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不只是“+互联网” * {8 W) Y2 i: J% T4 u# Y( U: _7 h V1 _ 5 E* g5 f: i3 q 这次峰会,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建立起来的良好“互联网+”硬件、软件环境吸引了国内各个音乐学院附中校长们的注意,相互交流、合作的意愿也很强烈。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主任余丹红提出“互联网+”不是“+互联网”的观点得到了很多校长的共鸣。过去,互联网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而现在“互联网+”是教学思维与理念的一个改变,将音乐教育的范围和广度扩大到了全国甚至全球的领域里来。现实中,可能国内不少的音乐院校附中,互联网设备更多还是运用在管理上,教学方面的应用与深入涉及经费、技术支持等实际困难。这次峰会为各位校长打开了一扇窗口,正如武汉音乐学院附中校长向菁所言:“比经费、技术更为重要的,是理念的更新。这次峰会传递的理念正是目前我们所需要的。”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在互联网与音乐教育结合方面所做的试验,让很多学校的校长产生了学习和尝试的想法。西安音乐学院附中校长魏征提出假若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实现远程教学资源的“共享”,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资源如何维护、费用核算的具体问题。上海科技管理学校校长王玉章提出普通中职学校面临着音乐课时不够、课程难以落实保障,音乐师资缺乏、素质不够、音乐教学设备差等问题,希望透过“互联网+”能让更多音乐教育资源走进中等专业职业学校,譬如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在以后可以考虑通过网络共享和远程教育的方式,向普通中等职业学校输送一些普及性质的音乐教学、演奏资料等,将是对普通中等职业学院音乐教育很大的补充。 0 Z. O/ W+ a8 q# L7 J4 r 2 J5 `# D6 \! ^9 i 是“增加”不是“替代”. g- E/ w$ M4 A. D
* E4 o) l+ ?) E3 E W! F 余丹红教授以《“e”时代音乐教育拥有更大优势》为题,在峰会上提出:“互联网+”条件下,音乐教育模式是增加还是替代?新的可能性是什么?她阐述说,“互联网+”的条件下可以实现跨界融合、连接一切。比如香港教育学院在这方面就是一个成功例子,他们在钢琴琴房设置了模拟再现的功能,可以将学生的演奏放置在世界任何一所著名音乐厅的环境中,通过网络传输和模拟的效果听演奏存在的不足,让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体会在世界知名音乐厅演奏的感觉。她认为,“互联网+”提供对人性的关怀,网络造就了开放的生态,这些促使了传统教育新手段的出现。但传统教育面对面的交流、触碰,有着网络很难替代的部分,这让她相信,在“互联网+”的条件下,传统教育模式不会被替代,但教育的手段可以更新。丹麦皇家音乐学院的玛丽安娜-雅各布森也在经验分享中表示,古典音乐教育与技术的结合并不容易,目的是为了分享合作,远程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补充、拓展,而不是替代。9 I% L0 R% O! J/ j5 Y
% ~& u. ?; {6 U: V 或许,我们可以从上海音乐学院院长林在勇在本次峰会开幕致辞的一段话中体会目前“互联网+”发展与音乐教育结合的一种意义:“音乐,具有传统性也有世界性,‘互联网+’不仅是一种技术性手段,也是从生活到音乐的一种自然方式。在坚持传统、坚持音乐本质的基础上,开放心胸,用‘互联网+’的方式,在年轻音乐人心中播下关于音乐概念、音乐未来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