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4年初,傅庚辰接受任务为电影《雷锋》作曲。主题歌名叫《高岩之松》,顾名思义,高高的岩石上长出来的松树当然坚固挺拔,它象征着雷锋的立场坚定,信仰远大。“但是,经过我去雷锋所在的部队生活,和战士们同吃同住,同学习、同训练,两次参加班会,两次采访雷锋的战友乔安山,五次采访雷锋的指导员高士祥,专程去辽宁抚顺采访雷锋当过校外辅导员的希望小学校长和老师,广泛了解雷锋的先进事迹后,印证了雷锋日记上的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至此,我认识到原来的主题歌《高岩之松》不能用了!”后来,傅庚辰经过废寝忘食的冥思苦索,终于自己作词写成了《雷锋,我们的战友》,得到广泛认可。
2 E4 l$ |# m8 a6 T5 t2 p" G- |; r2 R& ^* U2 {( k) x
2013年2月,也就是49年之后,他应辽宁抚顺市委宣传部邀请再次自己作词写出了歌曲《老百姓的雷锋》,被誉为《雷锋,我们的战友》的姊妹篇。
& `8 Z/ p, y _% e: p
1 i! i7 k+ z/ C/ Q6 @6 f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 Z2 c# R- E3 r6 E7 w
- j- B& n* i2 L* ? 无论填词作曲,傅庚辰的灵感总是离不开生活本身。1965年,他写电影《地道战》的音乐时,在北京写了几句主题歌的曲调后,就感到平淡如水,索然无味。后来,他到地道战的发祥地——河北省清苑县冉庄体验生活,钻各种形态的地道,看各种样式的地道出入口,采访打过地道战的老民兵、老英雄,并两次采访影片的军事指导、当年安源煤矿罢工工人、红军长征过湘江时的浮桥设计和建造者——有“工兵王”之称的王耀男,对傅庚辰的启发帮助非常大,地道战的形象很快在他脑海中鲜活起来。“一天早饭后,摄制组去拍外景,喊我去看,我一边走一边酝酿主题歌。当我走出院门,走过土路,走到庄稼地边,马上就要走进庄稼地时,突然心里唱响,‘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嘿!埋伏下神兵千百万’,我兴奋不已,欣喜自己获得了生动的主题歌形象,于是掉头就往回跑,进屋趴在炕上一口气把全歌写下来,影片的主题歌就这样诞生了!”傅庚辰追忆似水年华,虽半个世纪过去了,往事仍然活灵活现。" R3 I- s( U+ R g; T
* c4 m' z! e9 Y. Q d# I
电影《地道战》的文学剧本和分镜头剧本原来没有插曲《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的设想。影片中的民兵队长高传宝彻夜读完《论持久战》之后心情激动,“潮水般的音乐涌起”“画外,太行山上响起了抗日的歌声” ……身为该片的曲作者,傅庚辰当时的第一直觉是,“此处使用《在太行山上》”,随即加入插曲,并把它写在分镜头剧本上。“我后来经过深入的思考,又觉得不太合适:《在太行山上》深沉厚重,而此时高传宝的心情是豁然开朗,舒畅甜美,艺术分寸上有距离。但《在太行山上》的立意‘红日照遍了东方’很好,我采用了这个立意,改为大调式,写成了一首气势雄伟庄严的合唱《红日出东方》唱给摄制组听,大家都说好,合唱也配了,三段歌词也写好了,一片称赞声。”傅庚辰说,可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故事片室主任冯毅夫表示了不同意见。冯毅夫认为这首歌虽然很好,大家也赞成,影片上映后还可以拿到音乐会上去唱雄伟庄严的大合唱,但是,《地道战》是讲述农村故事,高传宝是个农民,这个民兵队长夜读《论持久战》后发自内心的歌声,应该是甜美抒情的,最好带有一点民歌风。冯毅夫的一席话深深地打动了傅庚辰。“我下决心否定了《红日出东方》,经过多日深入考虑,上下反复对比,自己作词,终于写成了流传至今的《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傅庚辰至今感谢冯毅夫。“没有他的话,也就没有《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这首歌。这也证实了一句名言: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上。”傅庚辰幽默地说。' @/ c- Q! S3 y" u; R
9 S' b2 H9 a$ n: m# _! {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s" k6 A8 e2 U' a
+ d: ~, \5 s6 U9 T! c
在傅庚辰的音乐作品中,他为拍摄于动乱年月的电影《闪闪的红星》创作的歌曲《红星照我去战斗》《红星歌》《映山红》,至今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喜爱。“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雄鹰展翅飞/哪怕风雨骤/革命重担挑肩上……”李双江深情演绎的《红星照我去战斗》,在10月17日当晚的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引起很多观众共鸣。“1973年11月,我在江西景德镇鹅湖的一个小屋里写出了电影《闪闪的红星》的音乐。”傅庚辰说,《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是产生于‘文革’十年动乱之中,在“四人帮”实行文化专制主义的年代,“《红星歌》《映山红》《红星照我去战斗》的歌声滋润了多少人干涸的心田,它证明红星还在闪亮。”
3 R- [1 M' T; Q+ ~* ]
+ r5 W2 r7 _, W2 `2 c 1989年11月,中央电视台导演董长武找到傅庚辰,说他们与江西合拍了一部电视音乐片《大山的奉献》。大山指的是江西井冈山,片子都拍好了,五位著名作曲家写的五首歌曲也录完了。但是,当董长武拿片子征求江西方面的意见时,对方提出,“希望让写《闪闪的红星》音乐的那个人,再写一首歌。”傅庚辰回忆道。因为江西方面坚持原意,董长武只好带了歌词要傅庚辰“帮忙”。“盛情难却,于是,我写下了《红星的故事》这首歌。录音时,我因别的事去不了录音棚,是在电话里与演唱者毛阿敏交流,我唱一句、她跟一句,她不愧是著名歌唱家,领会得很快、很到位,她的演唱不仅为片子增色,而且获得了1989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周一歌》广播金曲奖。”傅庚辰的“红星”情结,自他13岁参军至今,历经三次战争、多次重大社会运动,尽管世事多变,岁月沧桑,依然“初心不变”,反而成了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k4 u8 W. `1 D! Y
# {* q- H; S( H3 V- ?
不仅如此,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周恩来的《大江歌罢掉头东》、陈毅的《梅岭三章》、叶剑英的《八十书怀》等等,这些老一辈革命家的诗词,多年来都在傅庚辰不同年月举办的作品音乐会常演不衰。( P5 v% r5 J& f" E2 X G
Z# h1 [- l5 L, u! B 终于写成了歌曲《中国梦》
) T) j: M, {; ^) Z) m9 w
6 b5 T8 l; i* z. r 进入新世纪以来,傅庚辰依然笔耕不辍。“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前,由翟泰丰作词,我写了大型声乐套曲《航天之歌》;2004年,邓小平百年诞辰,由翟泰丰作词,我写了大型声乐套曲《小平之歌》;2008年,我自己作词,写了群众歌曲《奥运之火》;2010年,写了云杉诗词歌曲大合唱《站起来》;2011年,建党90周年,写了毛泽东诗词的大型声乐套曲《毛泽东之歌》;2012年,由杨勇进作词,我写了歌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歌曲《自个儿的事》。”傅庚辰细数着自己的作品。, c4 K' h( |. a
% k" | Z: v3 F6 c 2014年7月初,傅庚辰开始写作歌曲《中国梦》。“我理解,这首歌的基调应当是凝重庄严深情的,是坚毅刚强充满胜利信心的,向往着光明,向往着胜利,向往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歌曲主题、句法、结构的定位,对歌词必须包括的内容和涵义的筛选,必须严格认真,慎之又慎,写作时满含深情。”傅庚辰表示,全歌写作花费了半个月时间,总共写了21稿,前7天写曲调,后8天写歌词,“终于写成了这首歌。” 2015年11月, 80岁的傅庚辰被中国文联、中国音协授予“终身成就音乐艺术家”称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