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之外的交流世界 - ]$ o- }7 @) t5 d$ H9 V! I 2 a3 M# V! W" q9 q 我在美国攻读硕士时曾在临床实习期间与一个6岁的男孩进行过一对一的音乐治疗。他罹患严重的自闭症,完全没有主动性的语言,而且肢体动作也比较怪异。在刚开始与他交往的时候,由于经验不足,我倾向于去关注他不正常的方面。$ ~! M) K6 c! {3 o+ K. t! w
2 u# b3 E. Z0 r; ], E2 @ 他只能保持很短时间的注意力,基本不能跟随指令。在治疗中我感觉我很难与他建立连接,这导致治疗过程进行得比较艰难。在第7次治疗中,我即兴唱他的名字,并在音乐中留出空间去等待他回应。他用跟我很相似的旋律唱“哦哦……”我又重复了一遍他的名字,他过了一段时间又用相似的方式回应了我一次。. ` \/ N5 B# O& ^. `+ n
3 M: l) x3 T5 j7 V. O 我当时对治疗中发生的这件事并没有在意。过了几天,我把这段治疗录像给我的督导老师看。她说:“看,他在和你进行音乐上的互动。你们旋律的趋势很类似,而且他并没有在你演唱的同时发声。这说明他正在听你的音乐,并且有和你交流的愿望!”我恍然大悟:原来自闭症孩子看似不经意的发声中竟存在着如此丰富的交流性!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的脑海中一直萦绕着这个片段。有一天,我看到了一段妈妈与婴儿沟通的视频。他们虽然没有使用语言,但他们利用起伏的声调和语气,明显是在进行一种互动。这使我意识到,我的那个来访者和我当时就是在进行这种形式的交流。于是,我便进行了一系列的文献研究。我发现很多理论家已经把母婴交流和音乐治疗中的即兴音乐交流进行了联系和对比。 % @; g3 r% |8 N) n( q8 ~# P' j! c2 \+ s
人类在婴儿期就具有察觉这些音乐性元素中细微差别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我们的一种本能,有交流功能,并和我们的生长发育息息相关,是人类所有非语言沟通的基础。理论家们把这种能力命名为“交流音乐性”。 5 a" G; D; d! j. w/ [9 F3 R0 A / s* k, Y2 D! h. m$ m: h 研究表明,成年人语言交流的一个主要的功能是传达具体的信息。但母婴交流是一种非语言的交流。它不传达具体的信息,交流中所运用的“文字”是节奏、音高和语气等富有音乐性的元素,交流者双方利用这些元素进行互动。人类在婴儿期就具有察觉这些音乐性元素中细微差别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我们的一种本能,有交流功能,并和我们的生长发育息息相关,是人类所有非语言沟通的基础。理论家们把这种能力命名为“交流音乐性”。" S5 Z3 w) I( U! m) |. S
3 s- ?, V$ F* x$ H6 h 综上所述,非语言交流能力和音乐能力在发展过程中都来自同一个源头,它们都以“交流音乐性”为基础。而且来访者的即兴音乐中的交流性是与“交流音乐性”紧密相关的。所以,提高来访者音乐中的交流性便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交流音乐性”,从而我们可以推知,通过改变对来访者使用的音乐,使其变得交流性更强,我们实际上是在提高来访者的非语言交流能力的基础。 $ B9 x; ^- I0 b. F( S; N 4 ^. _* Y' O' x 包括自闭症在内的很多种障碍都会导致非语言交流功能的损伤。针对交流的障碍,我们应该用一种能锻炼他们深层次交流能力的方法来改善,而不仅仅是改变他们的特定行为,因为对行为的改变可能只停留在表面。比如教自闭症的孩子见到他人应该给予对方一个拥抱。但并不是什么情况下都应该给予拥抱,拥抱之间也存在着细微的差别。而通过音乐互动的方式,不仅孩子们的行为可能会有所改变,而且他们最缺乏的能力,也就是交流音乐性也能得到锻炼。3 S6 i; U" L; \2 H( D( u1 @
# X1 g7 @6 I D g1 v1 y( n 所以音乐不仅像很多人说的,只是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感兴趣,帮助他们提高“其他能力”比如语言能力、社交能力等等;交流音乐性本身作为一种能力也有它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想要提高来访者的交流音乐性,即兴的音乐互动是最好的方法。从这种意义上看,音乐治疗不仅是一种配合其他疗法的辅助手段,也是一种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治疗方法。音乐的改变也体现了人类深层次功能的改变,所以这个理论也可以成为以音乐本身的性质作为可行目标的音乐治疗种类的理论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