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终止的功能- z# n5 s/ J' I/ r j( a1 S
* V$ [4 \3 O' r# b
一首乐曲、一个段落或乐思的结束,叫做终止。$ @! I0 _$ l" y, c9 g& a
( R0 {" a1 Z0 }( @7 E$ i3 o 和声的终止,就是标志着这些不同层次的结构在停顿或结束时的和声进行。# a0 z7 H4 B/ e; g8 N
) \# @ Z! G2 k8 N( R9 n$ G
在大小调风格的多声部音乐中,终止的构成虽然往往是旋律、节奏、和声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和声却是终止的主要标志。这是和声结构功能的体现,是为那个时代的音乐风格所决定的。
, b5 e# n2 `/ l+ `! t
$ I9 x' E. f3 u. a' m 人们在长期的音乐实践中,已经积累并整理出一套相当完善的和声语汇,终止式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们就像人类语言的句法和标点符号那样,起到组织音乐语言的作用,并适应各种语义表达。形形色色的和声终止式,被安放在各种具有停顿或结束意义的结构部位上,使音乐中那些层次不同的局部,既互相区分又有机地衔接起来。, U% L7 I" m1 w9 o
9 o7 I- d1 b% Z* v4 x" Z
二、终止的类别和应用终止的类别,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划分。
; v4 M3 h% D% G# D" C
" J6 y# e" N" @+ f$ e$ y. U* W 1.结构分类
. x* w1 v/ X$ k! e* b7 A3 K' r N* R9 s( N# p' U- |
乐段,是音乐中具有相对完整曲式的最小单位,是构成一切较大型、复杂曲式的基础。
" H9 {* ?4 e+ C. C
, P! K2 w7 R. d, A 乐段的终止,在音乐语言中具有典型的意义。从和声终止在乐段中结构地位来看,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形态。
5 z9 W8 ^- b8 i
, N6 J& h" b0 x2 e (1)结束终止(简称终止)这是以收拢性的和声进行在乐段结束部位构成的停顿。其结束的完满程度,要根据终止式和声进行的各种条件而定。
6 S" t" P* Q/ U' K5 x; y4 `/ s" _" m( q1 H9 G9 L; l0 ]
(2)中间终止(半终止)这是以开放性和声进行在乐段内部所构成的停顿,一般应与结束终止形成响应。例58第三、四小节中I——V的进行是极为典型的。5 F# y+ [* M7 U9 w% h
" F2 C8 u, t+ S. ?9 @8 ~ (3)补充终止有时,在结束终止之后,再增加一组收拢性的和声进行,叫做补充终止。它可以使乐段得到延长,主和弦更加巩固。& p' f+ I9 f' ~' B3 B
. z7 x; C/ f( l- ^+ Z8 M$ r. ` 2.和声分类) Q( }; @3 @. ^+ n2 h: N- M
) ~" i! K: l: l$ ~9 ~5 m. |
根据和声进行的性质,终止式又可划分正格终止、变格终止两大类别。
! f5 A# L. D6 V( p- |* c
0 {7 L- h8 ^* ]- V* { (1)正格终止
; R/ P6 B6 I/ Z' [$ m
' k2 n$ R, [; G0 J$ U, s) t' C 由V——I的和声进行构成的结束终止,叫做正格终止。在音乐文献中,除了像例58那样的由V、I两个原位三和弦构成的正格终止外,更常见的是用V级的七和弦代替三和弦,以求得属和弦对于主和弦的更积极的倾向和支持。例59第二、三小节及其以后例子,都属于这样的情况。& Y% X! i. T! X; ?/ t# x
. Q! J, z- H, o9 K% b+ x
IV——V——I的和声进行所构成的结束终止,叫做复式正格终止。这样的终止如同复式正格进行一样,由于其特殊的紧张度和丰满性,在实践中被广泛运用。IV级三和弦也常为II6或II所代替,凡是由开放性的正格进行、复式正格进行所构成的中间终止,都叫做正格半终止。
u, } c5 X0 I& H# Y8 N2 p
" e& D \/ E/ S (2)变格终止
. y4 E' j- a. {/ X
3 a( ?8 h$ G7 B+ W& X0 o IV——I的和声进行所构成的结束终止,叫做变格终止V——IV——I的和声进行所构成的结束终止,叫做复式变格终止.凡是由开放性的变格进行、复式变格进行所构成的中间终止,都叫做变格半终止。/ T% c; A& n; W+ ]5 B9 `$ W
# E8 e+ H6 u0 i 在古典主义和早期浪漫主义的音乐中,变格终止有时以补充终止的形式出现。它的独立意义,远逊于正格终止。直至19世纪中叶,欧洲各民族乐派兴盛之后,各种形态的变格终止才逐渐流行起来。
# x' k2 [. a) ]% N' ~( C
' `5 y7 t1 C; U7 z2 O7 q 3.语义分类
+ L5 }6 Q) K7 C4 ?& u% I |( s4 U; d3 P! C+ [
各种形态和类别的终止,在实际应用都存在着完满程度的差异。这要取决于终止式和声进行的力度,结束和弦的节拍地位、排列、重复音等多种因素的情况。按四部和声写作的一般规范,完满的终止,必须由四、五度关系的和声进行构成,低音作四、五度跳进;作为结束弦的I,必须处于强拍、原位、根音旋律位置并有稳定呈示的足够时值。凡不具备上述条件之一者,均属于不完满终止。; q6 G, `5 V9 H9 k
- j% ?9 n% e( x 半终止本身就是不稳定的,不必再做完满或不完满的区分。但影响终止完满性各种因素,在半终止内仍然会发生作用,使半终止的中间停顿感也存在程度上的不同。从某种意义上讲,音乐也是人类传递思想感情信息的一种语言。它在语义很多微妙的感觉,往往就通过像终止式语义分类中这种更细微变化而表现出来的。3 N, T& x' }1 M2 N `
) m( k. Y0 i, B. d) K
终止的结构分类、和声分类、语义分类,是从不同的角度对终止的解剖,是同一问题的不同侧面。所以,当我们在分析、描述某一具体终止结构的时候,绝不可把它们截然分开,而是应当尽可能地把三方面的内容都概括进去。如:例61可叫做不完满的复式正格终止,而例63则是完满的复式变格终止,等等。; o/ F a' Z2 R) P! w/ S
% z" L; `/ O$ E$ c
三、书面习作示范
3 |8 u( b( g/ E4 O8 w9 j
% q6 x. B G1 S 课题:为旋律配和声的终止设计指定的旋律:例65合理的终止设计,必须以正确的旋律分析为前提。当理解了这条a小调的旋律结构,是带补充结尾的两句乐段之后,和声终止的设计就容易着手了。半终止划在第四小节。B音配V级和弦,前一小节的D音只有IV三和弦一种选择,这是一个正格半终止。结束终止是第七、八小节。这里的和弦选择,可从结束音倒着往前思考:A音配I,B音配V,D音配IV,得到一个复式正格终止。最后的长音A可以有I和IV两种选择,正好配置一个IV——I的变格补充终止。例66在以上终止和声设计的基础上,再经和弦选择的补充完善,低声部的编写,内声部的填充,便获得了如下的四部和声方案。例67两点说明:* U2 g! \" v9 W: j% \8 U
3 a P R' h, h1 u% z' D6 [ (1)声部排列法从第五小节第二拍上由密集变为开放,是为了适应旋律音C到F的向上四度跳进。这样的改变,确保了内声部经终如一的平稳进行。
3 Y# F2 s+ ]) T
4 V0 t1 t# m9 A (2)第七、八小节终止的处理,一方面是为了顺应次中音声部导音(V的三音#G)上行的自然倾向,同时也是为了避免V——I的四部同向,第八小节的I采取了省略五音的不完全形式。如果导音#G作三度下行到I的五音E,I就可以获得完整的结构。
' n! r2 ^6 z8 o/ I/ Y1 i7 ]
2 M$ `# \5 q/ G# o! \% I; l,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