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712|回复: 2

[直播视频连接] 音画互为传奇 瑰宝相得益彰

[复制链接]

1872

积分

312

听众

804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1872
李碧琴 发表于 2016-10-10 07: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型民族管弦乐《富春山居图随想》探索民乐新方向/ t* z1 x3 N3 y7 O) L

+ o( T: o' |' @4 K( v  古往今来,美丽浙江有难以数尽的动人故事,让人难忘怀,而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正是其一。2011年6月,分隔360多年后,浙江省博物馆馆藏《富春山居图》(剩山图)与台北故宫博物院院藏《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合璧展出。这一事件在两岸引起高度关注,而浙江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凭借着艺术上的通感,决心谱写出旷世画作的流动乐章,用音乐的形式呈现山水意境,传承江浙文化,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O4 ]- H6 c; ^, a! ]

, G/ }  c6 I: S! k7 I  著名作曲家刘湲和青年作曲家姜莹以这部长卷画作为蓝本,合作完成了民族管弦乐《富春山居图随想》,这是浙江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建团56年来的首部原创大型管弦乐作品,是中国山水画与民族音乐的精妙组合。
9 o6 y" ~# o( q& u: u0 A8 o% u  r! Z2 B: l4 F8 R
  9月9日,浙江歌舞剧院民族乐团的艺术家们携《富春山居图随想》走进清华大学,为超过1800名的师生送上音画传奇。至此,自2013年《富春山居图随想》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首演以来,已经在国内外40余座城市巡演了120余场。
- B5 `( k( h! a4 e8 I  F9 y9 h# W3 c2 ~5 b2 w" `
  9月10日,艺术家、业界专家和清华大学师生齐聚在清华大学,品评各自观感,并就如何将其打造成精品乃至中国民乐的传世之作,提出真知灼见,以下为与会者的观点摘编。" T. N& q5 I6 D- h2 `+ h* e

# N% K% L& U# L7 _9 |& p) m. Z  李吉提(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音乐评论家):" f4 I8 X# U  Y1 {  ^
3 C! H* G6 z$ D: R' F5 W! C
  这部作品自首演以来,不断修改,花了很多心血。我没有想到,2013年看过以后,2016年又能继续加工再演,这很符合国家倡导的提高质量、出精品的要求。我很认可这样的做法,而且对于将其打磨成精品,我也很有信心。
) g6 |  Q+ D: u7 u6 z
* d/ ]+ H& j" L* D- ]: T  从民乐创作本身,我觉得是三个层次:第一种民俗类,比如庆丰收,或者少数民族风格,模拟他们的生活、风俗的作品;第二种是能从本质上揭示民族性格和气质的作品;第三种就是升华到民族的文化品位、文化积累的作品,这类作品的创作是最难的。我觉得,你们选的是最后一层,这种不大好做。我经常看到一台音乐会,各民族的风情展示得很美,但除了美的印象外,内涵的东西十分有限。我不是说这种题材不需要,但是能反应民族性格和文化底蕴的东西,更为重要。所以,我认为更有必要把这部作品打磨成精品。
, b$ ?6 @! ^5 N+ y
2 H6 S' k5 D  w* ]8 A  我认为《流水行云》、《秋山闻道》这两个乐章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过去的弦乐就是一起拉,但《流水行云》是流动的,是线性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在那儿,从少到多,有种浮动感,这种线性流动非常新鲜,赋予了民乐新的活力。这个乐章,我总感觉还没听够,还可以多几笔,可以稍微长一点儿。
$ v7 g2 H6 l0 `1 \! U! a* M6 @
0 p7 f; m* n* Q9 r: F  《秋山闻道》这一乐章恰好和《流水行云》遥相呼应,是以点为主,且特别注重中低音区,一开始就很深沉、寂寥,很有意思。以前,别人总是说我们民乐的低音不行,而且西乐的指挥总是埋怨我们的弹拨乐“捣乱”,总让我们轻一点、再轻一点,觉得很难控制。现在有的人总是用西乐的观念来要求民乐,这就影响到搞民乐创作的人,不怎么敢用弹拨乐队,觉得它的声音一出来就不那么柔和了。但是,我们民乐的弹拨乐队恰好是最有个性的,不同于西方乐队的,而且它具有很大的张力,音域很宽。刘湲将弹拨乐队和弦乐结合起来,两者呼应起来,非常有深度。弹拨和弦乐的结合很难,我们浙江歌舞剧院民族乐团能把他们结合得这么好,真的很难得。" u/ ?: w4 A! i0 m/ p" D" m" [$ c

. P8 P1 k( A2 d$ V  而且,《流水行云》、《秋山闻道》跟上了现代音乐创作发展的步伐,借用了西方音乐的技法,并且用得很恰当,我们听着一点也不洋,国内人听着新鲜,国外人也能理解,这就很好。我真的是非常喜欢这两个乐章,我认为,它们对民乐的配器、民乐究竟该怎么写,以及民乐的长远发展都很有启发和影响,很有学术价值。
1 V) @% E( e% Q" r
8 y+ [* d" ?4 i: E  若是把这个作品完整保留下来,也可以,但我多少觉得有点可惜。因为《流水行云》和《秋山闻道》没能得到完整单独的展示,如果能够把它作为作曲家的独立构思,做成一套单独呈现,可能会更好。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72

积分

312

听众

804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1872
 楼主| 李碧琴 发表于 2016-10-10 07: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吕建强(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教师):
. i$ W6 Q; K- k$ u
7 X; O1 n% M, g$ S  音乐会给我的一个印象,作品反映的是上个世纪和我们这个世纪的转换。上个世纪倾向于用民歌旋律写交响乐,到我们这个时代是新的环境,这个时候,作曲家开始寻找新的东西,与国外媲美。
5 f2 u  I0 m- \1 _  s0 H5 y- _# Q4 c9 S) [# a
  在寻找的过程中出现一个问题,就是作曲家该怎么表达,这非常困难。20世纪初,那些音乐家多是先锋派,开始引进西方音乐,但乐谱没有解决好。他们把五线谱引进,把我们自己的传统记谱都取消了,这致使我们的民乐很长时间内没有取得重大成就。他们属于先锋派,把西方的东西都引进来,感觉很新,结果没有解决符号和美学的问题,所以今天像刘湲他们这些作曲家写乐谱时,都得绞尽脑汁,但写出来后,像我们学生这样的后代人根本看不懂。4 ^1 D. ?' F/ Y; _& o, ]

; X. L6 k2 G  w6 U* u2 i6 N  刘湲创作的《流水行云》和《秋山闻道》,我跟他交流过,选题非常好,音响里有火花、有闪光点,但略有瑕疵。建议好好剖析黄公望是怎么创作《富春山居图》的,一定要读懂那些画作,而且还要读懂黄公望的其他关于山水的专著。这幅画从第一个山、水、树叶开始,体现的是天人合一,体现了中国山水文化的博大精深。$ w( P$ H9 t, z: z1 |# ?

, ^+ X+ R6 e% }# l1 E  在历史长河中,我们都是一个传承体,只有把当下传好,我们的下一代人才有可能出现音乐大师。这部作品很经典,思想很新,是中国民乐的一个方向,希望你们再加以雕琢,使之成为精品。. l& G# h. Z- W) F
+ a3 ^, L0 h8 U% R5 _& k
  宋瑾(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音乐美学评论家)& N' o5 X6 Z6 c

, i+ F* Q; q" B' j  这个作品,我很喜欢,不论是在学校课堂,还是在外面演讲,我都会以这部作品为例子。关于题材方面,它有两个大的背景,一个就是全球化共识下所倡导的文化多元化。我们这一“元”靠的就是民族文化,得有自己的个性,你要奉献的是人家没有的东西,而民乐便是我们的“个性”,并且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数学上有个说法叫合并同类项,如果你和别人相似,你就会被合并,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从国家的层面讲,现在各级政府也在极力倡导民族文化,民乐的发展也正逢其时,我们也应该有信心。. e/ x0 C  t$ {* u! z" ?( o

0 x  w: ?- k- r: D  从音乐的划分,我觉得这部作品应该是文人音乐。从文化的高度来说,文人音乐是最高的。为什么古琴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是因为它所包含的精神含量、高度非常高。在文人音乐系统,有非常深厚的哲学思想。另外,就是这幅画本来就是文人画,音乐也很有文人气质,这5个乐章是很讲究,很符合画境。# E% R% x2 ~5 k( l( q' g5 J! K
! P$ `3 l' C- u- A# y( {0 P/ O( s1 }
  刘湲的作品,我都很熟悉,以前都是很阳刚的,但是这部作品不一样,并且《秋山闻道》的学术价值很高。之前我有个预言,《秋山闻道》会成为经典之作,现在大家都已公认它的价值。) Q% u% ~2 K; m+ \. q( F

$ |& N  D2 b+ a7 |* t( r  我在想这部作品在称谓上可不可以考虑不用一个作品名,可以用集曲或者组曲,实际上每一个作品都是单独的,可以独立演奏。另外,我觉得可以按照刘湲的风格,由他一个人来完成整个作品。! W4 h6 v& _2 H% N

8 l* o; L3 U) A6 K# {  总体来讲,浙江歌舞剧院民族乐团还是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希望《富春山居图随想》能成为国家艺术基金滚动项目,获得资金支持,将其打造成精品、高峰作品。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积分

11

听众

6005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中级

积分
12191
mpsh5134 发表于 2016-10-10 07:05:02 | 显示全部楼层
赵洪(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
6 |5 P  c" u+ n1 r- b# N# l' D5 ]2 ^
  每年我们都会在教师节办音乐会,其实选择演出团体特别难,我们希望乐团有高水准,节目有中国文化特色。今年是第5年,前两年是中央民族乐团,后两年是中国歌剧舞剧院,而今年我们选择的是浙江歌舞剧院民族乐团。我代表清华大学的师生们,对浙江歌舞剧院民族乐团的艺术家们表示感谢,感谢你们的精彩演绎。
7 P0 m1 c% T2 @0 P& v3 H% C: R/ D' Q6 l0 l0 ^
  我们中心在大学里做的工作更多的是艺术普及和传承。我们一直在想,如何在今天的大学校园里将中国文化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其实,现在的青年,对西方的、流行的艺术形式有种天然的亲近感。比如京剧和歌剧,虽然歌剧他们也听不懂,但更倾向于看歌剧。所以,我们一直在想办法,如何在校园里让年轻人感受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于教师来讲,我们更愿意看到将中国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创作的手段、技法,包括舞台的展现能够结合起来,这样对师生能够更有吸引力。) W1 b6 z) u+ H
* Q+ c  R! ]3 {/ ^
  艺术,我想可以把它分成大众艺术和小众艺术,小众艺术更多的是艺术家们能够分享的学术上的艺术,大众艺术是为普通观众所吸引、接受,甚至能够引导他们在心灵、精神上的向上的艺术。我觉得这台音乐会在这两个层面都有兼顾,就像艺术家们所说的,它在艺术上有独到的东西,有对传统书画的解读、传统音乐的继承,还有对现代技法的融入,这非常难得,而且非常有意境。  T( {7 l4 u) W! L- m3 }6 \% S/ N

7 u6 n: u5 H2 m& G  我希望有更多艺术家的作品能够在我们学校的艺术团体中演奏。艺术家们常说版权,但我觉得版权是个双刃剑,为了保护版权,你的演出就会受到限制,但我觉得先让作品有了名声,有了更多演出,可能更为重要。尤其是在高校,倘若有了更多的青年观众和爱好者,并在他们心里播下艺术的种子,待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必定会帮着推广艺术。
4 p2 h0 ^8 @: n5 `- d9 O5 f4 t/ o# O+ X  @4 e" a
  刘锡津(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会长、作曲家):
: E; f  v* D- Q/ F8 U. C$ M4 S* W5 o3 i
  这个作品,我是第二次听。第一次听这个作品,那时候知道是刘湲来作曲,我很期待。这个作品非常有现实意义,能展现出两岸不可分割的文化渊源,有同一个历史、同文同种,拥有血浓于水的亲情。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我觉得选择这个题材,艺术家们是聪明和智慧的。1 K5 ~! `* ?0 O5 h2 m6 W
( d5 C* ]2 U  U% [1 Y
  另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它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因为《富春山居图》是顶级之作,在绘画史上有很重大的影响,我们把音乐和绘画结合在一起就是两种欣赏:一种是眼的艺术,一种是耳的艺术。将两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达到合一的境界,这是艺术家的崇高追求。从作品中,我能感受到作曲刘湲的很多思考,以及对画意的深刻理解。+ z, W$ m0 N, g, W

$ E' j  F8 L% {  g  我觉得《富春山居图随想》有两处尝试是成功的。作曲家对中华文化有非常深刻的了解和掌握,他们有相当长的艺术实践,经过很多探索,最后他们认准了传统文化的重要和伟大,所以他们的手结结实实地伸向了传统文化。另外,他们对现代技法掌握得非常娴熟,他们非常了解什么样的现代技法能为我所用。这就使得这部作品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有很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了文化的融合,所以这部作品在某些方面是高于以前我们的作品。
* @- `3 N. R/ ~/ i3 E. y9 M- L" f1 o$ o
  另外,由于他们拥有了新的思维,使用了新的方式,使作品中拥有了全新的音响。以前,我们在民乐中,听不到这些东西。在《秋山闻道》这一章,我觉得这是刘湲独具匠心的创造,他把乐队变成了一张巨大的古琴。你可以想象成有个巨人在弄琴,在阐释他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从这一点来说,我觉得艺术家已经用全新的方式来创造音乐形象。在刘湲的作品中,他不仅是表层的意象追求,而是对于神韵的追求。2 @# q0 N  e( U/ x! q
! z) o9 C* H& ~  @, s: ^
  我希望这部作品能做进一步的打磨,通过艺术家们的共同努力,让它成为经典,能传下去。
% i9 d* \  r* _; S8 P0 z4 y- q, M; a7 Y* Y( {9 Z; ~! H
  杨怀栋(清华大学机械学院院长助理):
7 g) u  F) U' o- @; B0 i; d* o6 t3 A8 x8 q; ]
  看完音乐会后,我的感觉是音画互为传奇、瑰宝相得益彰。先说这幅图,《富春山居图》非常抓人,当时我就在想此图怎么能和民乐糅在一起呢,所以特别想去看,我身边的同事也是。在名气如此之大的山水画上,如何用音乐的方式去创作、去表达,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大的想象空间。/ D* e3 `" A+ ^. Q5 q
4 g/ v$ ^" W/ L2 L/ l) Y1 b
  另一个感觉,我想是音画相映,非常棒。音乐不能曲高和寡,要是没有观众作为基础,只是放在音乐家的殿堂里谈学术,它的生命力是有限的,最后就只能在档案室的一角,没有人再会提起。
) D+ h4 U' A& C6 `7 A  B) z2 d4 l# v2 q. p7 L6 w7 O
  从内容上讲,我个人也觉得非常棒。现在是个纷繁复杂的时代,非常吵闹,但是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又如何淡泊明志、上下求索?音乐会上,随着音乐,你可以从画面中看到水在流动、不断地穿透,层叠的山川也在移动。所以,我感觉它的画面和音乐的层次,给了我们一种意境和一种上下求索的感悟。
) e: _5 j4 I( R% E' E
  _: i9 i6 i2 O+ a. F  在我们这些外行看起来,整个作品还是很完整的。我周围的人对吟诵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特别是最后一个吟诵。我们经常讲中国是诗人的国度,所以我们的音画诗在一起,这是非常棒的体验,而且衔接得也很好。所以这一块儿当时收获了很多掌声。6 |$ ?  u/ N1 z

- D0 R$ U! [0 c' Q8 r: A  我有两个建议。在演出过程中,感觉乐队合奏非常好,但是在某些地方是不是能有适当的独奏,会不会让意境得以提升呢?比如说,《高山流水》独奏会不会有可能呢?另外,咱们演员的装束也特别漂亮,于是我就在想,既然我们有音画,再布置些真实的山水,这部作品会不会发展为情景音乐呢?* ^+ @8 @; Y0 D- p) B* w2 j
7 k: h/ X9 A9 G) n1 x0 Q( Q( }
  清华大学学生:
7 |  a! n+ _0 i! m! G
7 m$ o7 i" d- }3 h  我一直很喜欢刘湲老师的作品,尤其他之前创作的《沙迪尔传奇》。对于《富春山居图随想》,我之前有所耳闻,并且有幸看过谱子。第一次看时,很惊讶,很多符号都不认识,所以感觉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民族管弦乐演奏,是一个非常新颖的作品。听完之后,我有一种全新的感受。从作品中,我也能感受到,艺术家们所热衷的,便是想要将中华文化予以传承,并且赋予了全新的形式和内涵。
! {; e  b5 ?5 C" A5 u3 P; {1 [) Q6 z; A, ?! U2 t3 X
  在《秋山闻道》中,我感觉那是一位出世文人在山水间流连,内心非常的宁静和平和,有自己精神上的升华。它所描绘的整体环境和山水,有很强的画面感,比如一滴水的垂落,荡起一层层波澜,这样的感受是很多民族管弦乐作品所没有的。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9-7 03:50 , Processed in 1.510453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