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显然再度激起了有关歌词是否可以被认定属于文学的大讨论。那么,现在我们是否已经下定决心要拆除这些文化障碍了呢?事实上,历史上不时会出现一位受人尊敬的文学巨匠公开表示,流行歌手的歌词也可以被称为文学作品。
2 n9 r& A; n6 Z& _0 }6 s" U/ m
0 e6 |" K$ @- a8 B特别是进入到1960年代初起,越来越多的作词家开始关注歌词背后更多的东西,而不仅仅是“月亮”与“六月”是否押韵这样简单的问题。越来越多的民众被这些“长头发暴发户”所吸引,为此,一些自诩为文学界捍卫者的人们感到既震惊又惶恐,他们认为,自己有必要站出来说些什么。 ' p& T& g" Z1 O, Z" S( ]
7 E/ c; n4 V! a
说唱歌手创新文学可能; f+ P" Z/ N6 w! E% W
, \2 |0 {6 L! E U8 b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说唱歌手发现,自己正处在高雅文化的十字路口。2003年,曾经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就盛赞美国说唱歌手“埃米纳姆这个家伙”,认为他“开创了一种新的可能”,为和他同时代的年轻人“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激情”。4 W( |' j9 e Q
, t/ }; Q# t4 d$ w! s
伦敦大学学院现代英国语言文学名誉教授约翰·萨瑟兰,也曾把美国说唱歌手图派克·夏库尔的歌与19世纪美国诗人沃尔特·惠特曼的作品进行对比。萨瑟兰认为,说唱是一种“以词语为中心”的艺术形式,其本质在于通过独有的韵律进行无拘无束的自我表达。
2 P( N% z/ Q0 f; S) ^# P; b. C. t8 V) u1 Q7 u
“歌曲是糟糕的诗歌”
$ M0 ^' n: {6 b! y
x; N, e- \% a/ V但埃米纳姆和图派克永远都不可能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了——这一荣誉属于鲍勃·迪伦。# A2 h( t8 a6 h4 L( c4 w9 H/ N% k( ]3 k+ Z5 S
8 x) S- a% {$ F7 z3 L迪伦是为数不多的可以在学术界引起风暴的音乐艺术家,20世纪70年代早期,牛津大学诗歌教授克里斯托弗·瑞克斯将这位民谣歌手与行吟诗人济慈相提并论。迪伦的歌词,总是模棱两可,其间充满了有趣的暗喻,研究迪伦的歌曲,往往会为此而眉头紧锁,而绝大多数的歌曲并不会这样。许多音乐爱好者为此充满庆幸——他们认为,歌词并不意味着“诗歌”,反之亦然。5 K& G/ W2 O3 d
1 D: p% ]* m5 M% m* x6 k
“词曲作者并不是诗人”,2008年,英国最受欢迎的诗人西蒙·阿米蒂奇在一篇刊登在《卫报》的文章中提到,“或者,我应该说歌曲并不是诗歌。事实上,歌曲往往是糟糕的诗歌。如果把音乐去掉,剩下的往往是一个令人尴尬的作品——粗笨的音节、干巴巴的韵律、筋疲力尽的陈词滥调和混作一团的隐喻。” 作家有创作歌词天赋
4 u5 {7 ]: a7 `# J& r4 U7 o
+ e4 t% X0 w) j( d2 @! G阿米蒂奇,是摇滚乐团北极泼猴亚历克斯·特纳的崇拜者,也是乐团的首席词作家。在乐队早期的专辑,他用充满双关的歌词描绘了日常生活,这被视为是对延续了社会现实主义传统的英式摇滚代表者贾维斯·卡克或者雷·戴维斯的继承。
0 t2 w5 z: t$ w1 z! y2 x9 B9 s$ }/ |4 k9 B% G+ l2 e. A
作家显然具有创作歌词的天赋,而对于其结果来说,歌词到底算不算文学作品也许并不重要。霍华德·拉姆伯斯在南伊利诺伊大学讲授说唱乐歌词,他非常认可这一观点——拉姆伯斯是鲍勃·迪伦获奖的“兴奋者”,对于那些在社交媒体上声称,“诺奖”应该授予一个“更有价值”的小说家或者诗人一说,他不屑于浪费时间。
2 X- i6 t9 I& Q5 n2 n: l& g6 T0 e( r6 D: ~* `! [* S3 K$ w! f1 M
这有助于解决这场“大辩论”——歌词是否属于文学——“至少对于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来说,答案是肯定的”,拉姆伯斯表示。
$ ?+ n/ M, C+ L( f- n5 |% ^8 r- Z" j
文学和音乐双向互通 2 u! y2 R* I+ y2 c3 U
+ s1 {. L4 A. g+ f说唱艺术根源于文学——比如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激进派说唱音乐教父吉尔·斯科特·赫伦就被称为“最后的诗人”。赫伦以一首《革命不会在电视上播出》而一举成名,但他早年却是一位小说家。当然,那个年代的说唱艺术家,往往不会像从咖啡馆里走出的文豪鲍勃·迪伦一样对文学充满野心。" Y5 y- X; X& r9 b3 `% w# r
3 v+ _$ h# j# Q/ |
文学和音乐显然是双向互通的世界,而这种交流,始于“垮掉派”诗人。莱昂纳德·科恩曾经是一位诗人,但他不费吹灰之力就成为了一位民谣歌手,摇滚乐手约翰·列侬则出版了一系列的打油诗。 i' h+ M" L3 X4 R: X1 L
/ y+ H4 a; e( n) _' @( n
歌词被印制在专辑之中的插页上,受过教育的年轻听众希望自己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喜爱的音乐——凝视它们,仿佛它们是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一样。
! S/ p# T8 o7 H7 Z* q" S) i
4 W; h6 K, e5 g唱片得以大卖的披头士、滚石等乐队从迪伦的成功之中获得了启示,开始加大歌词之中的抒情色彩,并且越来越多地涉及严肃主题。 8 r- G, f9 y( h
5 T' U$ Y( H2 L$ z6 s" ~
一切都在歌曲之中 0 w2 d z( K' }) n: n
, _& u5 ~- t; M3 \9 m" u
“唯一的区别是,迪伦总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创作出大量严肃的作品,他毫不费力”,迪伦的传记作者霍华德·苏尼斯写到:“他的作品发人深省不过是因为他具有一个伟大的灵魂。”苏尼斯认为,“无论是否把迪伦的歌词视为诗歌作品,他的歌词都充满诗意而且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在错综复杂间闪现着微妙的智慧光芒,有趣的歌词背后透漏出无尽的悲伤和深意:你想要的一切都在这首歌曲之中。没有人比他更有资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了。”
2 P4 }6 R3 S. s# q: z7 K1 \5 J
2 c5 u, R* \; D1 ]8 ^0 G. |2 ?* A
8 K$ f/ W2 U- e. p5 \: v+ n迪伦本人极少表述自己的文学主张,尽管他的艺名正出自于他所崇拜的威尔士诗人迪伦·托马斯——鲍勃·迪伦本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1965年,迪伦表示尽管自己经常被树立为一个漫不经心却充满才气的榜样,但他认为,斯摩奇·罗宾逊才是“美国最伟大的在世诗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