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 确定歌曲体裁。& q" b7 s* w1 F9 w5 x
歌曲体裁是一个十分广泛的概念。它主要包括有:抒情歌曲、群众歌曲、舞蹈性歌曲、叙事歌曲、劳动歌曲、幽默诙谐歌曲等,也有的人按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分类。但我还是喜欢用第一种分类。
; K9 }! T' r9 A, [! q当你拿到一首歌词的时候,你一定要看一下这个歌词适合哪一种体裁,而不能随便张冠李戴。抒情歌曲的特点是:情感味较浓,一般用于个人演唱,节奏应富自然感,曲调应起伏跌宕。如:《春天的故事》、《小白杨》等。而群众歌曲的特点是:多用于合唱的形式,节奏应趋于方整,曲调简洁明快。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等。舞蹈性歌曲的特点则是:节奏应赋于典型的舞曲节奏。如:〈〈大坂城的姑娘〉〉、〈〈编花篮〉〉等都是具有明显地方风格的舞蹈性歌曲。叙事歌曲是象叙事文一样把事情叙说的歌曲。其特点是:节奏平和、方整。曲调平直而少大的波澜,大有娓娓道来之感。当然还有其他歌曲,我就不一一说明了,大家多听、多写、多总结。一定会大有收获的
, l% R. M2 F M9 L二. 确定歌曲曲式。! J; _3 A. q! [2 D6 t, x# ?/ A0 R
曲式也就是歌曲的结构。常见的曲式有:一段体,就是一段同样的旋律重复不同的歌词。二段体:就是由二个相似或完全不同的部分组成的歌曲。如AB、AA等。三段体的结构有:ABC、ABA、ABB等不同的形式。) O" C5 s! ^+ d" v
三. 确定歌曲情绪。+ I# \ K4 D1 j- Q8 `5 n
当你确定了歌曲曲式后,就要对歌曲的情绪有个大概的构思。是轻快、是沉重,还是舒展、是急促,是朦胧还是明朗,是宏大还是细腻,这都需要你去品味,去挖掘。这个和音乐欣赏有点关系,请你多听一些有名的曲子,以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为歌曲创作打好基础。
) Q4 N3 x5 _: |4 F这也是为歌曲的速度和拍子提供有力帮助的依据。, \; {+ U3 M# `5 X( v
四. 确定歌曲速度。
! a0 I) A8 H; e9 W1 W c' f1 v歌曲一般分为快、慢、中三个速度层。快的速度一般表现欢快、激昂的场面。如:〈〈喜洋洋〉〉、〈〈辣妹子〉〉等。而中速一般表现抒情、叙述的场景。如:〈〈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等。慢速则表现悠长、沉重的心理特征。如:〈〈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等。速度可以用一分钟多少拍来表示,一般记在乐曲的开头处。
& S6 p5 q# C7 G% \' y: W* R五. 确定歌曲节拍。1 ~$ o8 L* E/ X: Z \; J, d
当确定了歌曲的体裁和速度后,下面咱们来看一下歌曲的节拍。节拍常用的有四四拍、四二拍、四三拍等。四二拍的特点是:节奏强弱交替,快速时表现欢快的场面。如:〈〈歌唱祖国〉〉。而慢速时表现坚定有的情绪。如《打靶归来》四四拍的特点是:四二拍的复合而把第二个重拍淡化,从而使歌曲更富有抒情性。如:《草原之夜》。四三拍的特点则是:有动荡、摇摆的感觉。如:李琛的〈〈窗外〉〉。这个在华尔兹乐曲里表现的很明显。当然八三拍和四三拍同样有摇摆的感觉。只是八三拍比四三拍更加不稳定。不妨听听〈〈相约九八〉〉。* Z" [) r) t% |5 m
好了。今天该下课,祝大家学得开心、热心、细心。
3 o6 X: `% c) _7 x H6 X# C* [我们的口号是:多读、多写、多听、多唱。8 I$ c7 H1 ]3 O( C
歌曲写作教程(二)[推荐]
8 D) g* r1 E4 H1 | Y* s一、为旋律配和声的一般程序
- f+ d9 @ u' q3 {$ {在大小调和声中,I、V、IV三个和弦习惯上叫做正三和弦,是构成各类和声序进的基础。掌握了原位正三和弦的使用方法之后,就可以进入为旋律配和声的课题了。正三和弦的变化形式以及其他的和声材料,将在配和声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地加入。" A) r5 e6 O% n2 |; { A( }4 ]
为旋律配和声的一般程序是:# u( o' Y, l# ]! p1 q! V. c
O3 d! I( T b1 S* x
1.旋律分析
* p9 k8 {# N8 I( M( y( t通过分析,明确旋律的调、调式和简单的曲式结构。
. L. B. ~& i# f2 M. V2 K. {
( F- t8 \, _& m0 z$ j2.和弦选择8 D! a. P- b1 P; U: `( V
确定从旋律开始至结束的每一个音的和弦配置。- i! ~7 Y1 f/ h% D; l" }
" r9 e6 T* F3 n! A; V' z, X
这并不意味着必须按音符的先后次序去选择和弦。人们通常是首先在旋律的开端、乐句的结束,以及那些最富于和声暗示的旋律片断上开始工作。这些部位的和声设计,有似于一个建筑物的骨架,会产生全局性的影响。骨架搭好之后,再根据已有的和声条件,去为那些尚未有明确选择的“中间地带”作和声填充。) e4 Z' r) D2 p" a
# R, c- \$ e8 N$ K" g+ t* p6 H9 s和弦选择,是为旋律配和声的最重要的、同时也是最困难的一个环节。一个旋律音往往可能有多种选择,随着学习进程中和声材料的积累,这个问题会越来越复杂。与和弦选择直接相关的,还有和声节奏、和声风格等方面的问题,必须花大力量加以解决。
1 o* J3 c3 [- l1 w4 v2 G3 [: Y% I, I( c, H5 s
3.低音设计
, u8 T4 \6 v5 F5 I低音是四部和声的“第二旋律”,应力求流畅、完整和富于个性。
0 c3 |- }' s+ S* Z! W l* ^
. Q& h U+ W ?& `0 X- q6 {3 ^* f, o4 H
低音线条必须在和弦选择方案所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同时还要受到教学进度的严格限制,但这正是锻炼自由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 f) O9 m: ]# X! Q% C
- K# j0 ] g8 L9 D) Y
适当的跳进(不超过八度)可以增添线条的活力,但不宜使用同一方向的连续跳进(以四、五度分割八度所构成的同方向跳进不在禁止之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