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更大的亮点在该曲的乐队部分,作曲家的独特匠心配器令人惊叹!特别是第一乐章开始用小号奏出五声性音调,并用另一支小号奏出与之相差小二度的装饰性旋律,那种刺耳的音响让人一下就联想到戏曲乐队中唢呐那种粗犷无羁的音色,紧接着作曲家又用双簧管与小号一起演奏,如此刺激的开场音乐对于听众来讲绝对是过耳不忘。上世纪50年代音乐界曾有过“土嗓子”“洋嗓子”的争论,在这部协奏曲作品中,作曲家不仅要在钢琴上实现寻找民间“土嗓子”音色的愿望,而且还要让管弦乐队努力奏出民间音乐中那种散发出“泥土”韵味的音色,要从“里”(音调、节奏、和声等)到“外”(音色、结构)全面打造中国风。 / n- t! D W8 E& d , f- `0 Y3 C s' P f 第三,作品还最大程度地满足钢琴家的表现欲望,可以说这是一部偏重钢琴的协奏曲作品。乐曲中有大量节奏自由灵活多变的钢琴语汇,对于在演奏上绝对有技术把握的青年钢琴家陈萨,也必须在节奏把握上特别全神贯注。当晚的乐队指挥张艺是一位对中国现代作品有丰富演艺经验的指挥家,在与陈萨配合上可谓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我想,这种具有戏曲音乐自由收放的节奏特点对于习惯演奏西方乐器的演奏家来说确实是一大挑战,恰恰这一点,有可能成为这部作品未来传播的利器。 : M$ T1 i# C. L8 r/ f9 _( N ) d8 p$ o- \0 W# M) T* O! M 2010年王西麟曾创作过一个非常有分量的钢琴协奏曲,在那部作品中作曲家也借用了大量山西戏曲音乐的元素,也是一部充满中国民族音乐色彩的作品。看来,当新的时代到来之际,怎样创作出带有纯正中国韵味的管弦乐作品依旧是众望,“新起板”协奏曲在这方面又提供了一条探索之路,也许在今天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一部能够讲出中国钢琴“方言”的作品更能启迪未来,“新起板”亮相必定开启未来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