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65|回复: 1

[短篇小说] 经典小说中的写作力导引

[复制链接]
莫秋言 发表于 2016-10-6 21:3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入:以“已知”为依据,步步激思识写作
  师:同学们,提到孙悟空,大家一定很熟悉吧。你认识一个怎样的孙悟空呢?
  生:我认识了神通广大的孙悟空。
  师:他的故事特别多。你知道哪些故事呢?
  生:我知道《大闹天宫》的故事,我读到了《三借芭蕉扇》的故事……
  (注意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完整性。)
  师:同学们提到孙悟空,两眼放光呢。好的,现在我们就来读一读——《三打白骨精》。(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这个故事选自吴承恩的《西游记》,根据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改编的。既然这个故事大家已经很熟悉了,那为什么还要作为课文来学呢?
  生1:让我们读出与以往不同的味道。
  生2:让我们不仅知道写了什么,还知道文章是怎么写的?学习它的写作方法。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自己心中的问题去读这篇文章。相信今天咱们师生共读一定会有新的体会,新的发现,新的收获。




  点评:《西游记》对于我国小学生来说真的不陌生,好多年的寒暑假,许多电视台反复播放这部老电视剧,可谓百看不厌!但对于绝大多数来说,只是从电视剧中知道《西游记》,而《西游记》著作,很少有学生一页一页地读过。这一版块中的“既然这个故事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那为什么还要作为课文来学呢?”这个问题设计的好,这是能触发学生阅读这部经典的好问题。


感悟:以“自主”为理念,跃跃欲试求新解
  师:名著改编的文章有不少文言味很浓的词句。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告诉大家哪些词语是需要特别提醒理解的?这次读《三打白骨精》中的人物有什么新的发现?
  1.学生放声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2.自主交流。
  (1)需要提醒的词语有:造化、不胜欢喜、哀告。
  (2)我同情孙悟空,他打妖怪,还被师傅责怪。
  我非常憎恨白骨精,他骗了唐僧,把孙悟空赶走了。
  我敬佩孙悟空,不管唐僧怎么责怪,还是要打妖怪。
  白骨精能坚持,他两次都没把孙悟空赶走,也不泄气!
  师:看来同学们的感受很多。对故事的人物又有了新的理解。真是慧心读文、慧眼识人。




  点评:为了读者,为了学生,成人们做了很多改编古人所写名著的事,《西游记》也不例外。今天所学的课文,就是被大人们改编的。这篇文章改编的很成功,从学生的喜欢程度可以看出。但改编者不管怎么改,肯定不会把最精彩的语句删除的。老师在课堂中提醒学生关注那些文言味很浓的词句,这是一种特别的关注。这种关注也是课文教学必须要做的事。


概括:以“内容”为要素,层层推进言表达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初读,已初步了解了人物,这些大大小小的人物在一起,必然会发生故事。有故事,就有故事发展的什么呢?
  生:情节。
  师:人物和情节,一定要有一个具体的活动场所,这场所就叫——
  生:环境。
  师:人物、情节、环境就是小说的三要素。
  生:情节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师:我们中国人很喜欢用三这个数字,事不过三……
  生:三打祝家庄、三顾茅庐……
  师:快到课文找一找,还有没有“三”的?
  生:白骨精三骗唐僧!白骨精三跑、唐僧三骂、唐僧三拦。
  师:同学们说得真具体。请按顺序说一说。可以吗?
  生:白骨精三变(骗)、孙悟空三打、唐僧三拦。




  点评:这一版块真的抓住了牛鼻子!小说的教学如果不讲小说三要素,这样的小说教学注定是不当的。多年来,小学课文的文体一直被忽略。什么课文都上成了一种文体。有专家说,没有文体感就没有语感。这一观点非常正确!课文教学如何才有真正的文体感?《西游记》是明明白白的小说,《三打白骨精》自然也是明明白白的小说,而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被抽出来,让学生一一明白,这样说小说,小说就有了小说味,独特的文体感也会随之产生。


探究:用“品读”做主角,句句思索为语用
  师:同学们,情节是用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按人物出场的顺序来谈,我们先来研究白骨精这个人物。请你默读课文。思考白骨精是怎样变的?为什么这样变呢?请找出有关你感悟最深的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在旁边写批注。
  生:她首先变成美貌的村姑,然后变成老妇人,最后变成白发老公公。
  师:她为什么先变成美貌的村姑?
  生:猪八戒贪财好色。她对猪八戒用的是“美人计”。
  师:她不仅外表“美”,心灵看起来也“美”呢。
  生:你看她,手里拎着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说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的。
  师:她这样做是为了——
  生:讨好唐僧,让他们没有戒心。
  师:为了最后吃到唐僧肉而不择手段。想知道这是怎样的美貌但蛇蝎心肠的村姑吗?我们来看一看原著中的描写吧。
  (出示:它正要上前,见唐僧身边有猪八戒和沙僧保护,就摇身一变,变成一个月貌花容的女儿,说不尽那眉清目秀,齿白唇红……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体似燕藏柳,声若莺啭林……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说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的。)
  师:看这“美”的后面,藏着什么?
  生1:白骨精想吃唐僧肉,想自己长生不老的想法。
  生2:有一颗狡猾、贪婪、丑陋的心。




  点评:课文题目叫《三打白骨精》,白骨精肯定是这篇文章最重要的人物,作者肯定会用很多笔墨来写白骨精,肯定会给予这个人物很多独特的词语,也肯定能抓住读者,让读者产生一种阅读心理,即跟着作者设计的路子行走,这是高水平小说作家本领的表现。白骨精的“一变”,是因为唐僧师徒少了一个重要人物——孙悟空,孙悟空哪去了?从作者让白骨精的“一变”中可以看出。老师这么引领,妙!

  师:真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原来美貌的外表下藏着不可告人的险恶用心。好,我们继续交流,说一说白骨精的二变三变,怎样变的?又为什么这样变?
  生:她是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这次用了苦肉计,年纪那么大,八十多岁,身体弱,走路颤巍巍,遭遇悲惨,失去了自己的亲人,哭得那么可怜,要引起唐僧师徒的同情、怜悯。
  (出示: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
  师:谁来读,把那可怜的样子读出来?(生读)
  师:你同情吗?
  生1:不同情,联系“闪”来说,哭里藏刀。
  生2:不同情。因为看清了她的本质。反而觉得她恶心。
  (出示:白骨精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走了,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
  师:这三变,你体会到白骨精怎样的特点?
  生1:一次一次地有意作恶,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生2:诡计多端,,阴险毒辣。
  师:她用了哪些计策?
  生:好多呢。有“美人计”“苦肉计”“连环计”“离间计”“调虎离山计”“金蝉脱壳计”“走为上计”。
  师:骗子都读上兵书啦,简直可以说是“妙不可言”,防不胜防哪。不过这“妙不可言”应该加引号。
来自圈子: 经典小说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247123 发表于 2016-10-9 08:25:15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西游记》的作者创作水平之高,其实从白骨精的三变的逻辑关系中可以看出。如果“三变”的顺序变成是“公公”“老妇人”“漂亮女孩”,故事的说服力就大大减弱。众所周知,孙悟空这三打也把自己打得很苦——唐僧把他赶走了。这个结果,从“三变”的逻辑关系中来看是必然的。


激思:以“疑问”为结语,循循善诱导探究
  师:同学们,读了白骨精“三变”的文字,请把你的体会用歇后语的形式揭示出来。
  出示歇后语:白骨精开口——白骨精送饭——白骨精的饭食——
  生交流。(言之有理即可)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面对那些诱惑,需要……
  生:有立场、有坚定的意志……
  师: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三打白骨精》。但文章为何花这么多笔墨去描写白骨精呢?你觉得这样写对我们研究孙悟空有什么好处呢?

总评:



  第一课时教什么?通常教法是引入课题、读一读课文,简单地说一说,然后教一教词语,接着再读课文,读得尽可能熟点,最后把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讲一讲。多年来,这样的第一课时教学可谓司空见惯!其实,第一课时可以改革。戎老师的这一教法有意思,是一种了不起的变革。因为她是从写作开始的,是从创作开始的。“三打白骨精”内容、意义的掌握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真是小菜一碟!这就是说,课文内容、意义绝大多数学生一读便知,但作品的形式却是绝大多数学生难以立即找到的。但传统的第一课时教学,却在这方面花费了很长时间,这也是多年来课文教学低效的表现。其实形式才是重要的!才是唤醒学生写作的核心元素。小说的三要素看似简单,第一课时一经抽出,学生会立即将课文内容准确作出分类,人物是有哪些,立即汇集起来;情节如何写的?在哪些段落里?学生也会马上作好定位;环境怎么写的?为什么要有这些环境描写?他们必然会一一思考。这样学习小说,注定是高效的。
  为什么《西游记》让人百看不厌?因为吴承恩太懂读者了,创作感太强了!因为这是一部非常有说服力的作品!也是一部值得一代代人去研究的名著……这篇课文已经有很多老师演绎过,但至今没看到哪位老师从创作的视角、从小说的视角、从研究的视角、从思考的视角等教学的,特别是第一课时更是没有。所以,这一课是特别的,也是学生喜欢的,因为学生喜欢老师这种挑战式的教学。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5-13 02:31 , Processed in 0.039153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