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配器十原则” K( Z: C# {$ n& u- h T% Q
+ j6 P( V! d/ ?; J+ l' x! e' D
一、* \0 y/ t1 Y" U u4 M% `
音色无好坏,运用有优劣。慎重选择演奏主要旋律的乐器音色,有其是主题的初次陈述,做到风格、性格、情绪或形象恰如其分,非他莫属。1 m. O4 k4 H+ m+ H( b2 {
! g0 P0 H( D q: X8 Z9 X二、1 O. _4 D8 T% }2 u* ]- s
“音色保留”有利于特定音色出现时的新鲜感。所谓音色保留,指当你需要一个重要的音色陈述一个重要的旋律片断时,其前面的配器应尽可能少用或不用该音色的乐器。如休止几小节或一个小段落,即故意“藏匿”一会,再露面时,常有“容光焕发“的效果。
8 g( P3 ~" O3 \6 H3 l5 d8 Z; o- a) b8 D
三、4 f/ B. l5 b- y5 T; X2 R! d
“音区保留”是突出旋律的有效方法。所谓音区保留,指当主要旋律声部处于低音区或中音区时,要给他留出不受干扰的活动空间,其他织体因素最好不要在此音区出入。
, v/ @2 k: v, i2 t) X' n# j# T
/ C+ w2 a8 ?% _! W3 I& c四、4 _' W3 m4 M6 S
和声节奏宜宽不宜紧。乐队曲中和声节奏的通常以宽为主,效果会更好些。比如一个乐句,或配一个和弦,或配两个和弦,切忌和弦变换的频率过快,以致和声音响混乱。
6 m* j7 [: a8 q$ {, _# y! [
* }) B! s/ {) b+ t2 F2 S8 {- P五、
( ~: L5 R& [' E( n4 x- k“上秘下疏中不空”是和弦排列的基本原则。要注意低音区用密集的排列、中音区空洞无声部。特别是在配置音区分布较宽的全洲和弦时,遵循上秘下疏中不空的原则,才可获得均衡的有良好共鸣的音响效果。
6 y! ]- B* y8 Q; L5 b- L p# ~/ B1 m7 ]+ m7 J( b, X
六、; r& j2 L) N; Y& f3 A+ {
重视“乐队踏板音”的使用。当音乐织体中和声音型程分解和弦形态并由多件乐器分别演奏时,若选择音色融合性较强的乐器以长音的形式予以支持,可避免乐队音响的干涩。这种做法有如钢琴演奏时延音踏板的效果。
' M8 }. P: k6 Q% v0 \2 q1 ~
( E) L8 u9 y, O七、( _* p1 U4 l+ E" z
乐队织体的清晰依赖各要素之间的对比。注意把握织体内部旋律与其他因素(如伴奏、陪衬等)之间在音色、音区、力度、形态等方面的对比。有对比才易发挥不同要素各自的功能,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要素之间缺乏对比的织体,其音响很可能是混成一团的。6 J: t* S1 M6 j) ^2 ?2 |
6 G8 @# {5 X. u
八、
1 b+ }) y) S, {# F% h乐队音响的涨落要与乐器的进入和退出联系起来。当需要乐队音响逐步增长时,应随着乐器的渐次进入,使音区不断扩张、织体逐步加厚反之,当需要乐队音响逐步消退时,应使乐器渐次退出,织体逐步变淡、变薄、稀疏。那种仅仅依赖力度符号的改变依赖演奏上强弱变化来获得乐队音响涨落的做法,往往是徒劳的。
* j9 x6 }8 I: z' T% g+ R( _
- U$ \0 }* H6 {+ X4 M- W九、
* O8 x3 ]; P# `( _* R# m. t慎用齐奏和全奏。总谱不可写得太满注意“留白”。这是“保护”各种音色鲜明个性的最好办法。配器中运用不同的乐器,有如绘画中使用不同的颜色。红、黄、兰三原色,单独使用,对比鲜明。红黄混合成橙色,黄兰混合成绿色,也很有特点。但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将所有颜色混合在一起,即成为灰色。同理,乐队中的乐器音色各异,齐奏全奏过多,总谱写得太满,甚至所有乐器从头到尾不间断地使用,给人的感觉是灰调子,无变化,无个性,缺乏表现力。
( ?1 p9 n* v7 U3 {! q. c9 O
% n: k: Z8 r+ ?9 o0 u十、" i p7 _+ _2 L i
力求每一个声部都生动流畅有趣味。不论主旋律声部、副旋律声部、: Y3 \& [# ~* C
Y, G# e1 i+ _8 `和声低音以及和声内声部都应力求生动流畅有趣味,千万避免某一声部长时间无变化的枯燥乏味的写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