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三、盲目求生僻
# _; v5 c* M/ J9 t: p! ^' N% u% y! T7 ?2 d9 H, o' a( f% S* y- U5 \
这个问题和第二点有点相似,但又不完全一样,有的词的堆砌会出现很多生僻字,是堆砌加生僻,而有的词只是在一些常用词比如觞,樽的时候,将这些词换成秬鬯(音:juchang<应该没写错,意思也是杯子,只是是特定的某种制式。>)这样的词就容易让人突然看不懂,用的时候是应该注意的。
$ w9 O9 I6 @& Y2 W
8 q* M4 C+ _+ q" ~) t当然不是说生僻字不能用,生僻字的使用如果用的好或者得体自然可以得到耳目一新的效果,但是如果一首词其他的内容都很常见而平实,突然出现这样的生僻字,则会显得颇为突兀。但是如果楚词体的词,用常用字又会显得浅显。(这里特别说明,楚辞体的驾驭需要非常的词汇积累量和对楚辞原文的高度熟悉,并不推荐新手使用,是很有难度的。)
; C* V' ^, u: {0 W
% ?, ^! G/ g g. e) B那可能又会有人要问,那是不是除了楚辞体就不能用生僻字?当然不是,用的好的就如画龙点睛,怎么样算是好呢?拙见以为一些生僻字的使用打多是对于器物的描写,那么就要看你这个词是否于整体背景相违,举例如果是以汉朝为背景的叙事或者是XX类词,用了汉朝对某种杯子的称呼,自然是显得原汁原味而相得益彰了。不知道这样说是否能易于理解。
& n/ p" i- P' O' M* n, H5 m6 M7 M6 v
5 x& P( C6 i Y
其四、违事实硬伤
0 C x4 K7 a% d3 f$ u v
4 i, d7 L9 z+ b+ _顺带生僻字往下说,即使不是生僻词,也要注意是否于整体背景相契合哦。而当这种契合不存在的时候,又容易导致下一种问题,就是第四,违事实硬伤。简单以一句词为例:“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青花瓷不书汉隶,但是这里坐着为了与后面的前朝相呼应不得不选用有朝代名称的字体。这句只觉得功过一半,不好轻易评说,因为这句还好,毕竟诗词不能用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去要求,还要追求语法之外的东西。但是很多硬伤,还是要能避就避的。7 }8 ~' S2 s5 x, j, V
& I% Q/ u: o8 g7 e4 w. A b
各种手法运用故然好,不过违事实太过,则不能说是诗词的语言美化了。可能是我墨守成规,但是依旧觉得硬伤是最伤害整体歌词的,因为一旦被人指出,无可狡辩,不存在文学上的高下,只有事实上的真假。而文无第一尚可争辩,事实则是无可扭曲的。所以在注意整体美感和效果的时候也请务必看看是否有硬伤的存在。能避则避吧。! N- }: v1 `, U2 i, A
' a) R# ]% D! H1 S
; L4 |6 Q7 C0 i. n4 Q- Z& F其五、自我重复词4 c2 C/ q2 C9 o' t+ ~/ G
0 p+ H- G* b& q3 h
自我重复也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一篇里面的,一种则是一个作者的多篇词。一篇词里面的尚有情可原,因为副歌的重复会成为歌曲的记忆点,使歌曲变得容易为人记住,那些必要的重复也是对歌曲的强化。而如果一个作者的多篇词都会出现一些很相似的东西,尤其是抒情类的容易千篇一律,这个问题就是要反思的了。8 o+ |8 i% |" `8 _7 j/ Z e
; X3 a! B# o" c是到了瓶颈,还是什么其他问题。此项尚不知如何发现就解决,但是慢慢重新积累新的词汇,或者是用看书的方法来缓解是一定对这个问题的缓解有益的。我想这也是一个需要深度探讨的问题,人最怕的就是自己在原地重复,瓶颈的突破也是必要的修炼,而能否打通任督二脉成就无上“歌词”,则也是一个需要不断修炼的过程了。出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建议暂时停笔休息一段时间,用扩充阅读储蓄的方式来避免下次为文,从而容易千篇一律的问题。& L% i' {* g" }- v0 I
0 D( y, @ Y" T8 Z* U3 l
关于古风填词的误区,其实不能完全叫做误区,概是应该注意的内容,想到的暂时只有这些,说得也未必都对,若有谬误,还请同道高人雅正,以免误人子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