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创作流淌民族印记/ W- e- v8 Q+ h8 @* f$ X- B8 i
0 g, `$ m' N- \$ p( l( g
“陕北民歌、秦腔、花儿这些音乐品种如今可算是家喻户晓,但是西安鼓乐始终没有被重视起来。”韩兰魁说,“我们研究西安鼓乐不仅仅是为了传承,更是为了让我们自己的创作流淌着民族的印记。”
( t2 l) A2 p W/ p
8 V# h4 J A& Q+ O 让创作流淌民族的印记,也可以说是“西安鼓乐素材创作音乐会”的初衷。9月17日晚,8位作曲家在学习了西安鼓乐后,以其为素材分别创作完成了8首具有西安鼓乐音乐特色的新作。“从西安鼓乐中能够看到中国调式和节奏的丰富性,它闪现的是我们祖先的智慧。也许这些新作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这是一个可喜的开端。”韩兰魁说。
( a& s1 m' X& s! ]
, Q, y9 t& v- D. ?, `9 i* e, k “让理论的学生亲自实践,这一点很重要。”程天健在与他的研究生们表演了西安鼓乐鼓轧子曲目《大开坛》之后表示,民族音乐学本身就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学科,除了采风和案头研究,亲自上手演奏十分重要,但往往被人们忽略。
. c9 |2 X& g. m* I% L7 T: Z9 p+ P" ^! d3 X8 K1 C4 u5 x
“当年民族音乐学家曼特尔-胡德在东南亚研究加美兰音乐之后把它带回了美国校园,后来全世界几乎每一个开设民族音乐学课程的院校都要买一套加美兰乐器。比起福建南音,西安鼓乐是个更容易上手、实践性也更强的乐种,它甚至可以作为我们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推而广之。”人民音乐编辑张萌说。$ h7 K, E# V# _5 e
; v* _) H/ ?5 O- y5 z* V: e 王寒介绍,在西安鼓乐理论课的基础上,西安院要进一步开设西安鼓乐演奏课程,让实践、理论全方位覆盖教学。同时,他也准备用3到5年时间编写一套适合学院系统教学的西安鼓乐教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