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四姐》:接上了民间歌舞剧的历史源头9 L' f) f/ c! b/ g# k, e4 ?
9月7日,参加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的音乐剧《黄四姐》由湖北民族歌舞团在北京民族剧院演出。文新国编剧、方石作曲、梅昌胜导演,打的是乡村音乐剧的牌子。9 s( H- s; U9 Z& z9 `
& Q) o/ h0 Z& g- H$ K
《黄四姐》本是一首湖北恩施民歌,据此文新国编了一台戏,讲的是黄四姐家乡的故事。山村门前有一条河,没有桥,常发“门板水”(大水),祸害百姓。黄四姐倡议修桥,村民热烈响应,走村跑路的外乡人货郎更是积极支持,参与施工设计,后与四姐相互爱慕。对歌会上两人定了情,却遭到四姐父亲的反对,理由是大姐嫁了外乡人,大姐夫因为做生意常年不回家,生怕黄四姐也步其后尘。被赶走的货郎却进了城,找大姐夫要钢材、水泥修桥。桥快修好,又遇大水,货郎为救四姐不幸落水。土家人按照习惯办葬礼跳大神,黄四姐悲痛欲绝,摇起货郎鼓,那没被水淹死的货郎又爬了出来……内容很喜剧,结尾黄家二姐、三姐、四姐一块办了喜事。故事简单、情节简明,方言剧词,一展乡村音乐剧乡音、乡情、乡语的地方特色。 0 u) g9 V& J4 T7 C) t- s; |% j9 J) L# G4 J4 x6 ^0 _" e: r
该剧音乐主打民歌,素材以湖北民歌《黄四姐》为主,兼选《六口茶》《闹五更》《抬工号子》《女儿会》等土家族民歌为辅,山歌、小调、号子及说唱、歌舞曲一应俱全,多方位承袭地方民间音乐,全方位继承传统艺术发展本土戏剧。音乐丰富多彩,地域特色浓郁,且语言、音乐融汇一气,风格纯正统一,体现了作曲家方石与剧作家文新国对地方文化的理解与熟悉。- g" W; f" T- Q8 r: Z v V
/ h. B i8 H9 k0 ]: k 词曲作者两人长期生活在湖北,熟悉汉族、土家族混居的地区,了解土家族文化,剧词说唱全用土家方言。而土家族人说的那些“言子”方言,渝鄂两地城乡多数通用,属于北方官话系统,即使国内中南、西南地区的观众,也听得清楚明白,感觉又回了一趟故里家乡。戏到结尾,台下观众情不自禁,跟着演员高唱主题歌“唱歌要唱《黄四姐》……”,说明这部音乐剧的歌曲好唱、好听、好记。" @8 ^ p8 \" q) T' a3 c/ t4 C
, a0 [7 d4 ^7 @. g 导演团队由梅昌胜领班,其舞蹈出身,对湖北土家族舞蹈也非常熟悉,剧中对歌、婚礼、葬礼等民族风俗性舞蹈设计得好看且入戏,架桥、施工等劳动舞也好看且自然,编导干净、表演也干净,没有“歌伴舞”那种一般音乐剧常见的痕迹。可以说,编剧、作曲、编导的合作相当不错。舞台美观大方,写实也写意,美轮美奂。 + z; h& q1 `( z* Z 9 f! S C2 I6 b2 v- G 乡村音乐剧以“民间歌舞演故事”之不容易,在于出新,比如新题材、新形式;或者老题材、新形式;或者新题材、旧形式等等。需要避免的是陈旧的题材、内容加上陈旧的歌曲、歌舞曲展演形式。传统戏曲陈旧题材、陈旧内容、陈旧观念加上程式化的表演方式是音乐剧创作必须避免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