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灵感时,填词是一件无比痛苦的事,尤其是要斟酌用词注意格式,时而鼓捣出一句,便要直呼爽快,若是再谨慎些,回看一眼,“哪里不太对劲啊”,又得一番功夫。体会了“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才能领悟“为赋新词强说愁”,直至最后大功告成才能微微“却笑人间举子忙”。
' ~" T2 e* A t 没事,文人填词填的是情怀,我们填的是寂寞,别人不懂,我们自己懂,“你懂的”。但记住填词不是如何向别人显摆,诗言志,词亦是, 还记得第一期中说的吗,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你为何不把这种显摆之心融于词中呢,比如“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为什么不呢。愿你以后填的词有念奴娇也有雨霖铃,有贺新凉也有虞美人,有水龙吟也有声声慢。6 I% z* i, I M9 X6 ^# F4 T
回到正题,这期将介绍填词的章法,因为上期有读者表示要指出素材来源,在此谢谢他的提醒,不过由于这是我从网络整理的资源,有的并不清楚,非常抱歉,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知道的肯定会标明出处。/图片来自手绘古风吧( G- H! F* G- }5 \4 R$ |
词的章法/ H( j2 ?) R1 z9 @
词的章法多取法于诗,但由于要紧密配合音乐,又有着自己的特点。开头、过片和结尾怎么写,可以说是词的章法的核心。这里介绍几种有代表性、有特色的写法。
5 ]8 L9 M5 b, L! \; o3 X
! c- d& d, v5 x ?4 S如何开头
! O" `* N8 B4 ]- Z) H: ~( A一: Z. M1 t$ x0 K' t& n
词的开头要象园林的门扉,使人一推开便能窥见佳景的一角,但又不能一览无余,这样才引起一定要走进去,看下去的浓厚兴趣。比较常用的开头有:
# K; O/ m* x3 Q" h, [ 一、开门见山,直陈胸臆,往往一起句就道出词的主旨或概括的内容。: z4 f) y$ q- M3 K0 B: I9 I$ ]
二、是由写景入手,先出一个切合主题的环境,然后因景生情,依景叙事,带出词的主体部分来。可称之为造境的开头。
+ Y# y1 w( {' v4 u) H
; n, y* a7 [& D! g7 Q 渔歌子?【唐】张志和 , l$ r$ a7 j, D& C9 [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7 ^" f0 J0 M5 w, f! |& j8 m4 h+ b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6 z, Y4 ?4 a/ _) V0 _: K2 i) F5 f5 y 写景为的是写情,是苍茫阔大还是静谧偏狭,全由主题需要决定。4 [& F- p( k; U
1 }) t1 w: k" ^
【宋】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 ~ u4 [& J' b) g0 l7 V5 H! I' B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8 @9 \- S' q( R* V) S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 m- g, X# x0 c0 u W4 ?7 ]
/ Q5 y2 ^5 M. ~: b7 n# H 三、先设一问,或点出题意,或造一悬念,引人深思,使人急一要看下去。然后以答语形式引出词的主体。可以称之为造思的开头。9 \8 _1 @- J8 j& Z& {. [
蝶恋花·欧阳修
5 ~# E7 t; M9 f6 I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z* D# M8 @) @# M; w7 ?$ f( u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w# _- e1 z: ?" X- S' G
* D+ O: T# d( o$ N/ Q
5 m k' T8 M! N% Z! E8 Z如何过片
7 g+ n. ^" q/ N7 t! F/ h二
- {# u8 B8 O7 |9 N1 Q 过片是词特有的章法。下片的开头部分称之为过片。过片不可断了曲意,须要承上接下,要接得紧密自然,又有新意为上。
4 N6 d) {2 X4 X: ]" z; v 一、笔断意不断,上下紧相连。
7 {% x% f6 ~$ Q2 z c 姜夔 齐天乐
( y9 G- L& Y9 t; E 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7 H8 L) E& r S+ u: W
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X2 h' M/ ? Q1 ?+ C: S
二、异峰突起的写法。与前一种似乎相反,过片处十分鲜明,粗看上去,好象上下片说的是二件事,仔细一看才发现整个的意境感情气脉是完整相通的。这样的过片都比较峭拔险峻,跟上片结名有个明显的对比。+ p1 y3 Y9 k5 V+ R5 u; ~
o+ z; V) K- f: E4 T! y/ E+ L
辛弃疾 水龙吟 过南剑双溪楼
- {' W& q% v, k3 j9 `$ @ u8 N: g E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c% U& C0 w8 Q! I0 R2 O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1 v# p' c% S0 X
上片结句 风雷怒,鱼龙惨 很是苍凉的,可是过片处却出现了一个十分挺拔峻峭的形象:峡束苍江对起;把人的视线一下子导向了峰顶的蓝天。* K* k3 \% {6 @+ H# ]
三、上下片文意并列,或一正一反,或一今一昔,而以过片为桥,下片首紧承上片尾,使上下片贯通一气。
{; a- [: u$ }5 e* _ + f5 W, E) J6 E5 C3 W
如:李煜 破阵子 4 q6 o) E% C- [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c3 v* C! t' r! v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 l. Q$ y- l! h8 j* u5 q 上片帝王生活,下片囚徒处境,一正一反,一今一昔。过片处,上片以干戈;下片以作了敌人干戈下的臣虏。又如:
/ I$ A- b; u, l2 e1 M3 \/ \& b
/ y; b! q& J% W4 I" u 临江仙$ H- L# {. E4 q3 D4 O
陈与义' Q# H2 [* I3 w( z4 {' x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 C# Y4 t1 K7 @8 X+ ^ 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 v' t2 c ?; s$ |$ u% n+ }, E% @/ c此词上片回忆南渡之前在洛阳午桥上与从多豪杰之士的欢饮,叙事中有写景。下片所述时间上由昔转今,空间上由洛阳转回江南,是词人一番深之又深的感慨。
{+ S0 U S" v# e( k6 @' D: y$ ~ 又如:采桑子
c, J) k1 S8 a+ | 吕本中
1 e( C2 f. R3 w" X* T* {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 p0 r' j/ P; I4 d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 M- |2 y9 D# t9 ^ 四、上下片一总一分或上片尾下片头一问一答。一总一分的冯延巳的长命女,上片尾说再拜陈三愿,下片便一一陈说三愿的内容: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 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2 q8 a% l2 @, i& [) ^$ | 一问一答如渔家傲
1 _9 \- ?& I i( H$ z1 W0 ` 李清照% p% ?9 `% Z. a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x6 v! a/ x2 p+ B4 {; b. X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 l* H" I3 \! a! |8 u. m3 A3 H
& {7 \5 v* U9 Y Z$ l7 H0 ?% R如何结尾
; y+ _, A& f B, q. T! z三) D% S0 a" \8 j
结尾:尾句要能收住全文,又能发人深思,留有余味。如:
0 D) v' F6 A2 P
" T3 B1 w3 J# b4 |9 ~ 玉楼春
* l( o, D% w' z) E* l' L 刘克庄8 s1 _: d& j0 ?0 ]/ f$ [
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青钱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庐宵不寐。
# ?6 s `! a0 w 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 G3 r/ Q: A C, L8 o
0 }5 F) z( `' Q W 前六句只写青楼酒的文人生活。然在结尾却有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用尾句点主题。不要沉醉在颓唐的生活,而忘记了统一祖国。& f6 J4 F0 S) ~
6 U* B, s' s0 C/ b
有的词也是在结尾处点明方旨,但没有刘克庄的玉楼春那么外露。
, ^$ @+ ^- b: R) w v3 _( Y 7 T7 D7 v- H6 }9 a, Q2 B
如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 ]# e" ~$ u/ M7 W' \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 O( U( U! M9 i* ]+ |# R* a) ^' ~) f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x+ ~" w7 ^5 l( D% I! W/ b* B
- D3 j$ _; X1 b3 f! T, z$ t ]
全首都在以杨花比离人,处处写花,但始终未出离人二字,直到结尾,说到被风雨击落的杨花化成了尘土,溶入了流水以后,才笔峰一转,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点破了主题。
' v- t' ^1 |5 h$ i! p, L5 f; h& H7 A. Q9 n0 q3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