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535|回复: 1

[名家特写] 让更多“文明新曲”嘹亮地唱响

[复制链接]

1143

积分

0

听众

464

金贝

初级写手

积分
1143
爱佳 发表于 2016-10-5 11: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让更多“文明新曲”嘹亮地唱响
2 q/ w& e& ~1 z& o7 s2 [" C/ ]9 J3 I9 t" D# G2 B* l# s! ^
  【事件】多地通过创作、推广、传唱“文明新曲”刮起“文明旋风”5 ?0 C, r& F. N' L2 i( {! h  t: y

! S4 g) M6 a4 u' Q. u  【观点】将音乐的魅力应用到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去将产生良好的效果5 J  Y: v2 w6 K% V3 w2 b: h
- z, V: ?7 R& J, E7 g" g. j; O& S
  为了让广大群众在歌声中感受文明、见证文明、传播文明,多地文明办陆续组织创作了一系列以精神文明建设为主题的歌曲,用更加鲜活、接地气的方式在群众中推广,刮起了一股“文明旋风”。
# X* b4 s( q  L5 ~% |; F9 c% w; s5 \
  歌以咏志,诗以传情。作为最易于传播且能口口相传的方式之一,歌唱往往具有无穷的感染力。在革命战争年代,一首《歌唱二小放牛郎》传唱了半个多世纪,如今仍鲜活地印刻在人们心中。这就是歌曲的魅力,它能穿越千山万水,跨越岁月百年,也让我们听着这首歌,回到了那个久远的年代。而在这首歌曲润物细无声的传唱中,一种为了革命胜利,坚韧不屈,慨然赴死的爱国主义价值观便深扎人们头脑。
& Z# q- @( w+ f, z
+ h/ g# {' P; S, e7 o* y5 x  这就是音乐的魅力。音乐可以跨越不同语言的鸿沟,突破不同地方的认知习惯,音乐的美具有很强的普世价值。以此类推,将音乐的魔力应用到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去,同样可以产生难以想象的效果。
2 P& s; @# l) k. C
4 \  q! S" J8 f2 N2 `' e  比如,在北京朝阳区安贞街道,一首原创歌曲《你和邻居来往吗》就在居民中得到了广泛传唱。这首歌来源于社区,取材于现实,以朴实平和的词语唱响邻里来往、邻里和谐,歌颂邻里友情,以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笔者看来,这种利用歌曲传唱正能量的方式,效果无疑更好,群众更好理解也更易接受。再加上街道还组织拍摄了这首歌曲的MV,拍摄人员来自社区居民以及部队官兵,大家的本色出演将邻里互助的常态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目前,该歌曲及MV播放后获得居民的广泛好评和点赞,也在社区掀起了“做好邻里”的热潮。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16

积分

10

听众

1618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6716
geci888 发表于 2016-10-5 11: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独有偶,在新疆乌鲁木齐,以“倡导文明交通出行”为主题的原创歌曲《红绿灯》已被当地各中小学校园及各大型公共场所广为传唱;在安徽铜陵,一首脍炙人口、歌颂铜陵好人的歌曲《好人谣》在大街小巷广为流传;在河北秦皇岛,一首《向善的力量》成了秦皇岛人的文明公约之歌,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 S8 s0 Z& T; a2 W, J/ q; }2 I7 J0 f8 Z, x9 ^. |" u' S8 m
  笔者以为,在新时期,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们的善行义举等都可以被写成歌曲,在群众中传唱。有关部门及组织也应积极顺应这一趋势,调动、整合当地音乐创作人才,结合当地特色和实际,组织创作一系列以精神文明建设内容为主题的歌曲,并用更加鲜活、接地气的方式在群众中推广,达到文明入脑入心润物细无声的目的。实际上,这种“文明新曲”创作应该更多一些,覆盖面更广一些,传唱的人群更大一些。只有更多“文明新曲”在各地各行各业更嘹亮地唱响,才会慢慢压缩那些审美情趣不高的“恶搞神曲”等的存在空间,也才会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中更好地落地生根。
) {8 G& q8 R+ i/ R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2-23 07:31 , Processed in 0.132611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