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亮布拖的音乐之光
8 E- `# t- v1 F$ q3 G7 B8 f) S* M9 h2 B, h- m
开学了,在武汉爱乐音乐学校,来自四川大凉山布拖县的60名彝族孩子正在兴致勃勃地上课。他们一会儿唱歌,一会儿跳舞,课间和老师打球,非常开心,这些孩子已经由最初的自我封闭、内向,逐渐变得活泼、开朗。
* G$ ]% X G8 W. j3 e6 @1 f2 d T) [
' l9 O' A5 S) f: p& D “山大王”学起了哆来咪
# o1 H8 L& [% v3 G8 d! R# T- ?% w! A2 I
武汉音乐学院研究生部辅导员李麒雯介绍,“中国梦,音为梦”——事实孤儿音乐关怀项目已经开展了半年多,该校的研究生们自今年3月起每周给孩子们授课,包括音乐基础知识、歌唱、舞蹈、钢琴演奏基础等课程。
, X6 A1 A2 s% `' V" e6 U7 x# L5 c& o& |8 B, k1 i
她说,由于这些孩子过去在山里都没上过学,并不懂课堂纪律,他们年龄在6岁至12岁之间,正是淘气的年纪,男孩又占了大多数,所以课堂上总会特别闹。起初,这些因为各种原因被父母遗弃的孩子们心理特别防备,根本不愿意与老师接触,加之这些孩子大多只会讲彝族话,语言沟通上有障碍,上课时遇到了很大挫折。但是,大家并不气馁,想尽办法去接近这些孩子、逐渐取得他们的信任,比如,给他们带零食,课后陪他们打打羽毛球、乒乓球,和他们一起用手机玩儿自拍,与他们一起做饭、吃饭。各专业的研究生坚持每周轮流给孩子们上课,每节课教一点汉语,教几句儿歌、几个舞蹈动作,孩子们的心理逐渐产生了变化,眼神不再那么怯懦,开始愿意交流,课堂纪律也在慢慢变好,有些大孩子甚至会主动协助老师管理课堂纪律。8 V: h I4 p- I5 H* K L
* w+ i; f! W B! C* G- w: R
李麒雯表示,这些变化给支教的研究生们以莫大的成就感,因为音乐和爱跨越了语言和沟通的障碍,给孩子们带来了温暖。在今年武汉音乐学院研究生艺术团举办的系列公益音乐会上,这些孩子应邀参加了演出,他们在音乐的舞台上找到了自信与希望。/ U, P3 [2 {3 ?% c* T* S* ?
H8 p, V, \2 d! a' s7 {
音乐叩开孤儿心扉
& s4 w4 n+ }$ i/ n1 d( p8 M& e P6 d8 L0 p6 f
“记得第一次去教课的时候,他们一直盯着我,很单纯、善良的眼神让我瞬间很感动。校长还特地新增了钢琴、音响等设施,让孩子们有了一个不错的学习环境。”第一节课之后,美声专业研二学生沈昕然意识到,对于这些有心灵创伤的孩子,必须采取不同于普通小学生的教学方式。于是,她重新设计了课程,每次课先唱歌活跃气氛,之后介绍一种乐器,做一些音乐基础训练。在上课中间穿插着播放一些音乐片段让孩子们欣赏,包括阿卡贝拉等多种音乐形式,孩子们觉得纯人声的音乐很神奇;对于器乐的曲子,让孩子们猜是哪种乐器,猜对了给奖励。孩子们逐渐变得非常积极、认真配合,对音乐越来越有兴趣。不过,上大课时有些淘气的小朋友比较难控制,为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沈昕然真是绞尽脑汁想了各种办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