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线谱是目前世界上大多数音乐所使用一种记谱方式。他的历史相当久,可以追溯到十一世纪的四线谱。不过目前的体制,大约是在十六世纪所底定的。8 B, K& X* T1 z0 Q g, I; h( T8 a
+ _9 \: W7 w* D8 L' c而简谱的起步较晚,在十七世纪时由法国出现,其后经由多人的改良,到十九世纪下才逐渐底定其规格。并传入日本,再传入中国。其实大约是清末民初的时候。% M& x$ P9 F4 n- A1 x1 n1 ?
, f) I2 A/ J# k, `% B目前使用简谱的,大概以有中国人的地方最多了。除了国乐以外,流行歌曲,吉他,甚至于在大陆有些合唱等等,都使用了简谱。( d; _9 O1 t' x& o8 d, L" `
: G' n c. b- h$ m/ R0 u) B对于大多数由业余开始学国乐的人来说,简谱还是最先入门的一种记谱方式。而音乐班的学生,如果是从小学起的,则有些直接就使用五线谱,没有使用简谱。如果是在大一点的,则可能是两者并用。
' r4 K4 n& a5 r, E8 R* |4 h- B, b
所以,以我的经验来说,有人只会看简谱,拿到五线谱就得翻成简谱才看得懂;有的人只会看五线谱,跟他唱首调旋律他还会被搞混了;有人两种都可以看,但是其中一种看的速度与正确率较高。
, }. Y: [. I. X- e
5 }/ Y: f4 F4 i, K/ r第一种人以一般社团的人士居多,第二种则以小学音乐班居多,第三种就是像我们这样演奏需求较多,或者是社团中比较有心的人了。
" r2 i f6 _$ ?2 w3 a6 S$ D9 F9 t, D! X% D1 s1 z) K9 K4 r; g# a3 C
有人支持五线谱,甚至完全不知道简谱是怎么回事的,也大有人在。有人则是支持简谱,认为易学易普及,也没有什么是简谱办不到的。5 }6 l( m0 A- b" q7 F. Q! f( g
& @% [0 g. y' \ q, E5 u
+ O/ ^& ^' G/ M2 ^1 o我自己的识谱转变过程:
. T& w; d+ o% U$ m* d; Q8 s1 k; }/ k, |. g8 Q4 X6 ~
在这里,我把我个人的经验以及看法说一说。也许对于与我有类似习乐背景者,能有些参考的作用。: P% v4 m" D$ I3 M& x: X- e
; _/ P/ a; R( |5 l. E% R" O; M我从高中学国乐开始,就是看简谱的。后来到大学,在高市国兼差,以及在戏曲界工作的时间,也都是看简谱的。
$ l7 o1 s" K5 P: t4 f& w" }
2 T* i6 M; n# B! t8 k& J: P不过这中间,我买了一把长笛,开始试着看线谱。
. L" D; s+ q0 P: q. T, v) l8 A3 G: z" a7 ^3 n; \
退伍后,回到高雄考入乐团,担任中音唢吶演奏员的职务。由于中音唢吶与长笛的调性相同,指法除少数音以外也有不少雷同之处,所以便在每日翻谱之余,慢慢尝试看线谱。由简单的曲子开始,五线谱发下来后,先克制自己要翻译成简谱的冲动。等到指挥一开始下指挥棒的时候,直接识谱吹奏。$ ]7 B! A) ]. `/ x3 R
- g( _7 _* Q) }1 @* J! V
当然总有地方比较难些,我就把实在来不及看线谱的地方,翻译为简谱,而且是以C调记谱。+ o/ p+ I1 W5 k" W0 F
. l/ S2 `; f! M( M2 x2 l这样慢慢熟悉,强迫自己看线谱,大约几个月以后,大部分的乐谱发下来就可以直接识谱了,也脱离了每次发一堆谱就忙着翻译的紧张忙碌情形。
! ]. `# l4 `7 `& R+ W9 n+ Z
- G) f7 a; t r( N. X# V后来随着乐器的使用以及乐团抄谱编曲的需要,逐渐也会看各种谱号(高音,中音,低音)了。老实说常用的乐器就有四五种了(不同调性的同种乐器不算),每种乐器各要背上六到八种的简谱指法,以及两三种线谱指法,加起来少说也有五六十种指法,的确有些头痛。
4 y9 s& l2 _' z( d# e4 ~" x. M/ P: L/ @+ m
所以有时会出错是在所难免。不过随着常用程度不同,出错的机率也就不同了。基本上愈少换乐器,调号较常用,临时记号愈少,则出错的机率也就愈低了。' D5 Z% h' `( w
c0 V! N& r, l2 l- K: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