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031|回复: 2

[作品集] 贺绿汀的作品有哪些?

[复制链接]
mzzvr 发表于 2016-10-22 11:3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贺绿汀的代表作品:《牧童短笛》《摇篮曲》《游击队歌》等

  《牧童短笛》:
  原名《牧童之笛》,是贺绿汀先生创作于1934年的一首钢琴曲。该曲是音乐界第一首具有鲜明、成熟的中国风格的钢琴曲,刻画了完全不同于西方风格的中国田园音画,曲将西方的复调写法和中国的民族风格相结合,将欧洲音乐理论与中国音乐传统相结合,呈现出独具一格的中国风格特征,为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翻开了新的一页,是我国近代钢琴音乐创作上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范例。

  《摇篮曲》:
  作于1934年,原为钢琴独奏曲。乐曲采用三段体结构。第一段以优美动听、真挚纯朴的曲调,描绘母亲在婴儿的摇篮边,轻轻地吟唱摇篮曲,轻拍着心爱的孩子入睡的情景,给你以温暖之感。第二段仿佛描写母亲因为想到孩子未来的生活情景而心潮澎湃、激动的心情。表现了母爱的伟大!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现,把婴儿平静地进入梦乡的意境描绘得十分形象。获得二等奖。后来作者曾把它改编为大提琴独奏曲。

  《游击队歌》:
  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是中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于1937年所作 。
  《游击队歌》曲调轻快、流畅、生动、活泼,以富于弹性的小军鼓般的节奏贯穿全曲,既给曲调以进行感,又表达了游击战士们巧妙、灵活地与敌人周旋,伺机消灭敌人的典型形象。
  20世纪90年代初,这首《游击队歌》毫无争议地入选“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贺绿汀(1903-1999) ,男,原名贺楷、贺安卿,当代著名音乐家、教育家,湖南邵东仙槎桥人。1931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早年参加湖南农民运动和广州起义。先后任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教员,明星影片公司音乐科科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队音乐教员、延安中央管弦乐团团长、华北文工团团长。
  半个世纪以来,贺绿汀共创作了三部大合唱、二十四首合唱、近百首歌曲、六首钢琴曲、六首管弦乐曲、十多部电影音乐以及一些秧歌剧音乐和器乐独奏曲,并著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1999年4月27日在上海逝世。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zzvr 发表于 2016-10-22 11: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贺渌汀 (1903年-1999年) 原名贺安卿,又名贺抱真、贺揩,湖南邵阳东乡人,汉族,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家。在近80年的音乐生涯中,他把自己的音乐活动与人民的革命斗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创作了很多不朽的音乐作品,在我国产生重大影响。他的创作,构思严谨周密,结构完整紧凑,手法简洁洗练,感情真挚自然,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尤其是歌曲创作,其亲切上口的旋律与鲜明的时代感使他成为人们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位优秀的人民音乐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贺绿汀一直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并且先后被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分会主席等,为办好音乐院校、培养新型的专业人才,他倾注了大量心血。在繁重的行政工作与社会活动之余,他仍坚持音乐创作。

  1949年起,他参加了歌剧《长征》的创作,并作有大合唱《十三陵水库》、无伴奏合唱《我们心上开了一朵玫瑰花》、独唱《牧歌》、民歌编曲《绣出山河一片春》、电影歌曲《不渡黄河誓不休》,群众歌曲《英雄的五月》等。

    他给中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作品将永远传唱在中华大地。他共创作了3部大合唱,24首合唱曲,200多首歌曲,6首钢琴曲,7首管弦乐曲,25部电影音乐及140余篇论文、译作等,还出版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等 。他的歌曲《游击队歌》、《垦春泥》、《嘉陵江上》,在抗日战争期间流传至海内外,至今仍是音乐会和歌咏活动中的传唱不衰的曲目 。他的器乐作品以钢琴独奏《牧童短笛》、《摇篮曲》,管弦乐曲《森吉德玛》、《晚会》最为著名。

牧童短笛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mzzvr 发表于 2016-10-22 11:3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夏音韵    ——贺绿汀
    姓名:贺绿汀
    籍贯:湖南邵阳
    生率年:1903—1999年
    地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主要作品:《天涯歌女》、《四季歌》、《游击队之歌》、《嘉陵江上》、《牧童短笛》等,管弦乐《森吉德玛》、《晚会》等,著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
    贺绿汀早年参加湖南农民运动和广州起义,皖南事变后,参加新四军,在军部和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从事音乐创作和教学工作。1943年赴延安,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队音乐教员,延安中央管弦乐团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
    新中国成立后,贺绿汀将主要精力放在音乐教学上。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音乐人才。这期间,他还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并且写下《我对戏曲音乐改革的意见》、《论音乐的创作》、《民族音乐问题》等文章,为中国音乐事业的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贺绿汀代表作品.《牧童短笛》.《游击队歌》.《嘉陵江上》
    贺绿汀是我国杰出的作曲家。他音乐文化修养高深,思想丰富而活泼,在长期的创作生涯中,为人民写下了许多好作品,丰富了我们民族新音乐的宝库。
    贺绿汀1903年7月20日出生于湖南邵阳县东乡(今邵东县)一个农民的家里。
    1923—1925年他在长沙岳云学校特设艺术专修科(简称“岳云艺专”)学了两年音乐,毕业后留校任教。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参加过湖南农民运动、广州起义、海陆丰农民起义。1931年考进上海国立“音专”理论作曲系,1934年曾以《牧童短笛》一曲获得国际性征稿“中国风格钢琴曲”的头奖,《摇篮曲》获二等奖。嗣后他参加上海电影界活动,创作了《秋水伊人》、《春天里》、《天涯歌女》等歌曲。抗日战争爆发后,随上海救亡演剧队第一队到前线做宣传工作,著名的《游击队歌》1937年写于山西临汾八路军办事处。
    1937—1941年间,贺绿汀又在武汉、重庆等地工作,著名的独唱曲《嘉陵江上》和合唱曲《垦春泥》、《胜利进行曲》便是这时期的作品。1941年皖南事变后,贺绿汀离开重庆,到达苏北敌后新四军根据地,创作了合唱曲《新世纪的前奏》,受到了陈毅将军的赞赏。
    1943年,贺绿汀到了延安,先后在鲁迅艺术学院和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队下作,创作了许多歌曲及部队秧歌剧。解放战争时期,写了合唱曲《新中国的青年》与管弦乐曲《森吉德马》等作品。新中国成立后,贺绿汀担任中国音协副主席和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写下了《十三陵水库大合唱》、《我的心上开了一朵玫瑰花》和电影《宋景诗》的音乐。“四人帮”统治时期,贺绿汀以硬骨头精神坚强地反抗“四人帮”对他的残酷迫害。粉碎“四人帮”以后,他写了怀念周总理的《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大合唱。晚年,贺绿汀仍然不知疲倦地满腔热忱地为人民创作歌曲和乐曲。1999年5月17日逝世于上海。
    《牧童短笛》是一首精美的钢琴小品,一块艺术玉石。1934年春天,俄裔钢琴家、作曲家亚历山大·车列浦宁 (齐尔品)来到中国,他希望有中国风格的优秀的钢琴曲供他在中国和世界演奏之用,但当时没有这样的钢琴曲,他便倡议由他个人出资,用有奖比赛的方式征求 “中国风格钢琴曲”。可见创作这样的钢琴曲,在当时无例可循,完全是一种创造。贺绿汀生长在农民家庭,从“岳云艺专”上学时起,就喜欢拉京胡、唱京调、弹 琵琶、弹钢琴,到“音专”又学了几年作曲,他就凭着农村生活亲切的感受、民族音乐良好的基础,对钢琴这种乐器一定程度的了解和勤奋学来的作曲技法这四个条 件,创作了《牧童短笛》。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而真情实感则是灵魂,是这首作品和一切优秀的艺术作品生命力之所在。作 曲家用他至为亲切的感情,表现牧童的天真、纯洁、活泼和欢乐,旋律是发自他的内心的。这是三部曲式的作品。呈示部除最后一拍使用和弦外,其他的都是两支极 优美的旋律做复调结合,高音主旋律是鲜明的G徵调式,低音副旋律是C宫一G徵,比主旋律晚一拍出现,它们一高一低,一先一后,就像两支圆润的牧笛,和谐地 应和着,亲密地伴随着。这些优美的旋律,大多采用重复的句法,这倒更能表现牧童的天真、单纯与生趣。中部是用同一旋律型做不同的移位。它是主调音乐,与呈 示部的复调形成变化;它是跳跃性的,与呈示部的流畅的歌唱性形成对比。它的音区提高了一个八度和用快速演奏,音色清脆而华丽,真是“跳珠撼玉何铿锵”,像 清泉窜流山涧,像鸟群飞出树林,将牧童的欢乐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再现部是华彩性的再现,更为流利和更富于美感。听《牧童短笛》,使我想起宋代梅尧臣 《见牧牛人隔江吹笛》这首诗来:“……长笛初在胯。面尾骑且吹,音响未成雅。随风散远近,举调任高下。……悠悠经醉耳,亦足发潇洒。苟能和人心,岂必奏 《韶》《夏》?郑声实美好,蠹情如剔剐。”而《牧童短笛》既非《韶》《夏》一类,亦非郑声,是雅俗共赏的佳作。    ·
    贺绿汀的作品,常常别具匠心。表现抗日战争,人们晓得把音乐写得威武雄壮、坚强有力,而他的《游击队歌》则是轻快流畅、乐观活泼的。尽管它已经广泛流传了二三十年,到1964年创作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时候, 还是有同志不同意将它用进去,原因是这些同志觉得反映武装斗争不能用轻松活泼的调子。这也说明《游击队歌》确是别致。别致好,别致难。一点也不别致,一点 特色也没有,不成其为艺术。别致不是乱来,而是挖掘生活中不太引人注意的另一方面,用独特的手法将它表现出来。武装斗争,真刀实枪,刚强有力当然很重要, 然而,生活是丰富的,多彩的。冼星海晓得在《太行山上》挖掘它的抒情性的一面(爱祖国山河、爱人民、爱自由嘛!);贺绿汀晓得在《游击队歌》中挖掘它的乐 观活泼的一面,不是很好吗?!中华泱泱大国,我们的民族又曾有过许多灾难,因而在民族性格当中,显得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音乐也是严肃的多,活泼的少。贺 绿汀用明快活泼的调子来反映战争,别开生面,我认为是难能可贵的。小军鼓的节奏贯穿始终,配合游击战士一边走、一边唱,表现他们的乐观主义精神,表现他们 的机智勇敢、出奇制胜,是很合适的。节奏丰富而生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都用上了,用得那么自然,那么有规律,组织得非常严密,而 不是杂乱无章。作曲家将开头两小节的节奏紧紧抓住不放,几乎贯穿全曲,做到了高度的集中和洗练。旋律多级进,抑扬起伏,十分流畅,是很吸引人的。起承转 合,四个段落,结构非常严谨。从思想上和艺术上看,从特色上看,这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嘉陵江上》又是别具匠心,在于它的从头到尾的朗诵凋。聂耳的《码头工人歌》、冼星海的《黄河之恋》、陆华柏的《故乡》,有朗诵调,那是局部的,不是整体的。《嘉 陵江上》则是朗诵性的独唱歌曲,写得很好。这首歌的歌词,完全是散文化的,太不整齐了,很难谱曲。贺绿汀谱了多次,都失败了。后来从朗诵调人手,一遍一遍 地朗诵,去掌握词作者的感情,才发现哪些重要的字需要强调,哪些非重要的字不需要强调,曲调便从这朗诵的高低强弱、抑扬顿挫、快慢宽紧、明晦悲壮之间自然 地流出来了。可见,朗诵性独唱歌曲这种形式,不是作曲家头脑中所固有的,而是在力求准确、深人地表现社会生活的内容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是思想内容决定 的,而被作曲家在艰苦的创作过程中发现了,创造出来了。一经发现,作曲家便把握大局,把它写成一首朗诵性独唱歌曲,这叫从大处着眼;然而,他对每句、每字 的推敲琢磨,是非常细致的,这叫从小处着手。宏、细互用,宏、细结合,其音乐语言是生动、丰富、准确、深刻的。举例来说,“敌人打到了我的村庄”,停在 Sol Fa长音,悲怆而不稳定;“我仿佛闻到故乡泥土的芳香”,前面七个h音反复,节奏由宽到紧,力度由弱到强,把仿佛酌神态与激动的心情,很好地表现出来, “泥土的芳香”则是旋律化的,停在Do Si长音上,力度减弱,则有一种清新气息和陶醉的神态;“江水每夜呜咽地流过”,低音紧凑的级进,造成一种呜咽流动的趋势,“流过”停在FaMi长音,承 受了前一小节音型的分量,给下一句“都仿佛流在我的心上”做了充分的准备,把呜咽的江水与痛苦的心情融在一起了;几个“回去”,用休止符断开,斩钉截铁, 十分有力;“刺刀丛里”的制高点,表现出与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把我打胜仗的刀枪”之刚强紧凑,对比出“放在我生长的地方”之壮烈豪放。钢琴伴奏也很别 致。前奏左右手空两个八度,小调连续八分音符振荡音型由高往下沉,造成一种悲愤气氛;然后用一个个低音和弦衬托主人公沉痛的心情;琶音上行引向高音属大三 和弦弱奏表现“泥土的芳香”;下行的单音表现孤独与寂寞;左右手反向和弦进行表现情绪的转折与高涨;还有那几处句末的和弦短促的强奏,表现力量与信心,都 是手法简练,效果鲜明的。
    贺绿汀写了三部大合唱和许多合唱曲。他在合唱艺术方面的成就,不下于他的钢琴曲、群众歌曲、独唱歌曲的成就。新中国成立以前,他就写了许多优秀的合唱曲; 新中国成立以后,他的合唱艺术在不断地发展着,写下了许多优秀的新的篇章。他的合唱曲,旋律很丰富,节奏很有特点;混声合唱,和声干净而音色饱满;合唱织 体,声部写作,相当多样化;结构严谨而大多比较简洁;许多篇章,具有独特的、新颖的风格。《西湖春晓》之融和甘美,《垦春泥》之清新开 朗,《胜利进行曲》(其二)之雄壮明亮,《新世纪的前奏》之庄严浩美(女高音的花腔很有特色),《新中国的青年》之坚定豪迈,《我的心上开了一朵玫瑰花》 之瑰丽诙谐,《不渡黄河誓不休》之浑厚坚毅,《工地之夜》之明丽辉煌,《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之深沉壮阔等等,有着丰富的创造,是我国合唱艺术中重要的财 富。
用音乐为人民服务
    贺绿汀,1903年出生于湖南邵阳一户贫困农民家庭。1923年,刚满20岁的他,考进长沙(新闻)岳云艺术专修学校,攻读绘画与音乐,两年后留校任音乐 教员。1 93 1年贺绿汀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三年后在俄国作曲家齐尔品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比赛中,以《牧童短笛》和《摇篮曲》获得一等奖和名誉二等 奖。这年,他进入电影界,先后为电影《船家女》、《都市风光》、《十字街头》、《马路天使》和话剧《复活》、《武则天》等二十多部影剧配乐,创作了《摇船 歌》、《背纤歌》、《春天里》、《怨别离》等脍炙人口的歌曲。
    抗日战争期间,贺绿汀参加了上海文化界抗日救亡演剧队,奔赴各地宣传抗日,并创作了不朽歌曲《游击队歌》,以及《全面抗战》、《弟兄们拉起手来》、《上战 场》、《保家乡》等鼓舞人们斗志的抗战歌曲。1943年,贺绿汀到达延安,在鲁艺教书。《前进,人民的解放军》、《新中国的青年》、《新民主进行曲》等, 是他解放战争期间创作的歌曲,风靡一时。
    贺绿汀与《牧童短笛》
    考入国立音专时,贺绿汀还是一个在上海求学的穷学生。当时他住在一家缝纫店的阁楼,夏天热得要命,但是贺绿汀没有被这困难吓倒,他一边学习,一边创作,同 时还关注着音乐界的动态。虽然随时有辍学的危险,甚至连这样条件差的房子,也都会有交不出房租的可能,但贺绿汀并没有被困难击倒。就在这困窘之际,有一 天,他在学校的报刊上看到了一则“征集中国风格钢琴曲”活动的启事,是俄国作曲家兼钢琴家齐尔品在上海举办的。如果谁获优胜将能得到免费出国求学资格,还 有奖金100元。作品的姓名必须严密封锁,任何人都不可能“走后门”。得到这一消息后,贺绿汀非常兴奋。从此,他整天就泡在那间酷热小屋里开始了他的创 作,夜以继日的创作,使他忘了一切苦楚。有的朋友问他:“你这样认真地投入这次比赛,难道那幸福之光环真的能射到你身上?”贺绿汀非常自信地说:“我欣赏 这次比赛的规则,它对任何人来说都有获奖的机会,因此,我必须认真地对待这次比赛。”由于天气太热,他又住在楼的顶层,白天无法工作,只好利用夜间及黎明 前的那一段时间进行创作。同时为了有更多的机会获奖,他一连写了3首钢琴曲(即《牧童短笛》、《摇篮曲》和《往日思》),作品写好后他非常郑重地寄了出 去,然后就期待着这次比赛的结果。幸福的光环真的来了,连贺绿汀自己也没想到,在他的3首作品中,竟然有两部获奖,即《牧童短笛》和《摇篮曲》。其中《牧 童短笛》荣获这次比赛的一等奖,也是我国第一首飞向世界的钢琴作品。从此,贺绿汀便成为国内外瞩目的音乐大师,几十年来,他一直活跃在中国的乐坛上,而这 首钢琴曲《牧童短笛》吹遍了全球。
  《牧童短笛》分三段,第一段的主题轻快活泼,像牧童天真的笛声,回响在翠绿的田野上;第二段用民间的舞曲处理,与牧童的笛声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仿佛 听到了放牛娃们欢乐的笑声;第三段是笛声的“再现”,与第一段形成呼应。这种典型的欧洲的曲式结构借鉴,生动自然,毫无雕琢之感。与“笛声”相应的另一声 部有机地处理,是欧洲“复调技法”在中国作品中最成功的范例。
    作品欣赏
    《森吉德玛》是根据内蒙古民歌改编的一首具有强烈民族风格的器乐作品。写成于1945年,由当时延安的联防宣传队演出,并被电台列为对“国统区”广播的专 题节目。1949年为迎接全国的解放,作者把此曲及《晚会》等其他4首乐曲合在一起,编成一组管弦乐曲,在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上演出,获得了好评。森 吉德玛是一位蒙古少女的名字。
    作者对这首民歌旋律加以精心地发展,采用复调的作曲手法和配器上的色彩变化,体现了蒙古族人民淳朴憨厚的性格,写出了他们迎接解放时的欢欣心情。全曲分为 两段。第一段缓慢和安静的旋律,描绘出辽阔草原和无边沙漠的大自然景象,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第二段的主题仍然采用第一段主题的素材,但加快了 速度,配器上也作了变化,使原来那段缓慢幽静的音乐,顷刻之间转为欢快、热烈的载歌载舞的音流,写出了蒙古族人民欢庆解放的喜悦心情。
    《晚会》这首曲子原名《闹新年》,是贺绿汀在1934年创作的一首钢琴作品。1940年在重庆改编成管弦乐曲演出,后由重庆电台对苏联广播,受到了苏联听 众的好评。可惜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不幸丢失了总谱。1943年作者到达延安后,又作了第二次修改,由电台作为专题节目对“国统区”广播。1949年为了 迎接全国的解放,作者编写了一组管弦乐曲(共六首),《晚会》就是其中的一首。在全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期间,他亲自指挥了这组管弦乐曲。
    《晚会》采用民间乐曲的多段体曲式,整个乐曲充分显示了解放区人民欢庆胜利、迎接解放的兴奋欢乐心情。共分六段,后三段是前三段的反复。第一段强烈的主题 出现在高音区,加鼓乐齐鸣,在一派欢天喜地、热闹无比的气氛下,欢乐的晚会开始了。第二段通过主题乐句的对答和不同乐器声音强弱对比的手法,表现了晚会上 男女老少兴高采烈的欢乐场面。第三段由于采用了中国的民间音乐所特有的锣鼓节奏,对比更为强烈,晚会的场面似乎更加炽热欢腾。最后以全奏推向高潮,晚会在 更加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5-18 14:02 , Processed in 0.055843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