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幅宏阔壮丽的民歌画卷,展示中国民歌的历史高度、长度和广度。* a* Q4 Y& [+ |* B
3 k- i' f2 [& U z% x$ }
这是一场盛况空前的民歌聚会,唱响民族好歌曲,发现民族好声音。3 [( j, f B4 i9 U$ z4 T; @; X
6 l7 n, W, v) u/ @# \$ a 这是一次波澜壮阔的文化传承,传递民歌知识,讲述民歌故事,书写民歌传奇,让观众在歌声中聆听中国故事,领略中国气派,烙印中国记忆。——题记' h8 m5 r5 M$ s! A: P3 O8 X4 I
/ Y+ v) }% J9 R+ _, _* s) M$ s' V
10月2日,一场以“讲好中国故事,唱响时代赞歌”为主题的饕餮盛宴在中央电视台拉开帷幕——《中国民歌大会》。在为期8天的时间里,来自34个省、市、自治区的的32组原生歌者,将通过“河水天上来”(上、下)“长歌万里行”(上、下)“共饮一江水”(上、下)“大海故乡情”(上、下)共8期节目,为我们展开一幅融地域特色和竞技展演于一体的中国民歌版图,将中华民族的文艺瑰宝、文化精粹展现在最高规格的舞台之上,共同唱响对伟大祖国的美好祝福。
6 j- F6 H' u& Q; B6 s4 b
: ^3 [5 `/ ~" j, l" L8 i8 J- U 从黄河到边疆,从长江到沿海,不同地域有着各自独特的人文风情,孕育出独属本民族本地区的特色民歌。它们时而如长江大河,波涛汹涌,时而如渔船垂钓,怡然自得,让人们在熟悉的歌声里,体验着每个民族、每个地区从古至今的风云变幻、文化底蕴。陕西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四川的《康定情歌》、内蒙古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新疆的《阿拉木汗》、吉林的《阿里郎》、广西的《山歌好比春江水》、云南的《蝴蝶泉边》、重庆的《川江号子》、海南的《万泉河水清又清》、台湾的《回家的歌》……各有各的味道,各有各的故事。从这些歌唱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这些民族的今天,也可以想象他们的昨天,甚至看到他们的未来。- M7 ~8 F& ?8 L* W
+ f4 Z6 ?/ b7 B 透过这些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民歌,我们又可以发现它们本质上的共通点:唱出的都是当地人民最原始的生活的味道,喜怒哀乐、生老病死;都是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歌,体现了当地人民对大自然最朴素的看法,对爱情最本真的咏叹;也是本民族文化精髓和精神内涵的体现。无论是山歌、对歌还是溜溜调、小调,无论是号子、弹唱还是舞歌、风俗仪式歌,无论经历几轮年代更迭,无论经过多少不同演绎,当旋律响起时,总有令人跨越时空界限的魔力,让人感受到它所要传达的情绪,感知到音乐最本质的美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