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音乐节到今年已经19年了,在高水平演出远不像今天这般丰盛的岁月里,这个每年10月举行、每届持续三到四周的音乐聚会,对于这座城市的古典音乐爱好者来说代表了一种纯真而美好的回忆,面对每次将近30场左右的演出,幸福的苦恼,取舍的痛苦如影随形,就算是拥有最阔绰时间的人,恐怕也很难将所有演出一网打尽,于是不得不花时间进行比较、甄选。 $ N' k+ P3 y4 E8 ]/ N7 Q8 F" y7 J! @9 ~4 Y' Q& ?
不过今年这个问题似乎显得不算太难回答,至少在音乐节近年来最为倚重的歌剧板块中,布里顿歌剧《仲夏夜之梦》首当其冲,理应成为这届音乐节的首选节目。2013年为了纪念这位英伦作曲大师的百年诞辰,音乐节上演布里顿最重要的作品《战争安魂曲》,并在歌剧舞台上推出其备受尊崇的歌剧《彼德-格赖姆斯》。 7 o) k3 m y9 E2 \& ]& [ # g; O$ V' j) d/ l1 h- Y+ G2 N/ d 而这次《仲夏夜之梦》是完整的舞台版歌剧。版本来自以艺术前瞻性著称的法国普罗旺斯-艾克斯音乐节,导演罗伯特-卡尔森(RobertCarsen)则是当今国际歌剧界最负盛名的导演艺术家,早年以执导莎士比亚题材著称,目前在欧美顶级歌剧院红得发紫,但人们很少关注他早期执导的作品,这部他1991年制作的莎翁歌剧恰好帮助人们一窥究竟,其实比起歌剧迷来说,戏剧爱好者更有理由关注这部歌剧。. C" f T! b0 g6 V+ t( m' l
" y! j/ P+ [" X( n 和国家大剧院那种常规剧目轮演制的演出方式不同,音乐节希冀跳脱出常规化的意大利歌剧体系,每年将更新鲜、前卫的剧目引进国内。历史上,德国浪漫主义时期歌剧(瓦格纳、理查-施特劳斯)一直是北京国际音乐节的主轴,如今他们把焦点汇聚到20世纪舞台,甚至比这还要激进,比如今年的一部浸没式环境歌剧《唐璜》,以及3D迷你歌剧《湮灭》都是数字多媒体时代的艺术产物,并且两部歌剧的演出地点都是三里屯太古里,音乐节仿佛有一种把歌剧玩坏了的感觉。 q! Q: }# z3 q& n, x1 o# t
. Y5 |% B x* X: a
器乐和交响乐板块,今年北京国际音乐节面临的竞争十分激烈,因为同期国家大剧院的音乐会节目不仅数量众多,且质量都极高:穆特的小提琴,佩拉希亚的钢琴,乐团方面则有马琳斯基交响乐团、德累斯顿爱乐,以及钢琴家席夫与北德广播爱乐乐团。但有趣的是,为今年音乐节开幕音乐会演奏的却恰恰是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肖斯塔科维奇的《森林之歌》开宗明义,昭示了今年音乐节交响乐音乐会曲目风格偏向斯拉夫化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