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所周知,《大赋格》是一首很难的曲子,它甚至有些晚期勃拉姆斯的味道。“天交”的音乐家过去没有演奏过音乐上如此艰难的室内乐作品,但大家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积极地与指挥配合,苦练各种技术环节和合奏要领,终于顺利完成了这首乐曲,(尽管技术上还显粗糙)且将作品中最难的音乐层次感体现了出来。
% e( u/ k- ]: q: j8 e) j5 U- W2 x4 x* p! a( c, d# m" S3 }. X& W
马勒的《大地之歌》也是具有告别色彩的,这部作品是作曲家最后的杰作(不算后人攒组的《第十交响曲》),也是他最有个性、最有探索性和创造性的作品。0 E4 Y! b. j8 {. f1 p
9 i# `3 R, `4 J! t9 j& H* a 马勒一生追求生命的自然性,幻想天国神界的美好、静谧与和谐。他崇信上帝,却又迷恋世俗,思想上有着极度的矛盾。
. J( S$ H% M. T3 v1 s$ j
$ \$ ?' O: B# C I# e 然而,马勒并不是直视死亡的悲观者,他在孤寂中寻找出路,在灵魂中探索真谛,在苦闷中寻求抚慰。
! H3 S( c0 Q, l! g* J6 U# n
& p3 ]! V7 L; p. e- H u 《大地之歌》是马勒在思想上和艺术风格上寻求变化的作品。汤大师在音乐会现场的讲解中说道:“很难想象一个犹太教信徒(后转天主教),能够在他晚期的创作中从中国的唐诗中汲取思想和艺术素材。”# B( Y: Z6 p6 H/ V4 Y
: z! k& M5 k! W+ c9 H 这话说得很有道理,因为在人们的正常思维中,的确难以理解这种思想上的转变。然而马勒做到了,他以他的音乐告知了人们,他一生的精神追求,其实均来自于古老中国的伦理哲学。/ o+ b% R% y! |( q! U$ n% o. B
, ^$ b( w5 S, z$ B* `) u+ D
“天交”的演奏可圈可点,整体上十分顺畅,给现场观众带来了“精美”感。人们注意到,通过前九场贝马音乐会的磨练,“天交”好像在马勒的作品中找到了灵感。对于这位作曲家的作品,他们从生疏、畏惧、不解,逐步变成了熟练、融汇、自信。
) X. ~! A, O& z. J. D. I. j7 [' J$ N! F2 w
当晚,“天交”的音乐家表现得异常冷静,然当马勒的音乐响起时,他们又以有条不紊,全身投入的状态泰然处之,体现出了相当沉稳的成熟感。
4 Z# A1 H) @( Y! l5 S. B5 P" w4 e+ N" W4 u$ u; f7 H
当晚在《大地之歌》的演奏中,“天交”管乐的集体表现令我一惊。乐曲中大量的木管独奏(双簧管、单簧管、长笛、大管),演奏家们演奏得非常出色;而铜管声部也不甘落后,他们的演奏气势高涨,气魄惊人。最后“离别”乐章的结尾处,三个长号及四个圆号分别奏出的pp和弦,音高非常准确,意境上颇具深邃感,技术上很令我钦佩。0 R6 }& q' J% _ }* [$ M b
, e# B/ M% ^0 Y “天交”的弦乐一如既往,整体的群感和综合气质都很突出。进一步看,他们在技术上和音乐上的表现,都比过去显得更加细腻和精致。
! P. e* W; g! q9 L
2 L. p( |7 m/ T! W5 f6 v2 y$ N 参加演出的两位歌唱家都是世界声乐界中的精英。韩国的朴基天是位天才的男高音,小伙子声音、语言、音乐都棒极了。说实话,在我国,我还从未见到过这样优秀、这样有特点、这样有前途的青年男高音。
0 w* ~, ?/ `4 X' U; L# _: s9 C9 N" K2 y5 e3 l
女中音梁宁是老歌唱家了,她现在的状态,早已超越了与她同代的歌唱家。梁宁演唱经验丰富,音乐和语言的把握都很到位,演唱马勒,她在台上显示出了强大的自信心和把握性。: U2 G; u% b; r, e% r0 N T+ ?
4 }9 M9 r. x; T
两个“告别”,出自两位伟大作曲家的手笔。尽管风格、形式、规模不尽相同,但却反映出两位大作曲家(同时也是大思想家)对自然生息及生命轮回的同样看法。人们从音乐会中听到,无论是《大赋格》还是《大地之歌》,其中都有着一种对自然领悟,对人生眷恋的感觉。因此,在两位大作曲家的思想及作品中,留给后人的,永远是深远、深刻和深邃的思考。
( w. w$ `: l7 n+ T) g
( {! j9 I' R$ O 第十套贝马音乐会结束后,汤沐海与“天交”可谓"行百步者半九十九",距离创造世界记录仅有一步之遥(12月9号“贝八”“马八”结束后,这项伟大的世界记录将正式诞生)。如此说来,今日“贝马”两位作曲家给人们带来的是理智而深邃的“告别”。然而待到明日(12月9号),“天交”将以庞大的阵容(携多个合唱团),用“贝八”“马八”两部杰作为厚礼,向天津乃至全国的广大观众,献上“天交”贝马系列音乐会取得胜利的辉煌告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