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次写这篇文章的原因很简单,看了一篇说得很客观的帖子。觉得很多话可以说是说人之不敢说。或许是因为是纯粹的听众,没有局中人这样顾虑。作为一个不能挥笔自如,针砭文辞的作者,我表示很遗憾,也是缺了点勇气吧。但是,至少可以把总结出来的,自己经历过的一些觉得填词中忌讳的内容写出来。希望今后的写作中,大家一起回避这些问题。
/ t" ?" J7 `8 `! e8 d
: K4 H. |5 G( l- G2 F最直白的先说辞法的意思,辞无非是辞藻,修辞的意思,所以所谓辞法,就可以理解成用词。
5 m+ ~0 h& [0 \) t2 T8 i# _. T; A
先说一下词的分类,这样才好说忌讳如何,因为写法不同,所以要考虑的东西也不同吧。在感情上面,分婉约豪放,这都是废话,也无所影响。而辞法上看则可以大体分成两种,一种遣词造句比较雕琢,更靠近古典的诗词,而另一种是融合了比较多的现代元素,用词虽然也是比较古典,但是有很多口语痕迹。 d+ L9 L& x: B. C) l' L
" w2 { m# `& c" N& k6 @而前者细分,可以分成的类型就比较多,再分成两种,勉强称之为秦汉风,和唐宋风。其实这种说法很概括,也不准确,只是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说法了,暂时定义一下。9 e/ d4 l+ i3 q% g9 d
0 n0 D7 {! \# D
秦汉风的顾名思义,就是有一些秦汉时期写作的特点,什么呢?兮,哉的运用。先秦时期的作品,尤其是楚辞体为代表,兮的运用之多,可以说是惊世骇俗,不过在楚地兮是口语的尾音,就好像现在人朗诵说:“啊”一样。所以不足为奇。如果一首词对兮这样的字运用的好,既是取巧免去了押韵的许多麻烦,也可以很好的营造一种复古的气氛。但是请注意,兮与哉字的运用,要谨慎。我觉得秦汉风的代表之作当属雨霁天青的《屈子》,惟一可惜的是,《屈子》是一篇塞词作品,不过若是今人能写到那种文辞的程度,我看也是谁灵魂附体了。写这种风格的词,很容易画虎不成反类犬,为什么呢?
8 n6 ^ v( O5 a
, K$ { {" |5 a7 ~1 d3 a: J( c第一,楚辞体的一大特色是香草美人的比喻,但是模仿这种写作,就很容易沉湎在文辞堆砌之中,那么整片词就失去了本身的骨气,所以一定要谨慎,如果运用,就一定要是每一个运用都有所明确的用意。
8 A, p: i. N) T- q7 P7 H$ l
' n/ U7 ?8 }* d6 I% ]2 n, O/ R第二,兮字的位置处理,尾音或者一句的中间,如果是句中的试用,前后即使不是对仗,也要有所呼应,这样兮字的使用,才不会突兀,让人觉得是凑字数的。
& E% W2 Z2 b* D: E, ?+ h* O
8 x, I4 b3 V6 R6 ^. u! w# b" g7 g) v第三,不是什么曲子都适合这种写法的,这个一定要慎重再慎重,个人认为,意境高远的曲子很适合这样的词,但是如果选择了这样搭配,词一定要压住曲子,不如高远的曲子加上神乎飘渺的词。本来小众中的小众,就可以直接被跳过了。% x- _* l* l4 P- B9 c/ Y/ @
5 @0 w& A; H0 ~8 R# n$ p G9 ^
而偏重汉风的词,更主大气一点,哉字的运用,一般都是壮哉,惜哉,哀哉之类的。可以想象,这样的字说得是什么样的内容,无外乎战场,祭悼等等,儿女私情的用的恐怕不多。高祖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就是汉风的代表,不过秦汉之风根本无法仔细区别,只是大一统和纷乱的时代背景所表达的感情有所出入,但是文辞相近,所以归在一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