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青艺评:你觉得此次合作的艺术家中哪位最纽约?
2 ^. O6 @2 t3 `+ C( g7 t8 Y: ]2 Q0 ^$ B5 j# Z, E2 E |( w
郎朗:他们都不是古典音乐家,评价起来又容易又困难。容易在于他们的个人风格很突出鲜明,困难在于互相比较。不过总的说来,我还是觉得赫比-汉考克这位鼎鼎大名的爵士钢琴家最纽约。他的资历、他的风格、他带给人们的气场等等,这一切,都让人想起纽约,他是纽约风格的代表性人物。; A8 ?3 E! O8 P/ O/ r
: F7 M- u7 x& X. S/ z) j& A( B3 @ 纽约的古典音乐仍然很牛 但已被柏林反超: F- S$ ], y. o; ~9 L
" p) {& a3 C" n9 J
北青艺评:这些艺术家都是非古典领域的,你觉得在古典音乐艺术范畴里,纽约这座城市,过去和现在都处于什么阶段或时期?它对你的重要意义又在哪里?
2 x- D) B0 [) J5 C; y: D; G5 @- c' E, W! B
郎朗:如果说回古典领域,其实纽约的重要性更为突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咱们知道的那些著名的音乐家几乎都从欧洲避难到了美国,人才聚集后,使得像林肯中心、大都会歌剧院、卡内基音乐厅等等地方真正如火如荼起来。更不用说纽约爱乐乐团、马勒和伯恩斯坦的辉煌时代了。总之,纽约是硬件和软件大爆发的城市,如果说古典音乐之都以前是意大利,然后是维也纳,再后是巴黎的话,那么在巴黎之后应该是纽约了。
) r9 P, ?/ K; y9 r6 \
+ V3 {. q M* n: f 但说句实话,现在的纽约,已经不是它的鼎盛时期了,至少我年少开始去纽约留学的时候,这座城市对全球古典音乐领域的影响力比现在要大很多。现在的纽约正在被柏林反超,世界古典音乐的中心也已经移到柏林。在辗转一圈后,古典音乐又回到欧洲,这是很有意思且耐人寻味的。7 E8 ?, v, n% K4 p' L5 {$ ]
9 X$ r" S0 @: K- V$ n8 r6 y 纽约是一个非常多元化、国际化的大都市,更是美国的文化中心。作为一个外国人你不会觉得自己是外来的,也没有违和感。我从高中到美国学习,后来开始全球职业旅行演奏生涯,可是每次回到纽约都会深深感受到这座城市强大的包容性和亲和力。在纽约,你既有机会着盛装、一掷千金去林肯中心享受世界顶尖音乐家的演奏会,又能在闹市区甚至地铁站邂逅街头音乐,聆听表演者内心的倾诉。纽约的包容与多元,使它被人们视作筑梦之地,每个流连于此的纽约客都是追梦人。你是什么肤色、什么性格、从事什么职业、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在这里都能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是这座城市最吸引我的地方。音乐也是一样的,它是一种普世的语言,不受国界、语种、贫富、肤色的隔阂,在这一点上音乐和纽约又是共通的,我决定将自己第一张跨界尝试的专辑献给纽约,它太重要了,毋庸置疑。
7 ^; _. U) ^, ~/ u2 `9 z0 \ A/ B0 M* z* ~
北青艺评:你怎么评价北京和纽约这两座城市在音乐方面的表现?9 `* s& i6 b9 c. d2 G6 l( Q& Q a
8 B) l" ?+ M2 D* |5 O& J$ Q0 q: H
郎朗:现在的北京和我小时候的北京完全两码事了,国家大剧院影响力太大了,大家对艺术文化越来越重视,也是咱们能够快速发展的重要契机,毕竟国家的政策对音乐艺术是有利的。整体来说北京已经很强大,交响乐团的水平也是越来越高。像北京国际音乐节等盛事层出不穷,演出场地场馆越来越多,包括流行音乐方面其实也很厉害,国外的演出团体和艺人更是频繁来京。以前世界著名的大音乐家、大团五年十年就来那么一次,现在可以说每天都是过年的感觉。今天克利夫兰来,明天纽约爱乐来,而且来了还不想走了,多吃几天烤鸭再说。可以说,北京正在追赶纽约。
8 l& n9 {/ P% R% ?) F1 N: x: h. B. R# v, {
北青艺评:我个人认为,古典音乐自古以来就不是普罗大众的东西,可是像你这样的艺术家,在实现自己艺术理想的同时,又肩负着传播和推广的重任,这个问题你怎么看?你觉得中国古典音乐的教育和传播未来是什么走向?; J! r( k; i3 z- Y3 E! p( }, l I
$ {; R8 a: k' t a5 Q
郎朗:不得不说,古典音乐在中国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琴童实在很多,特别是钢琴,据说已经有五千多万人在学钢琴。那么问题在于,孩子一开始学钢琴,不可能一上来就不弹古典音乐吧?不能一上来只弹流行歌和电影插曲吧?特别是在基础学习阶段,古典音乐的教学和熏陶尤其重要。事实上,真的要让一个从来没有听过古典音乐的人在短时间内喜欢上古典音乐,的确非常之难。但是,如果从小熏陶,陶冶情操也好,增强修养也罢,这方面文章还是能做的,让古典音乐普及起来,可能性还是有的。只是接下去教这些已经入门的人如何欣赏古典音乐,才是下一个难题所在,也不可回避。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国内的古典音乐发展之快,还体现在观众群体上,很多家长带着各个年龄段的孩子来听音乐会,当然还有很大一部分中青年人,他们更是社会的主力消费群体,看到他们对古典音乐会的热衷程度我很惊喜。
" L, q9 w% ^% E. v2 w. [7 ^8 o" }5 }, \" B5 p8 t* Q* a
另外国内专业器乐学习者赴海外顶级音乐学院求学的人才数量和质量都相当惊人。所有这些现象总结在一起,未来还是很乐观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