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基层生活,采撷民歌精华/ f! F n9 H7 c v- X# d
- q6 n; ?! [, e
竹笛协奏曲《思泉》讲述的是遵义人民熟知的一个红军卫生员龙思泉的故事,他为了救治遵义生病的百姓而掉队,后被国民党杀害。后来,龙思泉的坟墓成为迁入遵义红军烈士陵园的第一座红军坟,当地的老百姓都尊称他为“红军菩萨”。% O& L; E& N- s9 w- H* G4 B
0 i' j5 a4 B. V' B4 E; r 演奏者喻晓庆就是遵义人,他从小就零零碎碎听过龙思泉的故事,“父亲小时候还曾在大街上碰到几十人敲锣打鼓给‘红军菩萨’上香,他的故事人尽皆知。”这一次,他带着《思泉》的作曲王云飞一起回到了遵义,如今,他们依然能感受到遵义人民对“红军菩萨”的深厚情谊。“他的故事那么鲜活、包含的情感那么细腻,小故事充满了大情怀,那么依据这个主题的创作肯定也会触动人心。”喻晓庆和王云飞一致以为。) \- O( {. Y7 J" b
4 z3 v; K8 k, ?" m8 v, @: v 故事有了,旋律呢?
9 ?9 k% v" O3 Q
G8 o* B" q/ _2 E 一天,他们下到遵义郊区,无意中听到了农民在田间唱起山歌,歌腔丰富纷繁,调式多样,风格浓郁。喻晓庆赶紧走近交流,原来唱的是当地十分有名的“薅秧歌”。被山歌感染,他们趁热打铁,又请来几位民间艺术家,专门录下来了几十段薅秧歌。通过反复听唱和分析后,王云飞从中提炼了几段记忆性强的音乐旋律,然后开始加工和创作。0 p& F1 k: a# F8 p
0 M! N- l, g( n5 {) j
“他写一段,我吹一段,互相商量怎么可以更好,不断琢磨每一个音符。”喻晓庆说,《思泉》不仅仅是纪念和缅怀龙思泉,赞美了军民鱼水情;更有饮水思源、涌泉相报的含义,传递传承和感恩的主题。
7 t3 x) O4 w, d' x* T) }5 {2 V# }6 m9 a) ^9 y U0 }
古筝曲《江南西道》从《十送红军》改编而来。演奏者雷靛云本来就是江西人,“家乡本来就是长征文化的富集地,江西民歌也有许多歌颂红军和长征的,这次我希望通过手里这把古筝,把那份《十送红军》的江西味道地道又新颖地表达出来。”
4 ?+ |( q, f* q/ `
8 ?) ^* U4 H- a* j! W* p 9日的音乐会上,这些新创或改编的作品赢得了不少观众的好评。“通过体会一段真实历史所流露出的情感,与依靠想象一个故事所表达出的情绪,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肯定有天壤之别。”雷靛云深有感慨地说,曲子还得继续打磨提高,争取更大的成功。
5 k( n$ @/ u( b- [/ o& C; E9 Q( S5 l" h3 d/ T6 C6 R% c- A
继续打磨沉淀,力争传开传远
) e2 l0 x+ H- G: K' p! F
5 n$ _0 U5 p2 Z6 h/ i8 g 来到音乐会现场的观众,不乏听着长征故事成长的“50后”“60后”。出生于1949年的国企退休职工刘志祥说,“那些熟悉的音符深深勾起了我儿时的记忆,历史的画面在脑海里一下子就涌了上来!”: m! K/ o$ w; m& U7 o
. v2 M: t6 v9 c7 t4 {
来自首都师范大学的宋雅是个酷爱民乐的“90后”,她说,“听了音乐的讲述后,我特别想了解背后的历史故事。”不过,宋雅也诚恳地说,“对于我们这些普通观众来讲,听起来还稍显‘陌生’,最后能记得住的旋律并不多。在传承和创新的把握上,或许应该再多一点继承,用那个时代的气质、那些生活中的熟悉旋律唤起观众记忆,赢得更多共鸣。”$ n6 D( x/ C% m7 z0 m: w" P3 \: |0 L
: L. ?! ^6 X* m9 |0 \% O2 m
“这次音乐会中80%的曲目为原创作品,我们不是为了纪念而打造一台纪念音乐会,更希望以此为契机,让年轻作曲家、演奏家沉淀出一批有特色、留得下、传得开、传得远的代表作——不但感染国人,更代表中国走向世界。”陶诚说,他近些年带领院团在国外演出,发现富有中国特色的民乐和中国舞是最受外国人欢迎的节目。“今年春节,我们在欧洲4个国家上演了11场民族音乐会。汉堡市立音乐厅的负责人对我们说:‘以前,欧洲举办中国音乐会时,观众往往是华人华侨,现在大部分是欧洲人。’我亲身体会到中国的民乐已经有相当多的资深外国粉丝。”
' a! c& I7 z+ `1 b' l5 V5 _ p6 g+ C6 E7 M! F! u0 g: `+ M9 l
什么是中国音乐的最大特色?什么是中国音乐的不可替代性?民乐是外国观众给出的一大选择——不靠送票、不靠捧场,中国民乐就有外国观众热捧。陶诚感慨,“这个现象让我们备受鼓舞,也鼓励我们乘势而上拿出更多优秀作品,讲述精彩的中国故事、奏响嘹亮的中国声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