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推出“交响中国风-中国主题音乐会”,上演了钢琴协奏曲《新起板》(于京君作曲),同时还演奏了去年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的头奖作品《八仙》(商佩蕾作曲)以及赵季平的《第二琵琶协奏曲》(2013年)和杜鸣心70年代末为红领巾乐队创作的《青年交响乐》。四部作品创作时间跨度近半个世纪,风格各异,但共同表达的都是对中国民族风格的追逐和探索。钢琴协奏曲《新起板》的首演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也是个性最为突出的。 ; a& e J {1 e w* W 5 ~' N; S% @" l( {" m 作曲家于京君的这部新作品,正如它的标题“新起板”一样,创作灵感来源于河南地方戏曲,整部作品的音调基础及风格韵味都透露出浓郁的河南民间乡土气息,特别是作品的旋律与节奏上,作曲家不仅大量融入河南民间音调,而且三个乐章至始至终尽量保持这一特色。从钢琴部分来看,充分考虑到钢琴音乐的特点,同时又努力打造新的音乐特色,即让钢琴语言说出“方言”。! l' S5 h# a, T' M
8 e! a# ]8 b! }( Z; j
在处理乐队与钢琴关系上,作曲家要求钢琴及乐队始终保持戏曲音乐中对唱的关系。例如第二乐章,作曲家刻意地营造出钢琴与乐队生动对话的场景,旋律素材选自豫剧《朝阳沟》中的唱段;第三乐章在“引用了民间吹打乐《小放驴》、河南板头曲以及《老六板》的素材”的同时,更加强了钢琴与乐队宛如民间对唱式的“竞奏”表演,看得出来作曲家努力摆脱西方传统作曲技术的羁绊,充分展现中国民间戏曲的风趣诙谐,又充分探索钢琴技术与之的结合,这一点也是这部作品最大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