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聆爱笑,见到她,不出三句话,一定会听到她那标志性的爽朗笑声。从小在钢琴声中泡大的赵聆,是钢琴教育家赵屏国和凌远的宝贝女儿,现为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副教授。- e7 K# ^- l3 Z# N) y8 P; `
/ u4 S9 d5 Q/ Z. d5 w8 F# N 足球场上的“表弟”
* g% M+ L: H0 _" ]; ?3 F- _, {$ g
* T& k2 ?( q6 U 说赵聆从小在钢琴声中长大,一点不为过。从她记事起,不仅爸爸、妈妈是钢琴家,大她十岁的哥哥赵威的琴技也是不得了,左邻右舍更是统统都是名家。“那时住在中央院的筒子楼里,一半住家,另一半就是琴房。”赵聆4岁开始学琴,准确说是“玩琴”。那时候,弹琴对于赵聆来说是赢来的奖励。“今天表现好,可以允许跟爸妈一起弹琴。今天生病了,乖乖吃了药,可以奖励和爸妈或者哥哥弹喜欢的四手联弹。”赵聆回忆,那时弹琴一点都不枯燥,是开心的记忆。
4 x* f8 c$ U/ _9 ^$ p5 x c" |6 I, f! Z1 @3 z* G' H
大家都管赵聆叫“小聆子”,还有一个称呼叫“表弟”。因为赵聆从小调皮,经常跳窗户出去玩。在中央院附小、附中的操场上驰骋的,必有爱踢足球的“假小子”赵聆,大家亲切的称她为“小表弟”。
. M5 W# h* M, L8 Z+ j
/ M2 y5 _3 k4 m& t" C4 }. |. j 赵聆手小,小时候很多人都说这么小的手没法弹钢琴,妈妈凌远想了很多办法,但也没想到她能走多远。“我的手小,但是究竟有多小?伸出手来跟学生比一比,哦,学生赢了。”说完赵聆哈哈大笑起来,就是这位比学生手都小的老师,愣是保送上了大学,更是获得了公派出国留学的机会。
- O, }* j) t) T# K1 l( @5 s! D* x% ]
赵聆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那时,她没有选择钢琴系,而是转投声歌系。“我那时候痴迷歌剧和艺术歌曲,所以我坚持要进声乐系。”2 m8 @2 R( t# M$ L4 o, u0 B
& _2 E' C0 o f v$ D9 s! ^; u* F
1年变15年
; `/ C8 }, w( K8 b1 @; ~5 d3 [' p! Z4 v5 a( {9 @+ n
1994年,赵聆作为文化部系统所属高校中惟一钢琴家,赢得德国国家学院学术交流奖学金(DAAD),赴德国慕尼黑国立音乐学院进修。虽然哥哥早就留学法国,身边的同学也纷纷出国,但是在此之前,天天乐呵呵的赵聆从没想过出国。“我不愿意出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恋家。”赵聆说,想着就一年,咬咬牙也就过来了,她才决定出国。但是一年之后,赵聆以最高成绩破格被留在钢琴系系主任Franz Massinger教授门下继续深造,攻读演奏大师文凭(博士)。“我当时想,好吧,再忍忍。”1998年,赵聆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国立音乐学院。这时慕尼黑音乐学院院长希望赵聆留校任教,赵聆说出的第一句话是“我要回家”。“院长说让我再好好考虑一下,可是我想家想的一塌糊涂了。”赵聆把她的困惑讲给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大家都认为她脑子出问题了。在大家的劝说下,赵聆留下了,成为在该校有史以来第一位在钢琴教学领域中担任教职的中国人。“决定留校后,我哭了一个晚上,当时的心情很难描述,我觉得我马上就到家了,又把我拽回去了。”就这样,赵聆开始了在德国一边教学一边演奏的生活。直到2008年,父亲生病,赵聆彻底回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