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和宁夏将台堡大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80年后的10月19日、20日,中央歌剧院原创歌剧《红军不怕远征难》作为“2016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闭幕剧目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大剧场首演,将这一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征程搬上了艺术的舞台,让长征精神继续激励着今天的人们。3 q4 X0 _$ A; b/ v( a
! `; B/ x& A7 a+ i: {( I 漫漫三年长征路,血战湘江、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巧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一幕幕、一场场,仿佛历史的重现,带着观众走过那段充满血与火、革命与牺牲、理想与信念、死亡与新生的漫漫征途。 ) E& F2 m' X- v, T& T$ A- K# B# L9 b \, z r
该剧创作过程中,主创们饱含深情,“还有比长征更难的行程吗?没有了!我常问自己,如果身临其境,能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吗?能坚持走到陕北吗?真的不敢说‘能’!只有红军创造了奇迹,用壮举震撼了世界,他们是真英雄!音乐是抒发感情最好的手段之一,怀着敬仰的心情,跟着剧中人陈龙湘、王勇、苗花、老郭等踏上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从瑞金到陕北,一路体验着他们的情感、信仰和奉献。他们没有看到最终的胜利,但都是真正的胜利者!而今天,面对民族的未来,我们将怎样去说、如何去做呢?”该剧作曲雷蕾说,她这一问既是自己的反思,也是对当代人提出的问题。# B' v( S5 V$ O9 }7 q, ~1 O/ _4 K
' Z6 t9 M# B3 \# k9 _# V9 v
“创作《红军不怕远征难》这部歌剧,是一次灵魂的洗礼。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用鲜血、生命,用崇高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意志集体撰写的史诗。用歌剧形式来表现这部史诗,非常具有挑战性,首先要对长征精神有正确和深刻的认识,其次要熟悉长征历史,最后要选准素材、确立主题、结构剧情、塑造人物,才能完成剧本创作。”该剧编剧胡绍祥说。9 L6 N* {. p, `$ R
- \0 g% W/ ^0 u. `/ B 胡绍祥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结构了四幕七场的剧情,在全景式展现红军长征悲壮历程的同时,重点刻画了陈龙湘、石虎、王勇、老郭、苗花等英雄人物,这里面有红军师长、连长,有炊事班长、普通战士,还有在红军队伍里成长起来的赤卫队员。“我们的英雄虽然一个个倒在了长征路上,但他们的精神永存,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创造了人类奇迹,长征精神将激励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创造新的奇迹。”胡绍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