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声学——第五章:为旋律配和声
% O3 s' P8 T3 Q# t6 |4 z f+ {# ?+ K- H E
一、为旋律配和声的一般程序5 M/ S! f- Z& K' B
( |4 X# i0 P2 I$ ~* } 在大小调和声中,I、V、IV三个和弦习惯上叫做正三和弦,是构成各类和声序进的基础。掌握了原位正三和弦的使用方法之后,就可以进入为旋律配和声的课题了。正三和弦的变化形式以及其他的和声材料,将在配和声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地加入。
: o3 O/ z9 p( G2 H( O+ f0 }6 ^ J8 v7 b, x [
为旋律配和声的一般程序是:6 C1 \3 Y @/ K& D7 E
& V8 o# m; _4 X4 Q: E m' x# a; v
1.旋律分析通过分析,明确旋律的调、调式和简单的曲式结构。
- C3 [7 g! |4 c3 ?% x. {
' V0 C) U) [* W: E# t/ e% J% U8 J 2.和弦选择确定从旋律开始至结束的每一个音的和弦配置。: w$ j6 {* ~, ]7 ^6 M- @
" A" R& P3 W' G- w( c
这并不意味着必须按音符的先后次序去选择和弦。人们通常是首先在旋律的开端、乐句的结束,以及那些最富于和声暗示的旋律片断上开始工作。这些部位的和声设计,有似于一个建筑物的骨架,会产生全局性的影响。骨架搭好之后,再根据已有的和声条件,去为那些尚未有明确选择的“中间地带”作和声填充。
- {% `) \: _' C* Q5 L9 T7 _% {* K J$ U, i; `
和弦选择,是为旋律配和声的最重要的、同时也是最困难的一个环节。一个旋律音往往可能有多种选择,随着学习进程中和声材料的积累,这个问题会越来越复杂。与和弦选择直接相关的,还有和声节奏、和声风格等方面的问题,必须花大力量加以解决。7 H: G! C* d4 N! x, `
4 r# c. A+ ]# h2 ~
3.低音设计& h& [3 Y! ]+ y8 `/ w
3 {( V" X9 r! d9 s
低音是四部和声的“第二旋律”,应力求流畅、完整和富于个性。低音线条必须在和弦选择方案所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同时还要受到教学进度的严格限制,但这正是锻炼自由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4 m7 M: S/ d. L
, e ?/ K( O3 R% S6 s
适当的跳进(不超过八度)可以增添线条的活力,但不宜使用同一方向的连续跳进(以四、五度分割八度所构成的同方向跳进不在禁止之列)。5 {- g) s" |4 R0 a3 y5 A
3 A0 y. `1 R8 H 4.填写内声部
2 b# @8 |* t6 E& X" F5 [2 @8 j( j7 [! c0 i- ^9 E7 R8 |0 `, Q
平稳、流畅,是四部和声两个内声部进行的基本原则。
" L: l# |( n* ?5 O; J$ s! ^# R, p, X, F) K; Z4 E* y
此外,还必须考虑到和弦音重复与省略的正确性,合理的排列,声部的音域限制,避免各种不良的进行(平行八、五度,声部交叉,声部超越,四部同向)等问题。6 s5 g& P( g2 n! R4 l
2 C `9 c2 k7 h# E! B" p 有时候,往往会因为某一声部进行上的困难,而不得不对已有的低音设计、和弦选择方案作局部的甚至是较大范围的调整。
5 V+ f! q! _1 l* C3 {5 y \( l0 r, _% A7 t) W7 d
二、书面习作示范
+ d: H! \, u S# A
' l' x0 Q4 c8 r9 x& K 课题:用原位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3 u1 z. z7 n8 l. d& ?" w
4 y/ {: c2 s$ X5 `$ b) e. q
1.旋律分析结论8 u9 |0 f. C! q( S
* l, B& G( L: _4 ^ v5 c C大调;单乐句的完整乐段;音乐内涵提示,和声节奏宜与旋律同步(即一音配一个和弦)。' v* L4 }4 |6 F. g
; K6 ^7 X0 Z( l. ]& C
2.和弦选择分三步完成
; H+ r6 H2 Y- {$ [
' I2 b7 @( ?9 {5 p4 ^ j 第一步,确定终止和旋律开端的和弦配置。终止处B——C音宜用V——I的正格进行;旋律开端的C音虽有配置I或IV的两种可能,但开宗明义地显示I更理想。
9 L# S' o7 `2 Y* ~
' o6 ~) U" |' k# k! j( t 第二步,为那些只能有一种选择的音确定和弦,这也是提示旋律和声内涵的一种方式。在只使用三个正三和弦的条件下,所有的D音只能作为V的五音,E音只能作为I的三音,F音只能作为IV的根音。于是,绝大部分旋律音的和声配置,都已经确定下来了。
1 U1 j9 N# c! `) _& |0 \2 ]: f8 N/ E' h5 X
第三步,为唯一存在两种选择的第四小节的C音确定和弦。C音可以是I的根音,也可以作IV的五音。但是,前一小节最后的和弦是I,若此处再用I,就会因为弱拍上的和弦在随后的强拍重复而形成和声的切分节奏,这显然不是好的选择。若用IV,与后面的V——I结合成复式正格进行,更有利于音乐的完满结束。由此便可确认,C音配IV为宜。# S+ I% i& s. W9 e8 {
. }0 R& O- K$ p; _
3.根据和弦选择设计低音
3 b$ L, ?1 z; Y2 m9 B! u: E
% {; h g2 D+ ~; c% F, f+ d8 n* e2 X 本课题限定用原位三和弦配置,所以,和弦确定后,低音的音高类别也就随之确定下来。我们能够做的,仅仅是某一音高不同八度的选择。即使是这样,仍然有可能将低音线条写得完善一些。下例是经过选择的几种方案之一。低声部与旋律多呈反向进行,它自身也有一定的线条起伏。
# U- O- o& D0 A. w4 M$ h* k% \' |7 \/ |; R( @( p
4.内声部填写几种方案的比较% l- a5 w! p% m$ U/ K
+ g" P& o5 w; b( {' n 可全部采用密集排列、重复根音的声部构成。此方案的音响效果和声部进行都比较理想,但次中音声部音区偏高,是美中不足。若一律采取开放排列,次中音声部偏高的问题虽获解决,但一开始就出现四部同向和低音声部第三拍上的声部超越,亦使人感到不够完美。经过综合调整后的下列方案,也许是可以让人接受的。开始的两个和弦用密集排列,V和弦重复五音,以下的进行用开放排列。例54习作示范,并不为了提供某一命题的标准答案,而仅仅是希望通过这样的程序,来讨论一些有关四部和声写作的方法问题。实践中,好的方法并不仅此一种;即使是在同一方法的支配下,引出多种的合理结果亦是可能的。作曲技术理论的学习,一定要避免呆和僵化。3 G7 Q: q6 h9 c" C5 J
- J, P) ]) P }8 s6 E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