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弦连接中声部进行的一般规律 单个的、孤立的和弦,还不能构成音乐。只有和弦序进、和声的运动,才能使音响富于音乐的生命。
" r3 }6 c* b ?; O( p, t! d 和声的运动是靠和弦的连接来实现的。在进入和弦连接的实践之前,必须首先 研究和弦连接中声部进行的一般规律。
* R) W( v; [; F2 p8 O& Z& i1. 单声部的进行 从声部运动的方向上看,单声部进行有三种形态:
) P6 T. |' L, M s8 c& ~ q5 _ 上行——由相对低的音级向高的音级运动。
T2 W5 D" E: ~8 q T. k 下行——由相对高的音级向低的音级运动。- d! x8 S# Y' P
保持——同音重复或延长时值。- Z0 f! h. v) v5 u; g
声部进行中,乐音作大二度或小二度的横向移动,叫做级进;& R. h1 I" \/ P$ V/ \
不超过三度的移动,叫做平稳进行;1 `4 r4 s. r* r' [3 M/ ]
四度以上的移动,叫做跳进。/ T7 v, W3 X' T! @1 z; T# T! W, S
旋律线条的美感,有赖于级进与跳进的有机结合。. k, Z& S9 R) b: I& Y8 k2 w
平稳进行是四部和声中两个内声部运动的基本法则。
5 k$ \9 S4 ]' C' M2. 两个声部的进行
. {4 H6 Z. f$ B* e0 y; y5 e: ^ 从两个声部在运动中的相互关系来看,也存在三种不同的形态:
, n3 t' k6 q/ U+ Z- D同向进行,是两个声部朝同一方向的运动。3 M" W( n" M: h) u+ G3 A: n/ `
平行,是同向进行的一种特殊形式,两个声部在运动中保持距离的一致性。8 z. S6 ?5 }& {. i" Z" V' {
斜向进行,是当一个声部保持在同一音高时,另一个声部作上行或下行的运动。' y% b. N$ }5 r2 _- A' ]
反向进行,是两个声部作反方向的运动。就声部进行的一般观念来看,反向进行比同向或斜向进行更有力度,更容易求得和声结构的平衡。% k2 J0 _9 |! I
3. 四个声部的进行! N9 q- h$ d7 m
四部和声应当被看成是六对声部的相对运动。
9 p; Q4 k" B% G) p6 D) K1 x 在四部和声的和弦连接中,四部同向被认为是损害和声运动的平衡和缺乏力度的进行,应当避免。, u( X, I0 L2 O4 V; ~/ M
声部运动中,若出现某一声部低于或高于相邻声部前一音的情况,叫做声部超越。这种进行会影响声部线条的清晰性,亦属需要避免的不良进行。
! w+ q: K: m5 S 要特别注意避免任何一对声部中的平行八度和平行五度,因为它们会破坏声部 的独立性,平行五度还会产生双重调式的效果,历来都被所有的传统和声教学视为禁忌。反向五度和反向八度,与平行五度和平行八度没有质的区 别,四部和声习作中亦须避免。
9 J: A" `6 Q2 d+ E9 l二、I、V级三和弦的性质
* Z+ ~( h O! ]2 F+ Z I级三和弦即主三和弦。 主三和弦属于协和和弦类别,是稳定的调试中心,在和声结构中有吸引其他音级上的和弦之功效。: o, X$ B6 f1 L4 f; h
大调中的主和弦是大三和弦,小调中的主和弦是小三和弦,它们在和声进行中起着明确调试性质的作用。 5 N, M, }. K6 H* l1 P8 |/ J
I级三和弦以罗马数字I(i)标记,“功能”标记符号是“T”或“t”(德语 Tonikafunktion的缩写)。* n0 W( X5 p4 o; l2 _5 Q7 x
V级三和弦即属三和弦。属三和弦虽然也是协和和弦,但由于它不同于主三和弦的音级地位,根音(属 音)有对主音的和声倾向,三音(导音)和五音(上主音)有对主音的旋律倾向,所以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倾向于主和弦,同时也给主和弦以积极地支持。特别是当它与主和弦连用时,对确立和声结构的调性有决定性的作用。V级三和弦无论在大调或小调中都是大三和弦。V级三和弦以罗马数字V(V)标记,“功能”标记符号是“D”(德语 Dominantfunktion的缩写)。
8 _: Z. j X1 c a 和弦音的重复与省略:I、V三和弦在使用中多重复根音,以加强其调性功能;三音不能省略,也不重复;五音既可省略,亦可重复。
4 |2 F3 r9 U. G5 a+ Z3 Q% {. o三、I、V级三和弦连接的意义 S; M, w2 n% O6 I
通常都将I、V的连接称之为正格进行。仅这两个和弦的运用,就可以巩固地 建立起一个调性。这是大小调风格的音乐中运用最广泛、最具有和声进行的模式。
# b* d4 [' u9 n V I、V的连接,会因为两个和弦先后次序的变化而获得不同的意义.
* a H! U Y- y( y$ O# Y( I" ` I——V,和声由稳定转向不稳定,具有结构上的开放性。这种进行宜于用在音 乐结构的内部,有推动音乐发展的功效。下面所引曲例的前两小节便是一例。
' b; E# E/ h9 b5 E V——I,和声由不稳定过渡到稳定,具有结构上的收拢性。这种进行多用于乐 思或段落的结束部分,以增强音乐的收束感。0 A0 f+ O; K# V& B4 ]4 v# C7 p
如果需要在非收束部位使用V——I的进行,为避免音乐的停滞,通常都要采 取一些措施来削弱主和弦的稳定性。如:主和弦采取转位或非根音旋律位置的形式,掺入和弦外音成分或节奏上的弱化处理,等等。6 O3 D7 O8 E' U0 T
四、I、V级三和弦连接的两种方法
) ~1 J4 x5 l+ ]3 ] 和弦的连接有两种方法:共同音保持在同一声部的连接,叫做和声连接法;没 有共同音,或者有共同音但不在同一声部保持的连接,叫做旋律连接法。3 ~+ |! T$ X/ P& \) w! S! h
I、V和弦的根音相距四、五度,有一个共同音。当它们的原位三和弦以和声 连接法衔接时,声部进行的方式是:共同音保持,低音作四、五度跳进,其他两个声部作三度、六度平行的下行(I——V)或上行(V——I)级进。7 }8 T$ w+ y M; G+ f9 v1 ?
原位I、V三和弦以旋律连接法衔接,声部的进行方式是:低音避免四部同向 而只作向上(V——I)或向下(I——V)的四度跳进,其余三个声部与低音呈反向,平稳进行到后面和弦与它相邻的音。* {0 p1 P' j z5 g; o- l
两种连接法均可以使原位I、V和弦在进行中保持排列法和重复音的一致性。旋律连接法因为回避了V级和弦的三音(导音)与I级和弦的根音(主音)的直接联系,因而较之I、V的和声连接法有更强的力度与更多的色彩差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