自己对音乐现象的独到见解和美学理念推广开来,这种“深度”和“广度”的尺度还把握得不够大,然而要实现恰到好处的“大尺度”是需要一定的智慧和胆识,才能真正对听众们起到积极的引导和启发的作用,才能对音乐家们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