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用中国弦乐技法
4 M; S. b. k$ R# x4 u5 }! z6 ]3 T) `3 t
“马友友虽然没有在中国生长,但他用自己的音乐语汇,用国际化的音乐语言逻辑对这部极具东方神韵的作品做出了精彩诠释。”陕西爱乐乐团副团长、大提琴演奏家张文朝认为,马友友琴艺炉火纯青,从左手的技术到右手的运弓都出神入化,排练时就让团里的演奏员们大开眼界。: [! ~& C8 c( o. I5 f1 T* m- V
, @) V d: O: |9 | {$ ^/ A. ]& P 张文朝分析,为了表现这首作品独特的中国韵味,马友友在演奏时借鉴了二胡、马头琴等中国弦乐器使用的滑音、颤音等演奏技巧,比如,用颤音,即利用揉弦时腕关节匀称的抑扬动作在弦上富有弹性地一起一落,得出一种连续交替出现的、尾音悠长的特殊音响效果,表现忧伤、悲凉的情怀时颤音就比较慢,表现喜悦时颤动比较密;巧妙运用波浪形等揉弦方法使旋律更富于歌唱性,表达的情感也更有层次;泛音与实音交替,表现虚与实的结合,富有地方浓郁色彩,增加了音色变化。* b7 |! c& V2 Q' [* f4 W! H" F
3 P" @! l, p, j* S# l0 ~
“马友友对合作者非常尊重、很注重与乐团的交流。”张文朝满怀敬佩地说,在正式演出前一天排练时,马友友上台先向乐队团员微笑致意,与各声部首席、副首席一一握手。排练结束,马友友向大家竖起大拇指,向各声部致意、表示感谢。
( m* l n7 V) D' H! w9 A
$ j4 o. r9 s& ~# }* l9 n 在演出前与担任协奏的陕西爱乐乐团交流时,马友友说:“要互相聆听,在乐队演奏的时候,你的声部交给我、我的声部交给你,一个声部到另一个声部的接力需要相互信任。”他鼓励团员们要通过学习演奏不同类型的乐曲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 \* R/ I& E; b
% @) @- p7 B4 R. {4 ^# {, { 张文朝介绍,在城墙下演出遇到的问题在于声场太大,乐团的演奏员不大容易听到自己的声音,所幸四面的城墙可以将声音反射回来,部分外档的弦乐队员可以听到。大家努力运用自己平时在音乐厅中训练出来的良好听觉感受,尽量做好音色的控制,力图发出合理的声响,不能太使劲也不能弱化表情记号,这样声部就会失衡。因为场地太大,现场的乐器都加了麦克风,由于积累了极为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马友友极为擅长使用麦克风,对于音量的把控恰到好处。- d8 V7 Q, S/ v9 @, M
* b- z5 f' z$ V6 V0 d
音乐化为沟通语言0 @6 D0 p5 B. f: X; o6 f# @$ \
' m7 d3 E, P: Z* d4 a9 G 作为一位极富人文情怀的音乐家,马友友表示:“我认为一个音乐家不仅应拥有高超的表演技术,还应该关注艺术的力量以及世界对这种力量的需求,音乐家的理想就是要超越技巧,达到音乐的目的——表达人生的意义,音乐不是声音,是希望能够引起他人的思考和想象力。音乐是培养想象力的最好的手段,我们要将文化本质的东西注入到音乐中,注重音乐家本身的打造,除了技术,还要加入对音乐的分析和思考。”* w$ v4 x: ^0 W' i7 }; e! m+ `
- a% l; K, Q' J# W
马友友于1998年正式创建了“音乐组织丝路计划”,将古丝路商队(从东亚至欧洲,包括中国、印度、波斯、希腊等地)的音乐、艺术、文化等历史文化遗产重现挖掘、介绍给世人。他认为,丝绸之路正是古代的互联网,代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他所创立的丝路合奏团也经常演奏特别为丝绸之路创作的新曲目。在今年9月12日的西安城墙音乐会之后,马友友沿着丝绸之路赴兰州、乌鲁木齐举行了音乐会。' P/ K' S& K# k+ G' q. a
/ m: t- k2 Q. m1 a4 c) h3 l: d8 @
马友友介绍,他最大的目标就是将音乐化为沟通的语言,跨越世界不同种族,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他投身于研究中国民族音乐、中国传统乐器、非洲卡拉哈里的丛林音乐、南美的探戈舞曲等等。他说:“音乐是人性的表现,如果你在我的音乐中听见人性,你就看到我的心意,也是我对这个世界的贡献。”
" r2 n6 D1 S) o) v3 g* D( Y. A+ F* k* H# C: `( q# o'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