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民歌里有“根”——民歌是人民之歌、民族之根,流淌着民族的血脉,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我国的各民族各地区的民歌,是在广泛的群众性的即兴编作、口头传唱中逐渐形成的,又通过口传心授、世代相传,记录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民歌是我们祖先的声音,是我们记住乡愁的依托,是我们不忘本心的泉源。1 |, {, d! R; F; o+ z0 ^4 l
/ t$ G) C* t7 }. \ 为了最大限度地展现所属民族的地域特色、风土人情,节目组进行了精心设计。在参演者领域,强调最多的便是“原生态民族歌手”。为了让观众更深入和透彻地了解这些民歌的根源以及包含的背景故事,央视综艺频道当家主持人在节目录制期间全部亲自带队跋山涉水,深入到全国各地少数民族聚集地寻找原生态的民歌和歌者进行采访交流。为了用最淳朴、最天然的声音为观众演唱经典民歌,节目组请出了“中国民歌天然活化石”——目前最高水平的民歌传承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组成了“传承人方阵”。. d, i% `: d$ k6 c
/ C9 k" C8 E9 X
因为民歌里有“情怀”——民歌是为生活放歌、为时代发声,是根据人的机能唱自己的生活起来的,集中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独特情感表达。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所以每一首经过时间大浪淘沙之后沉淀下来的民歌,背后都是一段传奇。这些基于故事而创作的民歌融汇了更多的感情色彩,使得它们在传唱过程中更易打动人心。
# k* b, G9 D8 ` ^# a' b
; \# N/ M4 y+ m3 \- @ 为了寻找“看得到的故事”,推动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节目组进行了特别安排。8期节目以中国民歌为传播主体,以参演者的演唱为承载方式,以民歌的传统演唱形式——赛歌打擂为呈现手段,“为我而‘站’”“五谷定音”的环节设计新颖而又富有生活气息。设置嘉宾点评环节,由田青、李松、王黎光、蒙曼等音乐界、文化界专家担任, 用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民歌故事,普及民俗文化知识。将新民歌作品与其相应的原生民歌集合展示,既是对民歌知识的普及,也体现了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w4 \4 o. z+ t* j0 `5 u3 S- R+ o" o+ B
9 l7 o! B% o' H9 f7 a Z0 W! z" G 原生态民歌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起于乡野,流于现世,不同时期的民歌故事串联起来,就是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辉煌。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文学艺术)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民歌正是如此。在浩如烟海的原生态民歌当中,有不少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中。如朝鲜族民歌《阿里郎》、云南彝族的“跳菜舞”、山西的“左权开花调”等。还有一些民歌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唱,如《康定情歌》曾经入选联合国100首世界民歌。7 S' b7 y& I O4 b: V6 T4 S0 l3 J
* ]. f# A1 [1 H9 B- y9 l5 C 民歌,是歌,更是文化,需要有人记住,有人欣赏,有人传承。《中国民歌大会》是民歌的大全,民族的盛会,通过极具匠心的节目编排、极具民族特色的舞美设计等,让人们更多地、更好地了解了民歌从何而来,为什么成为经典。它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展示中国民歌艺术魅力的平台,提供了一个把这些最古老、最优秀的原生态文化传承下去的契机,让我们看到了年轻一代对古老文化艺术的传承。& J& V( [- h5 t
. H% n! }" y7 U
举国欢庆日,民族筑梦时,让我们走进《中国民歌大会》,共同关注这幅徐徐铺开的、波澜壮阔的中国民歌版图,在歌声中聆听中国故事,领略中国气派,烙印中国记忆。. v6 X9 ~9 t* r7 R
& r- w( \ `# u K.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