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上演了一场“红色”音乐会,即“红星的故事——傅庚辰作品音乐会”,此音乐会是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而举办的。
) K" A) ]% l* X" M% z/ t% }/ {) C6 |8 H; o) o( }* `6 M5 H
音乐会上高朋满座,气氛热烈。来自冰城的哈尔滨交响乐团“(以下简称“哈交”)、哈尔滨歌剧院(以下简称“哈歌”)合唱团等艺术家,以高昂的气势、整齐的面貌、激情的表现,给首都的观众带来了美的享受以及红色精神的再现。
" L: J- V+ }, l9 R: _0 ^( R8 A) D, w% u6 I6 g
傅庚辰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老作曲家,至今已从事音乐创作56年。傅先生的作品题材广泛,数量众多,其歌曲、影视音乐等作品,整整影响了好几代人,成为我国革命斗争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音符。我本人就是听着《雷锋,我们的战友》、电影《地道战》、《闪闪的红星》插曲长大的,自幼便对傅先生的作品格外入迷。6 W5 A( G4 ^5 E" E- r
/ l1 a4 ~$ A4 M# W1 Y 今天,正值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此时重听傅先生的作品,心中别有一番激动的感慨。那些耳熟能详的歌曲和器乐曲,重又掀起了我思想上翻滚的波涛。% ^/ C+ O8 ?' F' {7 L
( L5 R R7 j1 q1 l' H) }, e
本场音乐会上,来自军地两方的10位歌唱家(李双江,黄华丽为主),在“哈交”,“哈歌”合唱团,哈尔滨报业集团新闻合唱团的伴奏与协助下,深情演唱了20余首傅先生各个时期的作品。这些作品风格各异,含概全面,其中《大江歌罢调头东》、《歌唱大别山》、《雷锋,我们的战友》、《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地道战》、《航天圆舞曲》、《映山红》、《红星照我去战斗》、《红星歌》等,都令现场观众感到心潮澎湃,思绪翻滚。我在观众席上就坐时,心中无时无刻不在激动,不在回味。我明白,这样的激动与回味,是由傅先生“红星系列”(姑且这样称呼他的大部分作品)歌曲的特殊魅力所感染和影响决定的。) L8 U4 M6 M5 Q
1 P9 w4 |+ ^& d9 s% @
昨晚的音乐会上,“哈交”的表现焕然一新。百人以上的大编制乐团跃然台上,一副排山倒海的气势和惊天动地的震撼。+ \' o- R) k* v" U' ^
0 Q7 `! w7 i* T6 [/ Z “哈交”是一个精神面貌良好、演奏技艺精湛的乐团。过去的它编制小,技术薄弱,经验上也十分欠缺。然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此次晋京的“哈交”,早已与前几年的规模与水平大为不同,在内行者的眼里,它已经成为一个从规模到质量,从面貌到精神都已脱胎换骨的准职业化乐团。' Z8 L' r/ t! E/ f
. ^: }8 h- j! o' W
“哈交”昨晚在音乐会上的表现可谓气势如虹,指挥家于学峰令我刮目。记得几年前他还是一个刚刚迈进指挥门槛的年轻人,现在却已成为“掌控千军”,独挡一面式的人物。他的快速进步令我感受到,如今有才能的年轻人真是能力超强,他们好像都是一些驾驶火箭上升的奇才。
* J! a$ B$ l9 e& { @" j7 o5 ` }" M2 K" @: x
音乐会上,“哈交”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恢弘庞大恢宏庞大,整齐化一。这个乐团有着典型的“北方化”特征,其声音粗犷而厚重,群体效果较为突出。当晚,他们以优异的表现为哈尔滨市增了光,并为“红星的故事”音乐会赢得了荣誉。. l+ A6 U- `* g9 `( f4 ]% v
3 q/ D* v8 A5 _1 Q, Z 我与“哈交”及“哈歌”都很熟,很了解他们的全面艺术水平及个人艺术功力。当晚,哈尔滨方面除“哈交”、“哈歌”合唱团外,其它登台的演员都表现得很出色。例如男高音歌唱家张强,著名音乐会主持人胡英年等,他们在演出中都赢得了观众的支持与鼓励,受到了他们的热捧与赞扬。
, [2 k( G2 R0 v; V3 R' v1 T9 Z6 E- U' y" \9 {# S/ q" B# `4 \
《红星的故事》音乐会,是缅怀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音乐纪念碑,是回味傅庚辰伟大音乐作品的难忘音乐盛会,是欣赏“哈交”、“哈歌”精美艺术的绝佳机会。
5 J3 `+ D# t7 g& `
- I# z8 r9 ~5 W" D& U; Z; }7 _7 t: V 红星的魅力永存,“哈交”的荣耀永在。这一场成功的,牵动人心的红色音乐会,除了给傅庚辰先生带来激动、喜悦和慰藉外,还给“哈交”带来了展翅翱翔的机会,而这个机会,必会成为“哈交”日后东方再起时的重要积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