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O$ B6 d9 X0 z 8月27日首演于南宁的交响组曲《海上丝路》(许舒亚)由广西歌舞剧院交响乐团委约,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创作之初便定下“海上丝路”这一紧贴主旋律的标题。四个乐章的小标题分别是“骆越音诗”、“东盟画卷”、“丝路-思路”、“启航”,不仅引用了广西壮族民歌旋律,“东盟画卷”乐章还沿着海上丝路吸收了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南部的民间音乐曲调。各乐章的主题性格对比却又内在统一,巧妙地将原始民间曲调幻化为乐章的核心动机,以交响乐擅长的发展手法不断转调变形,这让当地听众感觉既亲切又新鲜。' J' t/ g* g# s: ^( J& o
4 h4 ]/ {% V4 u 虽然此曲是标准的三管编制,但为了更为契合民歌色彩,前三个乐章多运用室内化配器,弦乐组和管乐组以多层呼应展开画卷,在绵延的和声背景上,各个乐器不时闪现勾人的华彩段落,尤其是第二乐章中长号连续滑奏出俏皮的诙谐乐句,令听者仿佛置身爪哇乐园忍俊不禁。至第四乐章“启航”以大段全奏推向高潮,节奏多变、层次繁多,为演奏带来了一定挑战,在张国勇的指挥下,广西歌舞剧院交响乐团出色地完成了这部40分钟长的交响组曲的首演。这部属于广西歌舞剧院交响乐团自己的保留曲目,定会在日后的国内外音乐舞台上受到广泛欢迎,假若选一首与之相匹配的古典作品同台上演,同样充满绚丽画面感的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天方夜谭》显然最为合适。& k! q1 h. S/ }0 M
2 ?$ I0 O) }: L8 \ f' u 在优美简洁的悠长旋律下方,更令人称道的是细腻的和声语言。作品丝毫不避讳三和弦——全曲以C大三和弦起始,以长达半分钟的升C大三和弦的渐强终止,然而乐曲并未依靠传统功能和声进行推进,反而以民族调式为基础,频繁出现高叠和弦与平行进行,自如地旋宫转调,听觉上却没有丝毫的冗长刺耳感,许舒亚在这里成功地以并不简单的技法实现了简洁的音响效果,这显然是创作类型和对象决定的。